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2015年7月20日,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银杏基金会的前身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在2010年发起的旨在资助和推动青年公益领袖成长的战略性项目──“银杏计划”。时至今日,在银杏计划成为公益行业人才培养标杆之际,脱离南都基金会“单飞”,既体现了南都基金会推动行业发展的胸怀和视野,也意味着银杏伙伴网络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自组织能力已经日臻成熟,人们有理由期待TA们会在更为广阔的银杏基金会平台上自如拓展。2015年6~7月间,分处全国15个不同地区的银杏伙伴们自主安排、集体参访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界社企大会并归国分享,正是这种自主探索和协力发展的展现。《中国发展简报》本期特地推出一组稿件,邀请银杏伙伴带回全球社会企业发展的前沿观察。这些观察和思考角度多样,但都万变不离其宗:既体现国际视野,同时立足本土经验。
社企的另类创新:社会运动潜入发展领域
Buon Pastore是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市中心地段的一座古建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座青砖堆砌起来的房子大约有三四层楼高,从外面看到的只是高高的外墙和从侧面开出的门洞,不了解罗马建筑文化的人,大约也很难发现它和整个城市建筑有什么不同。
这里就是意大利的国际妇女之家(Casa Internazionale Delle Donne),也是南都基金会银杏伙伴意大利考察访问的最后一站。没有招摇的广告牌,也没有热情的服务接待,以至于我们围着房子转了两圈,才确认这里正是我们要访问的机构。
女性青旅:不止是一家社企
银杏伙伴这次的海外考察主题为“社会企业创新之旅”,前面的行程包括社会企业世界论坛和本土社会企业参访,因此在罗马的组织拜访也是侧重于在社会企业上探索。
国际妇女之家对外经营着一家青年旅社,只面向女性提供服务,来客们每晚只需要支付25欧元就可以得到一个舒适的床位,同时可以了解这里为妇女提供的各种咨询服务。原以为只是一间为女性提供住宿的青年旅社,而在访问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是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发源地。
在这栋古老的建筑中竟然有33家妇女组织联合办公,为意大利妇女提供各类服务,是意大利唯一一家面向国内和国际的妇女机构,也是国际妇女交流的重要枢纽。
国际妇女之家不仅开设青年旅社,还经营着一家平价美味餐厅和咖啡厅,以及专门出售女性手工艺品的商店。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妇女活动交流平台的功能,有会议中心、图书馆、资料中心,以及保存着完整的意大利妇女运动资料的档案室。
这里还为女性导演和女性艺术家提供发展空间,举办音乐剧、戏剧、展览和其他艺术演出活动,促进妇女文化艺术发展,促进反对暴力和歧视的运动,促进本地机构、政府和国际之间相互合作。
在逐步深入的探访中,我们也一点一点揭开了这家旅社背后的故事。她们是怎么从妇女运动中发展出一种社会企业的经营路径?又是怎么确保在经营和倡导之间互动发展?
