快好知 kuaihz

公益组织追求“有效公益”新境界

从2011年的第一届“深圳慈展会”,到2012年的首届“中国慈展会”,再到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不知不觉中,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第一展”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在9月21日至23日的3天时间里,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组织、项目以及理念、模式又接受了一次新的检阅。那么,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最新面貌如何?我们从趋势、公信、救灾3个关键词入手,力图立体呈现出中国公益慈善的新形象。

 

趋势

 

公益慈善发展凸显五大趋势

 

9月21日,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慈展会开幕当天,受民政部委托,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2012年全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一手数据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未来的五大发展趋势:政社分开,政府逐渐淡出劝募市场;民间组织挑大梁,基金会成最大募款主体;募捐市场整体不景气,但个人小额捐赠稳步增长;捐赠渠道多元化,网络微捐赠潜力巨大;公众问责不断深入,组织透明度直接影响筹款能力。

 

根据报告,2012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民政部副部长在《报告》的序言中总结认为:2012年,所有的慈善成就都可以汇聚成一个沉甸甸的数字,817亿元。“这是《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中的核心数字,虽然相比2011年略有下降,但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额捐赠减少、舆论风波尚未平息的大背景下,仍属难能可贵。”他评价说,这一数字背后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基金会成为最大的劝募主体,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个人捐赠占比逐年提高,意味着公众的慈善意识和参与程度不断加强,对于以“人人参与”为目标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公信

 

从“数据透明”到追求“有效公益”

 

在本届慈展会上,意在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透明公开”仍然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但显然公益慈善业内已不仅仅满足于各种数据的公开,而是进一步追寻“有效公益”的新境界。

 

9月21日和22日,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基础数据库(NGODB)发布会、中国基金会透明度(FTI)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发布会以及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GTI)发布会先后举行。这些指数的评估指标各有千秋,但都是基于数据的公开透明来向公众争取信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在GTI发布会上提出“打蛇要打七寸”的观点。“如果要达到最全面彻底的‘透明’,我们至少可以制定1000个要求公开的指标,但这成本太高,因此我们把GTI的指标浓缩为58个,不仅关注财务透明,更关注治理与管理、业务与项目信息的透明,力求向人们提供其最为关切的信息,比如NGO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等。”

 

不过,也正如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侯伊莎在GTI发布会的致辞中所说:“透明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是建立信任、达成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帮助我们走向公益事业发展顶峰的一道桥梁。”公益慈善业内对于下一阶段的公信力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那便是“有效公益”。

 

“捐赠人和公众真正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财报数字,更是项目的实际效果,因此透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有效公益’。”赠与亚洲中国首席代表在FTI发布会上如是说。

 

救灾

 

“政社合作”与“民间联盟”的双重作用

 

在本次慈展会会场的中心区域,有一片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蓝色“救灾帐篷”,那便是今年首次出现在慈展会上的“救灾版块”,其中包含8家基金会和22家其他救灾组织,以及雅安市、定西市、汶川县官方的展位,集中呈现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公众通过“联合救灾机制”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灾后重建社会管理服务组副组长刘会英在会上介绍了芦山地震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据当地官方统计,芦山地震发生后,有700多个社会组织和1万余名志愿者进入灾区参与救援,为帮助这些数量庞大的机构和人员搭建一个有效的联合工作平台,四川省灾后重建社会管理服务组以及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与志愿者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刘会英表示,社会组织在芦山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彰显出重要作用,目前社会组织已完成相关公益项目186个,资金累计1.14亿元,正在实施项目163个,资金累计2.28亿元。她认为,“联合救灾”的“雅安模式”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将继续推动这一模式从点到面、从灾区到非灾区、从应急到常态的发展,争取助力其纳入国际救灾和备灾制度的“顶层设计”之中。

 

在“政社合作”的同时,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也自觉形成了数个民间公益救援联盟。例如,芦山地震后,驻扎在当地的数十家民间救援机构与当地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行动”,将继续在地震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

 

在9月22日举行的“灾害应对中的跨界合作: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主任助理杨方总结认为,世界各国在当下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是“重新发现社会”,即“重新确立个人、社会与国家的边界,充分发挥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协同作用,编制一张更具韧性的‘网’”,而这张“网”的作用正是在联合救灾行动中得到体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境界  境界词条  追求  追求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