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当权利在手”纪录片剪报第56期(20090216)

   导读

 

1、视野       当权力在手 文/龙应台

2、佳片快递    《比尔·戈特利布─爵士黄金年代的记录者》

                   《爵士民谣的传奇人物特里·卡里尔》

3、纪录片 文化   NFB——世界电影人向往的圣地

4、好书共享   《二十位人性的见证者》《摄影美学七问》

 

 

 

 

1,视野

 

 

 

 

 

权力在手

文/龙应台

 

 

编前语:

龙应台的名字在海峡两岸的知识分子中,是很响亮的,她以直率和真挚为自己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她在几年前,应台湾国民党人、台北市长马英九之邀,担任了台北市的文化局长,一个经常指责当权者的民间知识分子怎么会去"做官"呢?如今,期限满了,龙应台也卸任了。这一篇是她卸任后写的一篇文章,迸出了她的体验和她的思考。

 

 

我是一个有笔的人。笔,是一种权力,它可以针砭时事,裁判是非,它可以混淆诱引,定夺毁誉。

作为政务官的3年3个月3天期间,我封笔不作,停止评论。不是因为行程太忙,而是对权力另有思索。

 

 

开始整顿"二二八纪念馆"的管理制度时,像打翻了一个蜂窝一样,攻评与批斗铺天盖地而来,语言激烈,声势凶猛,社论、评论、专栏、投书,在特定的报刊上一篇接着一篇出现,甚至结集出书,充满了政治的党同伐异o这种斗争的语言使我想起当年《野火集》所引来的国民党报刊的集中围剿,惟一的差异是,当年被国民党指控为"独派",现在则被另一群人指控为"统派"。

 

 

我不作声,闷头做事。但是当"龙应台是文化希特勒"这样的大字标题出现时,我开始问自己:这是不是已经超过了文明社会应容忍的底线?龙应台,你是不是应该把笔从"稍"中拿出,把是非说个清楚?

 

 

精疲力竭回到宿舍,总是午夜时分;打开电视,又是唇枪舌剑硝烟滚滚,媒体记者臧否政治人物,学者专家论断行政官员,行政官员反驳民意代表,民意代表品评天下事物,每一个人都在态意行使他的权力

 

 

关掉。

这样张牙舞爪的权力,使我不安。

权力可生可死

 

 

每一种权力都有它本来的目的。政务官负责政策的擎划,事务官负责政策的执行,民意代表负责审查,媒体记者负责监督,知识分子用知识和笔作时代的眼光。这五种人手里都掌握了一个东西,叫做权力,但是每一种权力作用不一。

 

 

政务官权力在于理念的实践,他意念中想做的事情,因为手中拥有令牌,全部都可以变成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总统和县市长都是政务宫。他说,河边应该有一个音乐厅,河边就有一个音乐厅;他说,古迹应该全面保存,古迹就被全面保存。反之亦然,他说,锁国开始,国家的大门就哑然关闭;他说,打倒"偶像","偶像"就在烟尘中轰然倒下。

 

 

这种"点石成金"的权力是任何建树的必要条件,但同时蕴藏着破坏和毁灭的能量。萨达姆把国家带到灭亡的深渊,布什把国家拓展成武装的世界警长,都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它可载可覆,可生可死。

 

 

事务官的权力在于执法,政策和法规透过事务宫的实际操作才发生效力。手中握着法规,他决定发不发给建筑执照、通不通过环境评估;他起草的公文、盖下战的印章,决定他所服务的社会做不做得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他是否聪慧,能活泼解释死板的条文?他是否具执行力,能贯彻政策的初衷?要窥探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先去测量这个国家事务官聪慧和执行力的程度。

 

 

事务官手中的权力行使适当,国家机器运转顺畅,就是国泰民安。事务官滥用权力,就成为荼毒生灵的恶吏。司马迁以不世之大才,被"吏"的"威约之势"践踏折磨,以至于读书人"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吏"治清明与否,其实是国家祸福的指针。

 

 

民意代表的权力,透过预算以及法案的审查,体现在对于官吏施政的监督。预算编列符合不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预算执行符合不符合预算的编列,法案的精神符合不符合现实,含不含配套措施,有没有远见,都是民意代表可以而且必须定夺的地方。他的权力不在于空谈国事,漫天批判,而锁在一个非常明确的焦点领域:检验政务官提出的施政蓝图,秋毫明察,销株必较。民意代表是政策品质的把关者。民意代表如果失职,推出的法规制度可以祸国殃民,通过的施政预算可以劳民伤财;民意代表如果滥权,官商可以需索无度,国事可以空转虚耗。民意代表的权力若是使用在刀口上,那么政务官不敢无识,事务官不敢无能,法规不容偏颇,施政不许懈怠。这样的权力是为智者设计的。