意大利妇女运动:占领行动
Loretta Bondi是负责接待我们的国际妇女之家的六名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也是在驻扎在这里联合办公的一家国际妇女机构Befree的项目总监。16岁就参加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她,早年间供职于一家意大利先锋媒体,撰写各类和妇女问题有关的文章,后来成为一名活跃的妇女运动者。
Loretta Bondi告诉我们,国际妇女之家是意大利妇女运动产物,它的出现与发展见证了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历史,而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兴起发展与1968年欧洲发生的学生、工人运动密不可分。
在1970年代以前,意大利政府重点处理的问题集中在二战后遗留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妇女问题并不在政治政策关切的范畴内,更不占有优先位置。但是在当时的意大利社会,妇女问题已经很严重,主要集中在离婚和堕胎权,以及其他私领域的女性议题。Loretta Bondi说,那个时候,女性在家庭里遇害,如果有证据认定女性有过错,施害者就不会受到很大惩罚,妇女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
因此,1970年代的妇女运动的最大诉求是要改变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在当时,这是对传统意大利文化根基的巨大冲击。而这样一场运动的到来,其原因一是意大利是最早为妇女提供基础教育的欧洲国家之一,带来了妇女意识的觉醒,二是1968年席卷欧洲的学生运动,他们从向学校诉求争权转向调整整个意大利的国家结构。
妇女运动历史照片墙
妇女组织联合体:33家机构
后来,意大利妇女运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妇女的权利和平等机会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和确认。但是妇女组织很快发现这场运动陷入了低潮,这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力量和宗教习俗,让那些即使是很简单的女性保护政策、法规在现实中也得不到解决,她们清晰地意识到这场运动必须要继续坚持下去,于是发起了占领行动。
占领行动让妇女团体意识到团结合作对争取女性权利的重要性,当时意大利政治力量也对妇女议题的控制有所松减,并承诺让渡出一定空间给这些妇女组织,确保她们可以继续为妇女提供服务。
1983年,罗马市政府正式授权给妇女权利机构使用这栋房子,但是由于政治势力和女权主义者的矛盾相持不下,一直到1985年3月,才由最早的12家机构联合发起,决定正式占用、经营这个场所,共同为同性恋、妇女政策、性别自由平等而工作。
妇女组织不断和政府进行协商讨论,但是由于意大利政治势力和梵蒂冈反对女权运动,所以协商过程非常艰难。1995年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前夕,罗马发生了争取妇女自由的示威游行,迫使市政府最终决定将钥匙交接给国际妇女之家,并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在2001年,Buon Pastore被国际妇女之家真正启用。而我们访问所看到的场所是2010年后最终修缮完成的。
国际妇女之家为推动妇女平等政策和妇女独立自主而设立,以期实现妇女在经济、文化、政府、法律上的平等参与权利。作为一个妇女组织的联合体,国际妇女之家为各种女性组织或者女同机构提供办公空间,也为具有相同运动使命的机构提供活动场所,目前这里有33家机构共同工作,据说最多的时候有40多个组织。
这里逐渐变成一个妇女议题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妇女来使用这个空间,每年有各类的本地和国际妇女会议在此召开,参会者带来最前沿全球女性运动的资讯,同时研讨国际妇女面临的棘手的共同处境。Loretta Bondi这家组织就是针对反对贩卖妇女议题的,主要包括反对针对亚非拉地区的奴隶式贩卖,以及针对中国移民女性劳工的劳动权益损害和性侵害,这些都是伴随着意大利作为移民国家所带来的问题。
联合办公让妇女议题更好地得到讨论,也使妇女机构相互支持协作,国际妇女之家相当于是这些联合组织的大本营,她们的工作面向罗马所有区域,甚至覆盖整个意大利。在妇女之家还可以找到各种有关意大利妇女运动的信息,从一楼进入,长长的墙壁上挂满了当时占领运动的历史图片,展示了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历史全景,在二楼的图书馆可以找到从1940年以来意大利妇女运动的全部资料,有三万册藏书。这里常年免费开放,很多研究者可以在这里获得一手的信息。
(藏有3万册妇女历史的图书馆)
在国际妇女之家参访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栋房子的三楼,长长的走廊里摆满了写满文字的A4纸大小的牌子。Loretta Bond告诉我们,在意大利每两天就有一名女性在暴力中失去生命,这些纸牌上写的正是受害妇女的名字、年龄和受害原因。在我们看到的信息中,受害者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只有17岁。而在我们身后的一间间房屋里,也摆满了难以计数的铭牌。几百年前,这些房屋正是关押妇女的地方。
(受害妇女名牌展示长廊)
社企的介入:倡导和营利如何兼顾
随着国际妇女之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聚集在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国际妇女之家来说,困难也就日益显露出来,这栋房子地处罗马市中心,每月要向政府缴纳9000欧元的租金,而进驻国际妇女之家的机构,大多从事非营利服务,机构所能负担的费用也很有限,根本无力顾及到国际妇女之家的整体运营。
Loretta Bondi介绍说,33家机构的联合体,共同选出了管理委员会,一共6人全部是志愿者。她们在经营这个共同体场所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妇女的需求,于是创办了青年旅社、餐厅、书店、手工艺品店和咖啡店,这些经营性社会企业模式的介入,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妇女问题的需求和推进妇女议题的可见度,当然也发挥了经营性的功能,来弥补难以负荷的成本。
但是,她们很快发现,这些经营的收入对于整体运营成本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联合体一共聘请了13名员工,主要负责青旅、餐厅和秘书处的行政。联合体中的组织大多数没有服务收入。即使是营利的餐厅和旅舍,也是为特定人群服务的。
