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专访李萍——儿童公益领域的见证者、实践者、推动者

      【编者按】三月,是春意复萌的季节,也是女人的节日。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温暖的日子里读“女人自己的故事”。为此,中国发展简报特邀请不同领域的女性代表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发展简报祝福每一位姊妹:自信美丽、幸福安康、节日快乐!

 

 

李  萍

 

       李 萍 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有超过 20 年的国际慈善和公益咨询机构的高管经历。可以说是儿童公益领域的见证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她长期致力于儿童权利、儿童保护和儿童参与的研究、宣传和倡导工作。从 90 年代开始致力于“参与式”培训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并培养了中国大陆第一批“儿童权利参与式”培训师。近年来,李萍女士还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和探索。

 

 

       中国发展简报(以下称简报):是什么原因驱使您放下原来很好的工作,冒风险走自己的创业路?

 

       李萍:其实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也很简单。人到了四十多岁以后,特别想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关键是我现在做的事,是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我们喜欢且擅长的,而且做的事情不仅能帮到别人,还能帮到自己。

       近二十多年,在儿童公益领域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很多都是来自儿童这个群体,跟儿童学到很多,也给予我们很多。其实成年人跟儿童一起生活或工作是共同长进的过程。所以说,对这个群体有很多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关注儿童群体,越来越多的人想做更有效的与儿童相关的项目,却又不知如何去做,这也激发我们身体力行去实践。

       我原来所在的国际NGO组织,无论是从理念,还是从方法上,都做的非常优秀。我们就想把这些先进的,又经过多年本土化实践的国际经验,应用到本土中来。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们出来服务于儿童这个群体,或是服务于儿童公益领域的同仁们的另一种方式。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尝试一下。

       所以,2011年我们商业登记注册,2013年开始正式运营,2015年我们提交申请,非常顺利地登记了这家民非机构。这种枢纽型,平台型,技术型的机构特别少,政府特别支持。

       可以说,当初拟定自己出来做事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本来这事的需求在那,又有政府的支持在这,加上我们自己有这样的资源和技术,做了即开心又擅长的事。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整体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简报:您刚才说,儿童也给予您很多,让您成长,能具体谈谈?

 

       李萍儿童这个群体跟成年人真的是不一样的群体。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以儿童那个年龄层的独特视角来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年以前,我们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一些培训,当我们讲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就会有小朋友问,老虎的传人是谁?

       儿童就会有这样的一种视角,让你更多的去思考。成年人从来不会去这样问,但儿童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儿童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信息和不一样的考虑问题的切入点。诸如此类事情,会不断地让你去学习,去深挖。我们真的不知道老虎的传人是谁,没有答案,这就是让成年人与儿童互相学习的方式。

       虽然儿童因为特殊性需要被保护,但不应因被保护而剥夺了儿童自身拥有的权利。儿童也是多元化的个体,有自己的能力、爱好、关心的人事物和一些需要,也有与成年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以及我们成年人身上所缺失的。所以,这就是我很坚定地选择儿童领域的一个原因。

       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和学习,能够看到儿童其实是社会的能动者,他们跟成年人一样,是以自己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让成年人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我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包括我们对儿童的指导、培养、教育等,其基本点是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否则我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简报:创建机构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李萍:首先,我们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注册资金是我们发起人自己掏钱出来的。有人说,完全可以找别的机构来做这个注册资金啊。考虑到我们很想做事情,而这事情里面有很多倡导,包括我们的理念等。所以自己拿钱出来,是为自己有更多的立场,或是说我们有自己的自由度,我们怎么去宣传,定位我们的机构,怎么去倡导自己的理念,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月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员工,讨论事情经常是找一个咖啡厅,就在咖啡厅里面做计划什么的。

       当初虽然很难,但为让大家知道我们所从事的是高端、有技术含量、很体面的工作,做的是高大上的事,我定位的办公地点都很好。几个月之后,有位朋友知道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很不容易,相当优惠地为我们提供办公场所。我们有了第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又招了第一位员工,这个过程是特别的感恩。

       另外,我们在运作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技术等条件我们是具备的,但要有客户才行,我们的客户是谁?在哪?