 

 

如果民意代表的监督权力限制在一个小而关键的焦点一一预算和法案,那么媒体的权力领域就大多了,它可以"空谈国事,漫天批判",只要有事实的根据。一个取得了人民信任的媒体权力可以大到影响国家前途,形塑社会价值,更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就一个英雄或者毁掉一个偶像。这种权力被扭曲、被操纵的时候,就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基础开始腐蚀的时候。真和假,是与非,崇高或可耻的标准一旦颠倒混淆,几代人的努力都可能变成虚元,又要从零开始,可是谁不知道:不断地从零开始是绝不可能累积成文明的。

 

 

知识分子依靠知识和见识取得指点江山的权力。知识使他懂得多,见识使他想得深看得远,下笔如千军万马,人们屏息倾听O国家有难、局势有变的时候,他的,言论可以是混沌中的明灯,他的行为可以作为人们仰望的典范。在乱世中,他的言行更可以与当权者抗衡较劲,比春秋长短。知识分子手中有笔,笔就是权力。当他的笔无法行使权力的时候,知识分子就得反躬自省:是乱世危邦的客观环境不许,还是自己的无知无能与堕落?

 

 

博物馆馆长可不可以开古董店

 

 

相较于广大的平民百姓,政务官、事务官、民意代表、媒体记者、知识分子都是

 

 

掌有权力的人。细究之下,每一种权力都很可怕,它可以兴邦,可以覆邦,影响这一代人的此刻、下一代人的未来o掌权的人对自己手中所握有的权力一一权力的性质、权力的界限、权力的责任一一是否深思过呢?

 

 

政务官该不该做事务官的工作?不应该。可是"内政部长"硬是会带着大批媒体记者亲自挨家挨户去临检居家隔离的人,一件基层事务官该做的事。而当政策执行不力的时候,政务官又要指责是事务官失职。疫病席卷台湾,"总统"、听政院长"、"部长"等等不停地在媒体前,义正辞严地指责各层事务官的处理疏失一一口罩遗失、疫情谎报、设备不全、后援不足,为什么不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50年都没建立起完善的基础医疗体系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以至于疾病一来溃不成军,而基础医疗体系和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难道是事务宫的权力政务官干什么去了?

 

 

谁有权力,谁就要负责任;谁的权力越大,谁就要负越大的责任。权大责小,造就虚伪怠惰的政务官;责大权小,培养推诿避过的事务官。

 

 

民意代表该不该行使媒体的权力一一经营媒体,或者在媒体主持政治节目?不可以。问题有两重,一是球员兼裁判的不公。民意代表也是媒体的监督对象,自己怎么监督自己呢?一是公器私用的不正。民意代表的俸禄得自人民,所占的位子是谓公器,自己的工作时间、所搜集的资料、所得来的讯息所聘用的人员,所过手的一张纸一枝笔一枚针,都应该百分之百用在预算和法案的审查上。任何一点点一丝丝因为公器而得来的用在与此公器无关的事情上,都是一种公器的私用与滥用。博物馆馆长不能开古董店,公私分明,利益回避,是权力行使的前提。

 

 

政务官该不该使用知识分子一作家的权力?不应该。一旦"下海"成为政务官,就应该是各方检验批评的对象。政务官的舞台是他的施政,他一切的自我辩护应该都在他的施政措施中不言自明。一面享有施政实践的权力,被批评时又想同时拥有知识分子的言论利器,岂不等于既是驰骋场上的球员,又要做吹哨子论断成败的裁判?施政者掌有知识分子没有的权力,就是使理念成真;知识分子拥有施政者没有的权力,就是对现实进行批判。知识分子可以进入官场取得实践权,施政E者也可以在退出官场后行使言论权,但是同时要拥有两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权力,是不诚实的。

 

 

民主是责任政治,掌什么权力就负什么责任。政务官、事务官有职责,民意代表、媒体、知识分子有言责,两者各有所司,彼此制衡,不可混淆。

 

 

我的笔,不能出鞘。

 

 

夜读古书

 

 

因"二·二八"①而招来的侮辱和攻击三年中没有停过,我不曾写过一个字响应。在一个失眠的夜晚,读古书解郁,一篇文章让我瞿然而惊,彻夜清醒。

 

