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慈善中国”学术沙龙在京论道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9月26日,以“中国如何应对慈善国际化挑战?”为主题的“慈善中国”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

  据了解,当前,第二次国际慈善浪潮正在向全球扩展,9.29盖茨巴菲特晚宴以西方“慈善晚宴”的形式又将“裸捐”之糖衣炮弹丢进了中国人的心窝,并以西方式慈善模式、慈善制度与慈善文化,由西向东掀起了中国慈善风暴。基于上述背景与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教授组织策划了此次学术沙龙——以沙龙形式来对应9.29盖茨巴菲特的晚宴,是中国慈善学术界和媒体对9.29晚宴的一次庄严回应和表达。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副处长马昕、民政部民政干部管理学院书记王杰秀、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中国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冯晓丽、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中华爱心基金会邓俊峰、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唐任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杨冠琼教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委理事长徐九武、联讯时代国际信息技术公司总裁韩杰。此外,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周刊、中国经济时报、证券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参与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沙龙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郝芳华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郝校长对沙龙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强调举办沙龙的目的在于讨论我国慈善事业的定位,进一步引发社会对慈善事业的深度思考,找到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本土特色的慈善中国模式。

  作为本次学术沙龙的发起人,汪大海教授以“慈善中国:如何应对盖茨巴菲特带来的慈善国际化挑战”为题,深入论述了主题背景,他指出,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引发了“裸慈善”和“国际化慈善”等5大慈善现象,其争论背后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种慈善观——民族主义慈善观和国际主义慈善观,我们应理性与中道地看待这两种慈善观。汪教授认为盖茨与巴菲特两位重量级人物在中国慈善领域引发了一场风暴,但是他们带给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慈善,而并没有给出中国企业如何将慈善战略化这一问题的答案,以及如何使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如何使中国企业更具持久竞争力。他认为,要跳出倡导美国富人捐50%以上财产或倡导中国富人捐多少财产甚至裸捐的“盖茨巴菲特慈善思维”模式,而要以中国慈善新思维,从慈善战略、慈善人性基础、慈善方法、慈善本土化和慈善创新5个方面寻求中国慈善整体解决策略。汪大海特别提到要构建“慈善中国”的国家慈善战略,选择最有价值和效力最大化的企业战略慈善。人人皆可慈善,结果优于动机。慈善要讲究方法,开创本土化有特色的慈善模式。通过慈善战略、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组织等方面的创新,让慈善成为科学和谐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新引擎。

  邓国胜教授认为“慈善事业怎么面对国际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社会上对慈善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零散式的捐赠、输血性的捐赠在中国较多,而造血性的捐赠欠缺。慈善机构的运行效率不高。所以,中国慈善事业要走向国际化,一定要提升专业化的程度,转向战略、专业、造血型的慈善

  金锦萍教授指出,“巴比”中国慈善行带来的价值仅仅在于引发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强调对中国慈善能够带来历史性转折则是不切实际的。金教授认为需要我们学习的是对私人财富的尊重和投资思考,目前媒体过高评价该事件所具有的意义了。慈善仅仅是政府职能之外的补充,必须界定好政府和民间的职能范围,将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科学研究纳入进去,治标更要治本。慈善应该基于对私人产权的充分保护和尊重,慈善组织拥有捐赠物资的自主使用权。

  杨冠琼教授认为,慈善与自利是人类两种与生俱来的基因,慈善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强调的是这种规范与社会正义本质间的关联及其演化博弈过程。通过基于慈善与自利的认知神经学基础、社会正义等理论的深度分析,杨教授最后提出了繁荣中国慈善事业的具体途径,主张强化教育、完善市场机制与制度安排、强化制度间的互补性、增强社会自组织性。

  马昕副处长指出盖茨和巴菲特之所以今天将慈善做成功,首先源自于他们长期以来的战略准备,并非突发奇想,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的结果。面对“巴比”中国慈善行,首先考虑的就是捐不捐、数额大小以及时间等问题,需要根据个人意愿进行战略规划;第二,慈善领域可以由企业家自己做,从基础方面做,要专注、敬业,企业家要充分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将做慈善当做人生的第二事业来干。

  王杰秀书记认为,中国目前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到制度、文化、慈善组织三方面制约,主张专业化慈善。他认为慈善组织是做好专业化慈善、现代化慈善的前提,培育更多、更好的慈善组织是做好慈善的关键。彭建梅主任通过一系列数据指出,“慈善不仅仅是捐赠,但捐赠还是慈善的主要方式。中国私人捐赠占GDP的比例比较靠后,中国目前的捐赠主体还是企业,民营企业捐赠较多,国有垄断行业较多,跨国企业捐较少;个人捐赠方面,名人企业家较多,其中又以房地产企业最多”。他认为善与生俱来,有独立的逻辑和语言,不应该用经济、政治或社会的逻辑解释,那样会使人迷失。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回归到爱的能力、善的能力,以慈善的态度来对待慈善,使它作为我们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即内生的动力。

  冯晓丽主任认为,目前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要引用国际上有效的管理模式,借鉴西方模式,社会各界应该考虑怎么样提高捐助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我们可以培育出可持续改进被救助群体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的新体系。慈善事业要与建立新型福利制度相对接,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化。对“巴比”中国慈善行应持平和、欣赏的心态,不能攀比他、批判他,也不否定自己,要客观地看待西方慈善家的慈善行为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贡献。

  刘国林秘书长指出,我们不能站在民族主义慈善观上去看待“巴比”中国慈善行,既不排斥,也不奉若神明,而应看到其对财富回归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启迪。刘国林认为目前中国慈善事业有五大准备不足,即政府、慈善机构、媒体、捐赠者以及理论界都准备不足。刘国林主张中国慈善事业必须要实现常态化、持续化——首先要充分全面地理解慈善;其次慈善实务运作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科学管理模式;再次,慈善不是新闻,传媒对慈善必须有舆论支持。

  徐九武指出,慈善事业和慈善精神与当前时代精神相称, 应该大力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以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媒体在动员中国全社会的力量参加慈善事业、提升全民族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观念方面担负着独特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不断加深研究、探讨规律、总结经验,使慈善事业和慈善精神的宣传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联讯时代国际信息技术公司总裁韩杰,以“慈善捐献勿以多少论英雄”为主题讲到联讯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把慈善事业作为企业理念的核心内容,把关注社会公益,重视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当作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009、2010两年间为我国基础教育捐赠图书200多万元。韩杰最后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美德概括说,这句话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今后,联讯时代将持之以恒地把慈善公益事业和社会贡献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创造富裕、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

  最后,唐任伍院长总结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慈善事业研究中心倡导和举办的学术沙龙是一个多元协同、平等对话的开放性慈善交流平台,期待通过此平台集结中国的学者、官员、企业家、媒体等多元社会主体,通过对话、交流,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推进这项凝聚人类善心的事业,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治道变革做贡献。

  一滴水能映照太阳的光辉,无数颗爱心便能温暖世界。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鲁晓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慈善中国”学术沙龙在京论道  论道  论道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沙龙  沙龙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