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和艾滋病威胁少数民族儿童生存
彝族是中国西南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凉山彝族是彝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人口有2百多万,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毒品和艾滋病已经对凉山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凉山地区的吸贩毒现象在执法机关和民间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是,艾滋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感染者和吸毒人员家庭的妇女和儿童的处境日益恶化。由于大量人口死亡、伤残、入狱或盲目外流,导致许多家庭崩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孤儿和缺乏生活来源的儿童。此外,由于当地人习惯早婚早育,每个家庭普遍生育2-4个孩子,所以,受毒品和艾滋病伤害的儿童比其他地区要多。
这些孩子严重缺乏食物和营养,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因为缺乏营养而死亡的现象不断发生;儿童过早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孤儿失学、辍学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孤儿生病得不到医治,有部分孤儿居住濒临倒塌的危房中;进入城市流浪的儿童越来越多。
首创“爱心班” 圆百名孤儿上学梦
为了全方面的救助孤儿的学习、健康和心理成长,四川大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首创了“爱心班”救助模式。通过与国家普九工作相结合,与州、县民政局、妇联和教育局共同合作,实行全寄宿制教育,由当地中心小学负责提供教室、宿舍并安排授课教师;县教育局和项目一起合作,共同支付每个学生每月生活费;项目还负责为他们提供所有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包括床、被褥、衣物、文具等。同时,项目还专门聘请生活管理员和厨师,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饮食起居。
2005年9月16日,我们在毒品和艾滋病问题最为严重的布拖县特木里镇创办了第一个“爱心班”。我们从九都乡和特木里镇的适龄孤儿中,挑选出最困难的45名孩子实施学习救助。这45个孤儿年龄跨度在6-12岁之间,他们的父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等原因死亡后,其抚养人因为没有能力供养他们读书而失学。
2006年9月,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开始扩大受益人群。先后在凉山州美姑县的大桥乡及昭觉县的四开片区,通过向中美商会协商,在这两个目标社区建立了两个爱心班,对83名儿童进行了教育及生活救助。
2008年10月,我们又在凉山州喜德县和越西县新办了两个“爱心班”,使百名失学辍学的孤儿圆了上学梦。
我们为每一个受益儿童建立了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三年来,通过开展“爱心班”救助模式,共有235名适龄孤儿能够和其它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国民教育。
2005 年初,中央民族大学的几位彝族教师回到家乡,发起成立了“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是在中共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国内外关心和支持凉山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在接受凉山州妇联工作指导下,州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我中心的使命是: 围绕着受毒品、艾滋病和贫困影响的妇女儿童,开展以权益保护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公益行动,促进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推动公民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中心在凉山开展文化传承与健康行为倡导、艾滋病与毒品预防、 儿童救助与妇女发展、 乡村治理与扶贫模式创新、 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联系我们:
关注群:卓卓网http://www.izhuozhuo.com/group/?group&gid=3025
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新村五彩云霞山庄
电话:0834—3952679 传真:0834—3951168
邮箱:lyfe121@163.com 网址:www.lsyzdcwc.ngo.cn
联系人:朱晓峰
捐助方式:
开户行:中国银行凉山分行营业部
帐号:840963882448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