 

阳子是一个声望极高的知识分子,被朝延延揽为谏议大夫。他在朝时和在野时举止一致,照样修身养性,谦抑不语,舆论加以赞美。作者却大不以为然。他说:

 

 

"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处于不同的位子上,君子的作为必须两样。阳子在野时,只对自己负责,可以洁身自好;一旦在朝为宫,对天下负责,就应该积极任事。阳子显然没有认识到在朝与在野,有权与无权的分际。

 

 

对于政务官的去留,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负施政责的,无法施政就应该求去;负言论责的,不被采纳就应该辞职。阳子在位而不作为,"得其言而不言",与那些"不得其言而不去"的恋栈"者,是一样的有亏职守。

 

 

政务官以实践理想为己任,不为俸禄而出仕;为了俸禄就应该做事务官。事务官也必须尽责。"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o "孔子当过仓库管理员、饲养牲畜的小吏,也要把物品数清,牛羊安顿了才能下班。

 

 

有人为阳子辩护,说他的静默是由于不愿意以喧嚷君主的缺失来表现自己;他的诤言都是关起门来说的。作者说,关起门来对长官进讽劝而不让外人知道,是幕僚的本分,幕僚对君主负责,但是谏议大夫不是幕僚,是谏官,谏官对天下负责,他的意见应该让"四方后代"都昕见o在什么位子,负什么责任,责任不能错置。

 

 

而作者又站在什么立场上对政务官提出这样的批判呢?"君子居其位则死其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掌有施政权力的人,应该为他的责任粉身碎骨,不掌施政权的知识分子另有职责,就是"修其辞以明其道",把眼光和理念,用笔,说清楚。

 

 

午夜的我掩卷叹息: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对于权力与责任有这样深刻的洞见?

 

 

写"争臣论"的韩愈,只有25岁,距离今天1200年。那是今人所瞧不起的"专制封建"的时代。如果"专制封建"的"仕"和"士"比民主自由时代的政务官和知识分子还要有担当、有分寸,对权力更严谨、更不惑,对责任更进退有据、更有为有守,民主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①l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战后民生困顿,官民冲突频起。1947年2月28日因缉烟而有民妇受伤,演变成全岛武装冲突。事后国民政府强力镇压,大事缉捕,多人在混乱中或遭杀害,或流亡海外。"2·28事件"此后成为禁忌,至1980年代才逐步开始解禁,史料得以公开,受难者得以平反补偿。

 

 

妈妈你腐败

 

 

文化局的活动有很多企业厂商的赞助。有一次一家世界知名的运动鞋厂捐给了我们8000双跑鞋。合作的过程愉快,热情的经理说,"局长,带孩子来买鞋,给您打对折。"13岁的孩子从德国飞来,我就准备带他到鞋店去买鞋。他很兴奋,因为是名牌,但是他说:"不过妈妈,你要知道喔,你去买就是腐败。"

 

 

我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你在说什么?"

 

 

孩子慢条斯理地解释,经理的半价优待来自你和他们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行为所衍生出来的优惠,就不应该由你个人来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败。

 

 

孩子说完就转身去玩计算机,留下我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孩子说得完全正确,我那么注重公私分际的人竟然被孩子教训。但是,这个13岁的孩子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概念呢?他怎么知道公器不能私用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作对错的评价判断呢?他的公民教青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追过去问他,他觉得我大惊小怪,不耐烦地瞪我一眼说,"吉斯是怎么下台的?"吉斯是德国PDS党的主席。因为公务常常飞行所以累积了附赠里程,他就利用这附赠里程去度私人的假期。吉斯因此下台。"

 

 

权力在手

 

 

3年笔不出"鞘",是因为我希望谨守民主的游戏规则。我不安,是因为认识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可能辜负的人,越多。权力大,而又不知谦卑的必要,一不留心,就是一个"以万物为刍狗"的结局。

 

 

 

 

 

 

 

 

 

 

 

 

 

 

★★《比尔·戈特利布─爵士黄金年代的记录者》

60分钟

简介:比尔·戈特利布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他通过自己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记录了爵士音乐的黄金年代。通过对比尔的采访以及一位爵士创作者的评述,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他的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他所拍摄的爵士传奇人物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比利·霍利代,弗朗克·辛那屈,迈尔斯·戴维斯和查理·帕克等等。

