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下,青海省的一个农村寄宿学校教室内,十几个孩子在上晚自习。课桌上,教材上的课文,孩子们已经读了很多很多遍,老师留的作业是抄课辅上的作文,然后继续抄卷子…
没有PAD、手机、电脑、电视,也没有图书、杂志,甚至没有人跟他们说话……
6000万农村留守孩子们大多被送进了寄宿学校,而他们的生活几乎是处于信息的真空地带仿佛与这个世界隔绝了 。
农村教育需要信息化吗?现在搞信息化的条件具备了吗?孩子们的智力发展需要信息化吗?信息化服务可以带来怎样不同的校园?
信息匮乏会让孩子们“变傻”
很多人对农村孩子的印象是“呆滞”,其原因一方面归咎于他们与外界联系少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孩子们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呆呆地、空荡荡,以至于写个作文和日记都不知道写什么。
最新的教育学研究着力在神经认知科学上,其研究发现,儿童脑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 脑的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有赖于环境和丰富信息刺激,促进大脑细胞之间的交流会更佳。因此培养个性健康的儿童所需的环境,要保证他们能获得“各种各样的感觉经验”(其他条件是:安全的关系模式、照顾者细心照顾和对儿童需求的灵敏反应)。
反观在寄宿学校里,往往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和条件所限,往往只要求学生们乖乖地上课,死读教材和课文,缺乏足够感官和信息刺激的“三无”(无聊无助无望)的生活无疑会极大的阻碍其脑的健康发育,表现出来的就是“呆呆的”。
从人的长远发展看,早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强调信息素养已不仅仅是一种需求,而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是一种在数字世界生存和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持续的信息匮乏,将使住校留守儿童的信息素养远远落后于社会的人才需求。不仅给住校留守儿童个体学业与职业生涯带来困难,也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提升。
政府在力推农村学校信息化
在贵州,贫困县中的许多小学中,课桌破旧,灯光昏暗,但是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价格不菲的电子白板,白晃晃的,让人觉得与环境多么的不协调。歌路营在甘肃的一个规模不大的县教育局了解到,仅该县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在500万左右。
据了解,自2010年国家实行“薄改计划”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农村薄弱学校已投入教学装备类项目专项资金219.27亿元,地方配套145.23亿元,共计355.04亿元。农村薄弱学校新添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63.19万套。2014年随着“薄改计划”的深入,中央投入2000亿元左右,地方政府4000亿元,用三至五年补齐教育“短板”。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
2015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更是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截至2015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
很多人质疑做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可行性。严格说,仅从硬件投入上看, 多数地区到村中心小学一级信息化设备已比较完善,未来两三年信息化设备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不过硬件的全方位升级不代表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已经万事大吉。
老师缺乏信息素养,学生缺乏直达的优质资源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学校老师的信息素养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在村小级别,因为老教师多,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连鼠标还没有摸过。第二类,老师们在使用信息化设备,但是作用仅仅是白板变成了黑板。就是把原来的黑板上的公式投在了白板上。第三类,有部分年轻老师开始通过网络找到一些补充文字资料,也能较充分使用白板。
有研究显示,当问及“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媒体的情况”时,有 17.8%(80 名)的教师选择“经常主动使用”,有 62.7%(282名)的教师选择“讲授示范课用”,有 19.5%(88 名)的教师选择“从不使用”。另外,在农村小学教师中,不熟悉word使用的占24.6%,不熟悉Excel使用的占48.7%,不熟悉PowerPoint使用的占44.7%。而老师们掌握技能最差的对于视频影像的软件使用,熟悉的不足10%。
而目前各地教育投入中,非常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很多的资源配套也是针对老师提供的。而直接将优质信息化的教育内容(类似歌路营的新一千零一夜、微课项目),送递给学生的服务还十分匮乏,详见《【给你好看】除了睡前故事,歌路营还干嘛?》。这也是歌路营为什么要大量开发故事、艺术、心理、科学等多元的信息化内容提供给农村寄宿学校的重要原因。
借助信息化才可以实现大规模
教育公益组织有很多的项目和服务,但是都是“小而美”的状态,(还有的是“小而不美”)。如何把好的内容送到更多的学校和孩子那里呢?如何满足3000万住校留守儿童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限于几个学校?歌路营的经验是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可以实现大规模、易操作、低成本、可复制的方式。
2013年初“新1001睡前故事”试点启动,不到三年就覆盖了30万住校留守儿童。最初属无意之举,却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手段的巨大优势:
电脑+校园广播+喇叭+歌路营研发的睡前故事,协助老师解决了孩子睡前15分钟的问题;
互联网+PAD+歌路营研发的微课堂/心理故事,又为孩子们课余生活带来了5分钟的有趣又有益的内容;
与学校和教育部门信任关系的建立,让“互联网+教育内容”的模式可以快速接入更多的资源进入到寄宿学校,而有了“新1001音乐故事”,还可以有“新1001通识教育”以及更多元的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再只是“歌路营研发”,可以邀请更多元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协同开发,将各自的资源接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