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话王行最: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编者按】在一带一路,公益同行的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似乎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往哪走”、“怎么走”走出去的方向和方法这些问题是走出国门前必须回答的。中国发展简报将持续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一系列讨论和报道。日前简报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就中国民间组织为什么以及如何走出国门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苏宁电器在尼泊尔捐助的Yuba Sahabhagita公立中学奠基仪式图片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发展简报(以下简称‘简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开始走出去,您觉得这个趋势会近一步深化吗?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这一趋势肯定会深化。我觉得这一趋势将对中国民间组织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关注国际社会责任,在世界面前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公民形象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也是一个学习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我们要了解学习国际规则和国话语,要了解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简报:可能有人认为国内有很多民生问题需要关注和社会痛点需要解决, 为什么中国民间组织要走出去关注境外问题?

 

       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GDP成为世界第二,政府倡导“一带一路”策略的大背景下,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发展利益的,是正确的。从经济角度看,中国跟世界的交往面和交往深度也迅速扩张。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海外设立约3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8826亿美元。从消费角度看,现在境外旅游日益高涨。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旅游已经突破1.2亿人次。从援助角度看,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简报:中国民间组织有什么优势?走出去对国内公益行业自身和国际公民社会的贡献有哪些?

 

       我们认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优势主要有:首先,中国民间组织的专业、中立、创新和深入社区的4个特点,能够更好地与中国政府的援外项目和中资企业的CSR项目形成互补。其次,应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的发展背景,中国民间组织很容易与发展中国人民达成同理心,能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当地需求的项目,从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当地发展;第三,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中国民间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筹资的技术经验,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经验可以分享到国际上,推动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

 

       简报: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走出去”的概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05年起开始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发展援助中不断尝试,截至2016年底,我们已经累计在国际援助方面投入资金及物资共约1.12亿元人民币,项目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们在埃塞,苏丹,尼泊尔,缅甸等四个国家开展了长期国际援助项目,并且分别于2015年7月27日和8月13日成功注册缅甸和尼泊尔办公室。

 

       在国际人道救援工作方面,我们先后对对印尼、巴基斯坦、缅甸、智利、海地、日本、非洲之角、西非埃博拉灾区、尼泊尔、厄瓜多尔等1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救援行动。尤其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和今年厄瓜多尔地震发生后,我会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亲赴灾区开展援助,获得了东道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我会仍然留在尼泊尔设立办公室,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在国际发展援助工作方面,我们先后开展了苏丹阿布欧舍友谊医院及母婴保健网络示范项目、埃塞、苏丹微笑儿童项目以及缅甸胞波大学生助学金项目。2011年竣工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由于医院采取了政府、企业和NGO三位一体的援助模式,被外交部评为当年的“公共外交典范工程”。 我会2015年在埃塞和苏丹实施的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目前在为两国49所小学近7000名贫困学生免费供餐,缅甸胞波助学金项目于2106年8月5日在缅甸仰光大学启动,累计资助了700名缅甸贫困大学生,在缅甸引起很大的反响,30多家当地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国际化倡导工作方面,我们先后组织了编写了《中国国际社会责任课题研究丛书》和《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操作手册》。举办了“国际社会责任民间论坛”、“公益非洲论坛”、“中国公益组织国际化专题研讨会”,“爱无疆沙龙”。

 

       简报:很多组织有走出去的愿景,但对如何具体筹备和运作海外项目还知之甚少。您能够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去境外开展活动的流程吗?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机构愿景是构建最值得信任、最值得期待、最值得尊敬的国际公益平台,国际化是我们战略方向。我们进入一个国家的动因有三种,一是因灾救援进入,比如尼泊尔;二是有足够资金资源支持,如埃塞;三是战略性进入,如缅甸。我们进入一个国家的决策参考依据有6条,包括:1、那里是否有极度贫困,非常苦难,重大灾难?那里是否特别需要我们?2、是否有重要和关键捐赠人支持我们去到这个国家;3、那里的政府是否积极支持我们,认同我们的管理模式;4、那里是否有理念相同的合作伙伴;5、我们在那里能否扎根,建立办事机构,能否在那里实现运营可持续(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和人才基础);6、是否安全。

 

埃塞俄比亚盲人学生吃上了中国NGO资助的午餐  图片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简报:李小云教授曾说过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个“边干边学”的模式。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国门是秉承对外援助的这种模式还是应该有一个不同的模式?

 

       我们不清楚李小云教授是否说过中国对外援助是一个“边干边学”的模式。对于中国扶贫基金会来说,我们的机构愿景是构建最值得信任、最值得期待、最值得尊敬的国际公益平台。未来,我们将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国际化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努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民间组织。为此,我们已经制订了国际化发展5年规划,制订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匹配了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通过一年一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去实现机构的目标。应该说是有愿景、有规划、有战略和计划的稳步推进模式。

 

       简报: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公民社会以及具体到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中国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中国民间组织在“走出去”时会考虑采用所谓的“国际模式”和标准,还是以“中国模式”来工作和传播影响力?