就如那些给比尔带来灵感的爵士音乐家一样,比尔的摄影技术经常有神来之笔,他的作品纪录了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之间的爵士世界。

 

 

 

 

 

★★《爵士民谣的传奇人物特里·卡里尔》

60分钟

简介:特里·卡里尔的音乐影响了足足三代人。1960年代他在纽约举办的"苦涩的结局"音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让他成为早期民谣年代的领军人物之一。在1970年代,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灵魂乐,民谣,爵士和诗的集合体。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对音乐工业十分失望而离开了这个行业整整20年。到了90年代中期,伦敦一位DJ想要寻找一位顶尖的音乐人进行合作,邀请特里重出江湖。特里的音乐生涯引来了新的突破,他开始跟保罗·韦勒,Zero 7和Massive Attack这样的新生代合作,并且非常成功。

 

 

 

 

 

 

 

 

 

 

 

 

3,纪录片 文化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是加拿大官方组织,成立于1939年5月,由国家电影局长连同九位信托局官员组成的委员会管理电影发展事宜。当时正值二次大战期间,加拿大政府在隔壁媒体强国——美国的刺激之下,希望能为自己的祖国打造自己的形象,并且透过国际间的交流,让世界更了解加拿大这个国家的文化、人民以及其他种种面貌。这可以从第一任国家电影局长John Grierson上任时,自述其梦想的言词中得到印证。他说:"国家电影局是加拿大的眼,其存在是为了制作、表现大众关切的电影,那些看起来使我们不同的电影,透过电影的流通,让世界来了解加拿大和它的全部。""加拿大的动画电影是形成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的内容里最不可忽略的部分,因为它几乎就是内容的全部。"

 

 

NFB有一套极为完善的制作管理体系。管理层由1个局长、1个加拿大电视电影执行主席(executive director of Telefilm Canada)和6位常任理事组成。由于加拿大是双语国家,所以NFB分为英语、法语两个系统,各自拥有独立的预算与制作体系。英语系统总部设在蒙特利尔,下设动画片部、纪录片与剧情片部、女性电影部(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女性自制并且拍摄女性题材的电影机构)和多媒体互动节目四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分为东方区和西方区两大分支,在世界各地设有分部。其中,动画片、儿童片和多媒体互动节目3个部门相对于纪录片部来说关系更为紧密,因此这3个部门的办公机构被安排在一起,其动画部门以制作15秒至15分钟的短片为主要发展方向。

 

 

投资换来无上荣誉,由于有固定的国家资金和宽松的创作环境,所以自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建立之日起,就成为世界电影人向往的圣地。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纪录片和动画片一直独领风骚,在金钱至上的商业经济体系中保持着难得的艺术品位。截止到1996年,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已经获得了3000多个国际奖项和10座奥斯卡奖(其中1989年获得的最高成就奖,就是为了表彰加拿大国家电影局50年来在电影艺术及技术上的不断开拓而颁发的)。

 

 

对于那些充满创意而为技术发愁的创作者,NFB会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安排他们参加专业训练课程,并亲身实习动画制作过程;另一方面会组成一个技术支援小组,协助他们完成创作。这种建立于1996年4月的专案简称PAFPS(Program to Assist Films in the Private Sector),多半以另类、实验性强的创作为主要对象。因此在NFB,创作者不会因为技术上的欠缺而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加拿大国家电影局1993年的预算是9000万加币(约合4。5亿人民币),而它在全球的收益却只有1000万加币。1年亏损8000万看似惊人,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宣传来说,这种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迥异间自见包容

曾几何时,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成为加拿大乃至全世界动画工作者向往的天堂。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与艺术追求的动画师们在这里相遇了。于是,一个根本无法划分、定义艺术风格的创作群体反而成为了世界动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之一。要问这个流派的风格是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没有统一的风格。

拉开NFB动画长廊的帷幕,扑面而来的是风格迥异、五彩缤纷、实验色彩浓厚的各式艺术作品,唯一看不见的只有两个字——金钱。这与现今所谓的主流动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截然相反!

