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司与公益

       作为中国首家无政府背景的公益基金会建国基金会近10年的经营和运作,是否能帮助我们思考在中国尝试创建一种企业和社会公益结合的模式呢?

        关于政府、经济部门、第三部门的关系和相互间的有效作用能带来的活力和产生的效绩,我们已经多次讨论过,勿庸赘述。现实中,对很多在中国第三部门从业的人员来说,好像向政府“祈求”法律法规,向大款“讨要”支票已经成了比执行项目更主要的工作,诚然,这些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很多项目执行机构梦寐以求和必需的。制定和完善对民间组织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已经纳入政府的工作议程,但国内NGO面对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观。资金来源方面呢?

 

       目前,中国本土的非政府组织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国外的政府、基金会或者非政府组织,完全靠外来的输血自然不能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当地(国内和社区)动员资源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利于组织开展活动和自我发展。如何在资金方面寻求本土化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富逐渐向某些个人和企业集中,如何将这部分资金调动起来,使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可能做了一个完全靠私人资金运行基金会的先行尝试。1

 

        从成立伊始,扶贫济困安老助教就是建国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基金会已对上海浦东区300名孤困老人设立了终身资助津贴,捐助敬老院,2000年还出资50万人民币为上海浦东新区福利院设立优秀护理员奖励基金;在徐汇区民政局和孙桥镇设立“帮困基金”,帮助那里的困难家庭;对数以千计的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在贫困地区援建多所希望学校;并成功地举行了多次国际性的公益活动和研讨会。同时,建国基金会也支持和资助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首家公益性网络平台―中国公益热线www.onhelp.net也是在建国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开通的。透过这个平台,任何公益组织、慈善机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捐救、求助和参与。去年一年,在“网上助学行动计划”的牵线搭桥下,500多名困难学生得到了4万元左右的资助。同时,中国公益热线网也开通了网上捐款箱,开展募捐活动。

 

        说到建国基金会,就不能不提到瞿建国,是他出资创建的这家中国首家财团法人性质的民间公益组织,而他个人对公益事业的捐赠累计已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大陆捐赠最多的个人。 对他而言,建国基金会可能是如何处理他的财产,使它们发挥最大作用的“试点”。―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留给后代最珍贵的财富不应是钱,也不是物,而应是一个事业有成,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形象。

 

        尽管建国基金会已经成立和运行了9年的时间,可是它自身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需要养分和支持及自我完善。

 

     “现在基金会的气候很不好。”瞿建国一脸严肃地讲。(注:建国基金会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民政局注册的,但是现在仍需要一个业务主管部门,需要三重管理)很显然,作为个人成立的基金会,不可能像慈善会或者政府性质的基金会那样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且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开展募捐活动,“我们基金会很想得到社会的共鸣”,也期望得到更加宽松的政策。这不仅仅是私人基金会的困境,当然也是很多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希求。

 

       对一个基金会而言,资金是存在和稳固发展的基石。在目前,对很多基金会来说,为了避免投资风险,对资金的管理多是将基金全部存入银行或以银行存款为主小规模的债券投资为辅,这样的方式管理基金固然稳健,但是随着近几年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很多基金和NGO也面临着原始金增长乏力的窘境,基金的项目运作受到很大限制。     

 

       另外一些政府背景的基金会如青基会则因为投资问题而遭到媒体和公众的质疑。而建国基金会的私人性质使它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而且由于它的良好的资本运作背景(1987年,瞿建国脱离公职下海之初就创立了中国农村第一家上市公司——上海中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后来上海市证券交易所开业时的“老八股”之一。),其资金存放银行的比例只占到20%,其他35%在股票市场,另外的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对资金的运作是建国基金会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瞿建国也在思索“如何将非营利机构基金进行集合信托”,试图由专门机构能够为中国的非营利机构进行有效的基金管理,这样可以将分散的投资改向联合。尽管这样的方式还没有成型,但是,建国基金会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探讨将公益基金进行商业运作模式的样本。

 

        作为企业管理者,瞿建国基金会的管理中也充分发挥了他的“经营头脑”,善于利用资源来弥补私人基金会具有的先天不足―缺乏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信心。

 

        瞿建国下海之前曾在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作,基金会的现任公益项目部主任沈月仙女士也曾是当地民政部门的官员。吸纳有政府部门任职经历的人员加盟基金会的工作,从而和民政部门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显然将更利于基金会开展活动。当然,只有真正成功和有利于社会的项目才能得到支持和认可(这种认可,一方面是来自政府,更大程度上来自社会),而且还可以吸引媒体的关注。

 

        现在公众对很多非营利机构本身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些机构发起和组织的公益活动却赢得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媒体对建国基金会参与或资助的活动进行报道 ,在公众中建立起基金会的诚信、形象。举个非常小的例子,我在上海遇到一位朋友,无意中说我要去采访建国基金会,他很自然地告诉我,他们的媒体暴光频率很高。

 

当然, 很多人对建国基金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还不能接受,可能看到了过于浓厚的商业色彩。这也是我们对正在萌芽的中国本土私人资本的基金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资金,将其效益最大化,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得到良性循环?这可能需要加大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论是项目执行方面还是财务管理方面。

 

        对建国基金会的发展,瞿建国也在寻找未来的道路,“今年我们就开始调整,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与资本相结合的基金会,并向拨款性的基金会转型。让有钱人拿出钱来,基金会帮助捐赠人管理资金,使其增值,通过执行人实现捐赠人的想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司与公益  公益  公益词条  公司  公司词条  公司与公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