       刚出来做的时候,一些关心的朋友说:几个月都挣不到钱,以后你怎么办?也有关系特别好的说:没关系,别的管不了,管你的饭是没问题的。来自这样的一些支持、鼓励和帮助我们去推介,介绍,加上我们也不断地往外推销自己。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原来工作中的合作伙伴,让我们去做几天的培训,这是我们拿到的第一个单子。就这样,第一年的业务,很多是来自于朋友的介绍,保证了机构能够进入正常的运作轨道。

       最后要说困难的话,还有身份的转变。我们由原来的甲方变成了乙方,需要克服这种身份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失落。原来所在的机构,所处的位置,以及资源等是很荣耀的,作为甲方很容易去做事情。现在角色转换之后,就不一样了,原来大的平台没有了,需要自己去建立一个平台;原来的资源没有了,需要自己去聚集资源。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证明自己,推销自己,要走出去。

       而且我们作为儿童公益领域的咨询评估机构,要把理念和方法更多地被我们本土机构去认识、去理解、去倡导,同时去认同,结合自己的实践,再一次地使本土化能够成为一种能用的,可以操作的东西,其实这些也是很难的。

       毕竟原来被大家认可的可能是你的职位,是原来的机构给你带来的附加东西。但当下需要去创建我们自己机构的平台,如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我们机构的名称“博源拓智”很难念,现在大家也念顺了,逐渐在这行业里有声音说,我要找博源拓智!

       虽说这些是困难,但我们凭着信心最终都一一逾越过去了。

 

博源拓智办公场景

 

       简报:您刚提到,创业是很想做事情,而这事情里面有很多倡导,包括理念等,请您讲讲是什么理念让您这样坚守?

 

       李萍:谈及我们坚守的理念,首先我要感谢原来的国际机构。

       我原来的老板,她给我的感觉是,做什么工作总是习惯性地征求我们的意见:对这件事,你怎么看?用什么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她一直用启发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务的角度和层面,都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无形中告诉你,如果你做这件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等等。就是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引导我更多地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不同于以往的工作经历——领导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到这个机构不久,当时我们有个项目是“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老板让我跟着项目组去到一个戒毒所参加对戒毒人员的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参与式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关于预防艾滋病,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等等。那时二十多岁的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突然发现这个对自己也是很实用的。回来后,我就给老板写了份报告,汇报我这次去看到了什么,并提出我们机构不仅给他人讲,机构工作人员也应该接受这样的培训,也需要这样的知识,这样做起工作来才更有效,更专业化。老板觉得特别的好,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很快实施了。从此以后,给我种下了所谓参与式工作方法的种子,相信每个人的价值都是不一样和不可替代的。

       所以说,以前的机构培养了我们,成就了我们,给我们武装了很多观念,奠定了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理念更靠近儿童群体,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刻的理解。

       直至今日,参与式的工作原则完全渗透在我们现在的机构当中,同时,更是我们的项目和培训所秉承的。通过跨行业,跨专业的同仁们从不同领域带来的不同视角,在我们这个开放式的平台,扁平化的管理下协同合作。以相互尊重、平等、包容、透明、换位思考的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汇集各方资源,助力儿童公益行业能力建设,以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为己任,筑成了我们一直坚守和秉承的理念——博源为公,拓智助益。

 

       简报:您的员工几乎从零开始儿童工作的,那么如何让新人快速成长为专才?