综观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动画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创办的宗旨。印度人,美国人,荷兰人,俄罗斯人,丹麦人,日本人,法国人,甚至爱斯基摩人都得到了平等发展的创作机会。因此,其动画片的一大主要特征就在于题材多来源于各国民间传说和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例如印度导演Ishu Patel极具佛教色彩的《景深深》(Perspectrum,1975)《来世》(Afterlife,1978)和《天堂》(Paradise,1984),荷兰导演Co Hoedeman根据爱斯基摩传说改编的动画系列片《猫头鹰与旅鼠》(The Owl and the Lemming:An Eskimo Legend,1971)《猫头鹰与大乌鸦》(The Owl and the Raven: An Eskimo Legend,1973)。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异国服装,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听感受与作品主题,不经意间反而成了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招牌菜。

NFB的管理者并没有狭隘地只坚持"弘扬加拿大民族文化"的指导思想,而是本着包容一切的态度允许各种文化、宗教背景的艺术家发挥自己的特长,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想,这才是一种做大事的姿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动画圣地。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动画管理者和创作者借鉴。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历年所获奥斯卡奖:

1941  《丘吉尔的岛》(Churchill"s Island,导演 Stuart Legg,纪录片)

1952  《邻居》(vt Voisins, Norman McLaren导演,动画短片,8分钟10秒)当时Norman正在印度,

       当收到获奖通知时,他很客气地说:"谢谢,但谁是奥斯卡?"

1978  《我要发现一条新路》(I"ll Find a Way,导演 Beverly Shafer ,短纪录片)

      《沙丘城堡》(Le Chahmteau de Sable,导演 Co Hoedeman,动画短片)

1979  《特别快递》(Special Delivery,导演John Weldon和 Eunice Macaulay,动画短片)

1980  《每一个孩子》(Every Child,导演 Eugene Fedorenko,动画短片)

1983  《如果你爱这个星球》(If You Love This Planet,导演 Terre Nash,短纪录片)

1984  《Flamenco at 5=15》(导演 Cynthia Scott,短纪录片)

1989   最高成就奖

1995  《鲍伯的生日》(Bob"s Birthday, 导演Alison Snowden 和David Fine,动画短片) 

 

 

 

 

 

 

 

 

4,好书共享

★《二十位人性的见证者》

作者: 阮义忠

副标题: 当代摄影大师

简介:通俗而有品位的摄影艺术著作。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者的书写达到了既简洁又丰富的境界。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摄影美学七问》

作者: 阮义忠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简介:《摄影美学七问》是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第三部理论著作。前两部――《当代摄影大师》及《当代摄影新锐》在台湾"雄狮图书"出版了繁体字版后,即由中国摄影出版社选人了"摄影家参考丛书",出版了简体字版,时在90年代初,先后数次重印,颇受读者好评。时隔数年,这本《摄影美学七问》也即将以简体字版而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的七篇对谈,曾在1986年7月到1987年5月台北出版的《雄狮美术》月刊上连载了十期。惯例应由雄狮图书公司结集出书的。但此书一直拖到作者阮义忠在台北创办了"摄影家出版社",才由自家刊行结集出版。可见作者对这本书稿的珍惜。在"雄狮"连载期间,这七篇摄影美学对谈,曾引起了海内外一些有心人士的重视。当然,这些佳评及逐渐扩散的影响,除作者本人的精心筹划外,还得益于本书的受访对象――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位先生的精辟见解,可谓珠联璧合。

 

 

作者简介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早年喜爱美术,20岁时在《幼狮文艺》杂志做编辑,后来转至《汉声》杂志英文版工作,并开始拍照。1975年到《家庭月刊》任摄影编辑,撰写本土摄影指导文章。1981年开始从事电影制作,发表《映象之旅》、《户外札记》、《灵巧的手》等纪录片二百多部。他撰述的《二十位人性的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等在摄影界引起很大反响;他的5部摄影集《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使他成为世界知名摄影家。他还创办了"阮义忠摄影工作室"和《摄影家》杂志。曾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现投身于慈善事业。

 

 

***********************************************************************

 

 

编辑:一冰      投稿与咨询:(channelzero@vip.sina.com)

欢迎将纪录片剪报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一同分享爱与智慧的乐趣

北京零频道(www.bjdoc.com)专注纪录片、关注新文化,致力于建立开放式平台,传播和推广全球当下最优秀纪录片,展现多元价值,催生建设性文化生态。  

 

 

专业纪录片训练营暑期火热招募中~详情:http://www.bjdoc.com/yyzz.ht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剪报  剪报词条  当权  当权词条  在手  在手词条  纪录片  纪录片词条  20090216  20090216词条  
公益

 2010世界动物日图文大赛颁奖典...

10月31日,历时两个月的2010年世界动物日“我和它,共享爱”图文大赛活动落下帷幕,大赛颁奖典礼在繁华的中山路名汇广场隆重举行,亚洲动物基金代表冯冬梅经理、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