 

       由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还在初期阶段,对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一些规则不是很熟悉,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开始会按照在国内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这样会造成一些重复工作。随着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增多,中国民间组织会主动加入联合国人道组织救援协调办公室的网络,寻求合作与协同,遵循国际标准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国际发展援助相对复杂一些,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模式,但是一些国际援助的原则,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会遵守的,比如说尊重当地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合作伙伴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色优势,开展国际援助工作。

 

       简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海外从事做项目时有没有遇到因为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带来的困难和障碍?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发展援助项目初期,确实因为不了解受益国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造成一些误会和项目迟缓,也交了一些学费。(见海外项目办公室主任伍鹏关于扶贫基金会国际化中经历的故事。)海外但是随着海外工作的经验积累,这种困难和障碍会是能够提前规避掉的。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在走出去的经验教训,2014年,并在亚洲基金会的资助下,编辑了《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操作手册》,在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可行性分析、关系建立、日常运营、筹资和项目管理等五个方面做出了经验总结和相关建议。

 

厄瓜多尔地震人道救援图片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简报:现在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领域主要包括人道援助,医疗和教育援助,您预计接下来还有哪些会成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领域?

 

       目前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领域主要包括参加国际性会议,在人权、减贫、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声、展示和澄清中国立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生项目;在全球重大灾难时开展紧急救援,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等活动。未来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需要在全球治理、民生项目和紧急救援方面做得更多,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民间组织可以更多地、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不要只是简单地展示、发声和回应,而应该主动研究课题、总结经验,提出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全球治理的决策圈;要走进发展中国家,深入社区,积极开展民心相通的民生项目;还要密切关注世界灾害,积极参与和开展灾害紧急救援行动。

 

       简报:中国民间组织在官方对外援助和企业海外投资之间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互补作用?

 

       我们认为纯粹政府和企业的援助项目容易被人指责为具有政治和商业动机,而民间组织由于其利他性、中立性和志愿性,参与对外援助工作可以树立援助方的正面形象。民间组织专业、中立、创新和深入社区的4个特点,能够很好地与政府援外项目和企业的海外投资形成互补。

 

       中国政府主导的项目往往是大型工程,成套设备项目,很难直接惠及社区和民众;而且由于受援国需求的多样化,不仅政府间有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需求,民间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强烈,单靠政府的力量很难满足。民间组织更容易与当地民间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并通过当地民间组织与当地不同政治派别、广大老百姓建立更为广泛的、深入联系;民间组织参与援外工作,有助于援助模式的多元化,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援助的效率,与政府在对外援助过程中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民间组织自身也有很强动员能力,能够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对外援助,从而扩大援助的规模和增强援助的效果。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伴随着国际化战略实施步伐的加快,在履行国际社会责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企业的主业是业务开拓和经营,对于公益事业不擅长或缺少人力资源配备,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的公益活动,缺乏专业设计和规范实施,难以找到公益点,公益效果大打折扣。民间组织的专业化知识和人才,能够帮助提升企业CSR项目的专业性和社会效益。以上这些都要求中国的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对外援助项目中去。

 

       简报:现在民间组织有一些呼声,呼吁像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些“中”字头的基金会应该考虑由操作型基金会转变位资助型基金会,为更多的民间组织提供资金和经验上的支持,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们非常赞同,向筹资型和国际化机构转化也是我们战略之一。筹资型就是指我们更注重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募集更多的资源,委托给其它民间组织来操作,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早在2005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就在亚洲银行的支持下,执行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村级扶贫规划项目,将政府扶贫资金委托给民间组织执行。此后,我们设立了项目合作部,专门负责与其它民间组织的合作。“公益同行”项目是基于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玉树灾后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经验而设计的民间组织合作发展项目。项目自2013年8月启动,截至2015年底,共支持57个公益项目,项目资金共支出1113万。2015年,“公益同行”也尝试寻求新的突破,与民生银行共同发起“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评选出20个创新性公益项目为其提供1000万元的资助资金,项目覆盖社区发展、教育支持、卫生健康、文化保护、环境保护五大领域。到16年底,筹集资金8867万元,共资助270个公益项目。

 

       简报:您觉得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现在还需要什么助力?

 

       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白、政府援外资源尚未完全向民间组织开放、社会舆论的不支持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制订民间组织设立海外机构、设立境外账户、援外物资海关免税、援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相关政策和法律,为民间组织参与援外工作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其次,政府应建立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机制,向民间组织开放援外资源,建议每年划拨总援外资金的5-10%,设立民间组织援外专项基金,用于购买民间组织的援外服务;第三,中资海外企业应多与民间组织开展合作,提升援助的精准性和专业性,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最后,媒体和学界应该多正面传播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必要性,引领公众舆论积极支持民间组织走出去。

 

       *如有意阅读中国扶贫基金会编制的《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操作手册》 ←←←点击即可获得。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发展简报原创,转载请标注出处、作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势所趋  大势所趋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走出  走出词条  对话  对话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公益

 冷暖自知的民办老年社工服务机构

编者按:老年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恢复发展之后,实务工作开展较早的专业领域之一。根据养老方式的不同,老年社会工作开展工作的场所主要分为福利院等福利机构和社区两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