国际妇女之家和罗马政府签署了20年的使用合同,但是她们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租金,尤其是2008年欧洲经济危机后,她们更是举步维艰,但是她们正在积极筹资,并要和政府谈判,要政府重新考量国际妇女之家所开展的服务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公益创新:社会性在哪里
国际妇女之家从意大利妇女运动脱胎而生,作为一个为妇女提出政策和鼓励妇女独立自主的联合组织,它存在的更大价值是为了回应关乎妇女权利的各类议题,青旅和餐厅的开放也是面向特定人群,经营空间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联合体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女性议题的倡导和传播提供活动场域。所以社会企业中经营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弥补了部分的组织发展的资金不足,但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服务针对社会问题的处理和解决。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当我们问Loretta Bondi如何缓解资金上的压力,她并没有告诉我们要用社会企业的经营来摆脱困境,反而更加坚定地阐述了国际妇女之家的社会价值。在她看来,公益组织发挥营利型功能,只是部分解决了经济压力,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路径,就如同她们不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就否定任何一个妇女组织在联合体中的贡献,也不可能因此而减低对妇女的支持。
回观中国近年来民间组织发展,社会企业的概念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公益行业的新宠,如果不谈社会企业,不谈创新,不谈社会投资,似乎就OUT了。而从现实中也不难观察到,当前,社会企业似乎正作为整个公益行业的方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几乎要把所有公益组织卷入其中。
尤其是在今年公益行业发展陷入困境、民间草根团体生存受限,社会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新的力量和工具,正在某些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路径,为多元的公益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当整个公益行业被卷入市场和资本链条中,公益组织的核心价值理念、战略、使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侵蚀和挑战,切割和撕裂原本就脆弱的社会发展根基。
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的以社会议题为导向的草根组织几乎被边缘到整个社会组织的框架之外,它们秉持社会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却难以在新的形势下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当资本和市场进入后,不少草根机构甚至开始怀疑组织自身的使命和社会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韩俊魁教授十多年来和中国民间草根组织一起工作,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和发展,他说中国公益行业之所以会出现“社会企业浪潮”,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资源导向”决定的,尤其中国草根组织发展的根基就受制于资金来源。在过去十几年,出现了一批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的民间团体,但是在新的资金困境中,难免会被带离自己的方向,这是需要警惕的。无论做社会企业还是做传统公益组织,最重要的是不断回望,要坚持使命,不忘初心。否则社会企业做下去,完全被市场绑架,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就会越来越弱,社会企业的意义何在,就值得问一问。
纵观西方国家的社会企业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到,社会企业为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尤其以英国的社会企业作为典型的发展案例,有其清晰的社会使命,所有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回馈和实现社会目标,并把所获得利润再次投入社会使命之中。英国的社会企业完全采取企业化运作,注重创新,有效使用社会资源,同时拥有很深厚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运动的根基,又有整个政府、政策、社会的支持体系。而在中国,公益行业快速发展不过十多年,很多公益组织的战略不够清晰,使命不够稳定,组织发育不健全,不成熟,很容易在社会企业的“美好”利益驱动下,方寸大乱,甚至失去自己的价值和根基。
国际妇女之家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企业经营中一直强调它存在的社会功能,和这家组织发展的社会运动基础有关,她们更清楚她们想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社会企业介入参与经营,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该组织的倡导和服务功能。这个案例同时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公益组织都可以做社会企业,也不是所有的公益组织都需要做社会企业。
中国社会需要更多有创新、有理想,更要有思想的社会创业家。既要身怀对社会发展的关怀,对各自秉持的理念价值笃定坚持,更要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坚定的社会信念、整全的社会发展逻辑、创新的市场经营才能,才能在中国巨大的资源、资本涌入公益行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拿起“市场”这个工具,为社会服务,而不会沦为“市场”的工具。
作者系妇女权利工作者,感谢Roberta、范婧鸣、毛达、小施、小木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