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研习营举行了第二次基础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老师分享了如何进行公益定量分析。
我虽然学的是理工科,对数字分析也很感兴趣,但反观过去十年的工作,几乎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定量分析,用到数字的时候仅限于评估问卷的汇总。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我认真地听了王老师这一天的讲解,并把我所得的启发和思考做了记录和整理,也希望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一、公益定量分析的重要性
定量分析是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能够直观清晰地呈现现实状况,并被决策者和公众所接受。因此公益组织需要增强数据意识,注重整个项目过程的数据积累,学会用数据说话,不要凭“感觉”说话。但定量研究也有它的弱点,比如现实无法通过数据全面反映。举例来说,在对农村贫困户的调查中,有可能某农户当年收入很高,与往年贫困情况不符,只有经过进一步地了解才能发现,这家农户当年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卖掉房子,带来了收入。;类似这样的事实是无法通过数据显示出来的,需要研究者通过数据背后的走访进行甄别。
二、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定量研究最基础的一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益研究者要做好预调查,对问题的准确性、样本的差异性进行评估,以帮助完善问卷设计。如果是委托第三方或者招募志愿者进行的调查,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最好有一本详尽的调查手册,同时需要设调查督导,对调查的质量进行监督。
设计问题和选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为验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在一份问卷中设置两个相似问题(陷阱问题),相互印证;
但为了规避答案相互冲突导致问卷失效,就需要有意避免设计的问题可能带来相互矛盾的答案。
样本抽样:
样本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样本量的制定不仅取决于总量、资金规模等,调查对象的差异性也是考察因素。现在经常做的网络调查其实是容易带来系统性偏差的,因为经常上网并且愿意做问卷的人的代表性并不全面,这种方式只适合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问题数量:
调查时间和问卷设置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问题设置过于粗略,可能使对方难以答复;
问题设置过于细致,需要很长时间;
对于一些答案模糊的问题,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选择做分段选项,便于收集可用信息。
指标:
王老师分享的案例使我大开眼界,不仅设置多个我原本看来只能定性分析的评估指标;还设置了对照组。但王老师也提醒,在设置对照组的时候要注意研究伦理问题,更要注意相互对比的两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指标可以创新,但要精挑细选并经得起推敲,如用“农民能够借到钱的数量”、“农民最近的亲戚做什么工作”可以评价研究对象的社会资本;也可以以“万元工业投资就业”分析青海省生态移民的挑战。
三、问卷解析
解析问卷数据时候,可以将多个问题的结果联系起来分析,刺激思考;
做好问卷收集后的清理工作和加工(读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与其它信息有什么联系;
定量研究也可以变为讲故事,讲述出前因后果;用数据“讲故事”,可以使它和公众、读者产生联系。
对于开放性问题,在数据收集完毕之后也可以重新整理和编码;
分析报告中可以对比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进行对比,体现变化。
四、数据来源
公益行业进行量化分析常见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已有数据
如上市公司通报的数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等;
2、NGO联合的数据收集工作
如有关气候变化的数据。难点主要在于对问卷认可程度低,难达成共识;技术力量与资金不足、统筹难度大等;
3、专门的数据收集
主要需要确保选点符合标准,能够入户。
以上课堂记录整理自学员于现荣的笔记,学员郭慧亦有贡献。
实习编辑:时慕天
不知道青年公益研究者研习营是什么?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