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线声音:一位“农村社工”的自白

       机缘巧合的机会,2014年刚毕业,我成为了一名农村社工。那时候的我,中文专业毕业,远远不知道社工是什么(现在也差不多),这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行业,也是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的朝阳行业,而我即将踏入的是,这个行业在农村地区更加崭新和空白的领域,而我始料不及的是,一个探索的项目是真心敢如此放养地让我们去探索。

       那时候的我,就像现在一样,没有多大的梦想和野心,更多的是对于公益行业的偏爱(窃以为就是社工就是公益)和对公益行为的认可。就像对过于浓郁而泛滥成灾的“心灵鸡汤”敬而远之一样,我对公益人士的美好理想和豪言壮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莫名感觉。

       当我成为了公益人士(也许是自以为)的一员,却曾陷入了怀疑的深渊追悔莫及,曾彻夜不睡一心思考着是非对错,也曾拍着胸口一次次聊以自慰,一年过后的此时此刻,回首一瞬,“一年的三下乡”,在名义的赋权实际的放养中自生自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应该做的,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说实在的是,对外的身份介绍我是社工,但在心里,我是不承认自己是社工的,因为,连它是什么我都不知道,而且我不需要一个自己认定的身份去做服务。但当我接触了一些专业出身的社工同学和同工,我慢慢地感受到,他们对于目前社工这两字所代表的,是有多么的自豪和无奈。

       无奈的无需多言,因为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公益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过场的噱头,成为商业和政绩的附庸,人民意识的觉醒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社工来说,到处的磕磕碰碰也是难免的。我很想分享一下,对于“社工”这两字的自豪感,是不是已经在潜意识里,我们是不是已经站在一个道德标准的制高点了,以此来开展工作服务呢?

       我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一年里,有过这样深刻的体会,我们辛辛苦苦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却发现整个流程基本不按策划书来的,场面相当地混乱,也没有得到预计的效果反馈。我们开始总结以为根源上我们没有切合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按照书本上社工知识那一套的基础上应该简化创新,更好地适合村民的实际需求,但我越来越发现,为什么总要带着我可以帮助你很多,参加这个活动很有益而且又不用钱之类的想法呢?是不是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模式,一个自认为理想的,助人自助的,符合社工理念和模式,然而却忽视了文化在目前的农村地区(甚至城市)属于可有可无的产物,没有基于完全的切合需求的服务是不合格的。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我,在服务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些同工对于社工理想过于坚定的厮守,以致于有了优越感,无法进行本土化,甚至对于非科班社工的不屑。他们说,对于本土化,是大陆社工永恒的无法逃避的话题,在我看来,这一点可能也是最为迫切的,本土化不仅仅意味着在服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更加需要践行平等助人的理念,遇到什么事情什么样的服务对象,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帮助到需要的人,都是成功的,无所谓是不是运用了书上写的社工工作手法。

       以上,也是一个悖论。作为社工,没有运用社工手法去服务对象,若也能取得一样的效果,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人都做得了社工社工的专业性体现不出来了?在我看来,这样的思索本身就是在试图证明社工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然而这无需证明,要么就在实践中体现,真正做出属于社工的特色,要么就接受“质疑”,非社工出身也能做好社会工作服务。

       作为公益行业,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助人,助人自助的慈善理念是社工一贯的秉持,是更为深刻的理念,所以这也许也是造成社工行业“优越性”的原因。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社工服务的成效应该是结果论的,不要去灌输什么社工理念,用行动去践行社工理念,在践行过程中改善这一套的社工手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要写这篇文章。一来是一年的社工服务让我有所感触,我得对自己负责,这是我对自己的交代;二来,也是对于这一行业特别是农村领域,想分享自己的看法(可能有些挺肤浅的),也是希望能够跟大家交流,可能也只有这个行业才会有这么多这么开放的机会一起分享讨论。下面是我在一年的农村社工工作中的一些工作体会(有些可能和社工关系不大,请见谅)。

 

1. 期望值减低再减低

       毫无疑问,农村社会工作是一片空白,但相对于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说,它存在的问题一点也不少,甚至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的问题,农村发展好,城市一定会发展更好。这似乎在支持又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且不论证这样的道路适不适应新时代,对于社工来说,选择在农村的服务,需要较大的勇气,也许证明你对对于农村地区抱有很大的抱负。并不是说这样的抱负不好,而是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孵化村民组织、组织农技讲座、开展茶话会活动等等,都应该特别地考虑到实际情况,把期望值减低一些并做好一些的应急措施,这样或许你就不会在反思过程中一次次地怀疑自己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2. 程序越简单越有效

       一年下来的服务,真的试过满满的一份策划书,各个方面都以为策划得很全面,

       结果呢?场面相当的混乱,所谓的流程安排变成了纸上谈兵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的调整,针对农村村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把活动流程简化简化,至于如何在活动小组个案等中体现社工元素,我认为是可以忽视的,因为首先得确定社工元素是什么,是不是真正需要,而不管什么硬是在服务过程中加入社工元素,难保会弄巧成拙,反而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还是回到理想主义和本土化的问题,必须摈弃僵化的社工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便能够提供真正高效的服务。

 

3.和村委保持舒适的亲近和距离

       城市家综的情况我不大了解,但我估计情况可能还是相似的。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一定离不开和村委的联系和合作,村委也是村民,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所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借助于村委的力量,链接资源、开展宣传、组织策划等都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

       但与此同时,农村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群干关系是一大阻碍,也是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村委服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搭建村民议事平台,不管它是很实际规模化了,还是相对地简单像口头协议等,都对于推动群干关系的改善起到作用。简单来说,作为没有实权的农村社工,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为农村地区贡献力量,需要在村委和村民两边的关系处理得当,保持舒适的距离,这不也是人和人之间必须的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工  社工词条  自白  自白词条  一线  一线词条  声音  声音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