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山上俩兄弟
从1983年就开始在九顶山上放牧牦牛的牦牛专业户,四川茂县的余家俩兄弟,对九顶山上动物数量的情况可以说是很了解。
80年代的九顶山,余家华描述,“随便走到哪一个山坡和山头,都能看到很多动物在四处奔跑。”那个时候,九顶山上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计其数。
随着盗猎人数的增多和盗猎方式的不择手段,到九十年代中期,余家俩兄弟发现,九顶山上有些动物,比如金钱豹、云豹、青麂等已经灭绝了。而且,盗猎者放火烧山,逼野生动物逃出再进行捕杀的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被盗杀,对自然环境也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余家俩兄弟着急了,再这样下去,更多的野生动物会灭亡,这对不起子孙后代啊。
从1995年开始,俩兄弟便主动承担起护山责任,试图以一己之力,保护好大山里的生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家园。不知兄弟俩当时是否想到,护山不仅搭上自己的时间,耗费自己的金钱:需要
掏自家的腰包请村民帮忙巡山,还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暴露在盗猎者的枪口下。
“我们主动向进山的猎人宣传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文件,他们(盗猎者)不但不听,反而还叫我们拿出保护证件,当我们全力阻止他们狩猎的时候,他们就用枪口对准我们,并说出威胁的语言,我们只好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他们背着猎物远去的背影。”
在面对面对盗猎者进行的几百次的宣传教育行动中,哥哥余家华在关于护山工作的描述中提到,被枪口对准的情况不止一次,严重的时候,对方还开了枪……。九顶山盗猎的情况虽然还会发生,兄弟俩的努力让九顶山盗猎的情况大有好转。
但如果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仅可以理直气壮的护山,同时也能保护自己。但余家华兄弟俩从1998年到2000年争取的结果是,担心在反盗猎的过程中意外事情的发生,相关部门不敢办这个证件。余家俩兄弟似乎绝望了,“办证是没有希望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更无从谈起”。
协会诞生
合法身份的取得几乎无望,但四
年后的2004年,刘志高,茂县扶贫办副主任兼项目办主任,茂县乡村发展协会秘书长的出现,加上联合国志愿者张义平的帮助,事情的发展开始峰回路转。
了解到余家兄弟用自己卖牦牛的钱来请村民开展反盗猎活动的情况后,刘果断建议,这样护山太难,不如成立协会,可以更好的引起外界注意。当时,余家兄弟并不清楚,成立这个协会到底有多大作用。
2004年10月14日,“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经报茂县民政局批准成立。2005年7月21日,“协会”在茶山村克都组举行“协会”成立大会及会员代表大会。
协会由茂县林业局指导工作,由县扶贫办外援项目办协助工作。保护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给予了协会资金的资助和工作上的指导。
协会很快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同。据刘志高介绍,在今年全县的人代会上,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次特意提到了协会。县长认为,像这样农民自发起来保护环境而成立的协会,应该大力的支持。党务副书记也多次提到,有时间,一定会去协会调研。
2005年9月份,协会的会员与4名盗猎者斗智斗勇,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轻松抓住盗猎者。余家华感慨,多年来这种情况(与盗猎者斗争)已经遇到几百次,但有了协会后,反盗猎也就容易多了。
“有协会和没有协会大不一样,协会能发挥的这个作用,今后我们这里的山水也全部(会)保护得更好,我们应该积极配合森林公安,协会主要以宣传为主,林业部门也会大量支持。”
环保思想的转变
协会成立后最直接的成果是,九顶山地区三个乡镇中,无一人进入九顶山盗猎。“他们都自觉自动地去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余家华介绍。
协会带来的影响又不仅仅在于保护了九顶山,它所带来更重要的影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协会所在的茶山村的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余介绍,村子在九十年代就宣传白色垃圾的污染,要保护环境,但是效果不好。农田边上的地膜成堆,只有少数农户在进行简单的处理,路边的塑料袋没有明显减少。协会成立后,经过宣传培训,村民们才知道怎样去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和生活卫生,才知道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自己,保护下一代的未来。
在协会的影响下,村民们不仅爱护自己的小家庭,而且还积极的
参加保护“大家庭”。“今年我们把存放在田地边多年的地膜全部处理了,村民们也主动去捡路边的塑料袋。甚至在今年6月份,村子里有9个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捡垃圾一天。”
另外,经过协会的宣传和培训,村民也认识到,栽树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村民们不仅不再乱砍滥伐,而且还主动参加植树造林。
除了以协会的形式开展工作所带来的优势,刘志高更看重“协会”的成立,在县里起到的推广和示范作用。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公益性事业参与的很少,保护野生动植物本身是公益事业,同时是政府一直提倡的事,农民自发主动的积极参与进来非常重要。刘认为协会的复制性非常强,“已经有其他的地方主动找过来,问他们那里能不能成立”。
协会的可持续性
协会从最早的40多位会员,发展到现在突破了100人。其他几个村子的人也都愿意以会员的身份加入协会。通过不断和国际机构接触及参加各种 NGO培训,余家华自身及协会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余家华觉得现在协会面临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为了避免继续伤害动物,协会需要清理九顶山境内残留着
的大约二三十万根钢丝套,这些钢丝套多为在八九十年代盗猎者捕猎所弃。他们不易腐朽,不易拉断,导致每年有上千只的动物被杀害。但清理这些套子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面对这种情况协会也无能为力。余希望有关保护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给予技术的指导或资金的援助,以扩大九顶山的保护面积。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在这里也不能幸免。刘志高说,如何将反盗猎活动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这是村民急切的要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村民说“我们保护了野生生态,比如不准砍柴了,那我们烧柴怎么办?”刘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修沼气池来进行能源替代。目前正在和相关的机构联系,来解决资金的问题。另外,刘建议余家华以协会现有的条件为平台,考虑如何搞农民经济合作社。
刘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协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协会秘书长余家华已经56岁,谁以后来代替他是个难题。另外,如果现在资助协会的两个机构以后不再资助了,协会该怎么办?
联系:余家华
0837-7415688
四川茂县石鼓乡茶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