 

       李萍:“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这是我们的口号。我在面试的时候,非常重视每一位来应聘的人,哪怕是实习生,我都是亲自面试。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和倡导的机缘,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做公益的理念和思想。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来面试的人,愿意花时间做这样的交流,这是第一步。来了之后,内部的培训和学习,还有自己多看,多学习会提升得很快。

       我们培训员工成本是很高的。他们大都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儿童工作几乎从零开始,但是他带来的东西和我们的东西一结合,就是创新性的东西。

       分享和信任是很重要的。我们是手把手完全没有保留的去分享,我会把所有的东西和资源交给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看到你是这样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他们也会同样地分享给其他的人,这样的传承下去,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伙伴们。

       所以我需要找到的不仅仅是合作伙伴、专家团队,还是志同道合的同事,这个很重要。

 

       简报:请浅谈咨询评估在公益领域的认识度?

 

       李萍:我们接到的第一个评估单子,是国际机构的项目终期评估,所以最关注项目质量和影响的还是来自国际机构。而国内的公益机构仍认识不足,怎么让国内机构去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观念,这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渐入,我们给国内机构做的评估还是始于大型的基金会,我希望这样的理念不只是被基金会所认识,还能够深入到公益领域的各个层次。如果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那么我想说公益项目的质量就是公益行业的生命线。就像一个工厂,有自己的质检部门,公益圈也需要有自己的评估监测部门,很多公益项目是提供服务的,如果服务的质量没有效益,不能为所服务的群体带来改变,那么就是有问题的。如果你要实现改变,提高效益,那么你就要有项目的质量管理,就是你的监测和评估。

       评估,不仅仅是项目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更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理念,是伴随项目从始至终的一个过程。所以,监测和评估是我们在项目培训当中不断地渗透,不断地跟公益机构宣讲和强调的内容。

       我们在为国内第一家企业基金会做监测评估的时候,从项目设计时起,就已经切入进去了,帮助设计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方非常认可我们。该项目是要做几年的,这样我们的合作协议一签就是三年。可见,公益项目评估的市场是很大的,是有需求的,理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这条路还很漫长,但目前政府的一些规定也在强调监测评估的重要性。

 

博源拓智办公一角

 

       简报:目前机构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萍:我觉得,我们是做咨询服务的,做了多少培训、多少评估,这些都不算什么。目前,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团队,有一支随时给予我们支持的专家团队和一批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

       在2013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作为国内本土儿童公益机构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对中国报告的审议。对于儿童权利的守望者,我们对自己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更有自信,更坚定和更明确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其实有很多感人的小事更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次去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子里做几期的培训,当时有一位妇女小组的成员讲话时都不敢抬头,汉语也说不好。一年以后,当我们再去时,正好他们在开经验交流会,那位曾不敢看人说话的年轻妇女竟然上台分享,她可以站在台上自信地跟大家说他们的工作成效,他们的改变。那天我忍不住一下子哭了,因为她的变化太大了,我不是指她会说些时髦的词,而是她的那份自信,可以站在众人面前分享她怎么做妇女儿童的工作。

       当我们以儿童为主导做活动时,也有同样的成就感。有位孩子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他发现成年人都变成儿童了,儿童都变成了成年人。很有哲理的一段话,成年人可以站在儿童的视角说话了,儿童也会懂得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事情。

       包括我们做项目管理,进社区宣讲,告诉老大爷老大妈项目化运作,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说,我特别自豪的跟我的孩子们说,我也知道什么是项目,而且知道了5个W。做什么活动what?为什么做why?什么时候做when?和谁做 who?在哪做where,他说以后做事情也考虑这些问题,这个也是在工作中带给你的成就感。

       像这样关于人的提升的事迹在我们的培训和项目里面很多,我们的工作所带来的人的转变,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动力,是构成我们一直在坚守的原因,这就是公益带给大家的魅力。

 

       简报:国内的儿童公益生态圈是怎样的?

 

       李萍儿童是公益高度关注的人群,也是诸多公益机构开展项目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儿童公益项目,很多儿童公益机构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另外,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更为多元的社会资源,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群体的新兴公益机构,并进行着新兴与传统领域的全新尝试。公益行业蓬勃生长的现状之下,也伴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儿童机构的专业性不足、公益资源分布不均衡、项目服务人群和内容同质性较强、部分弱势儿童群体关注不足等。

       我们为机构服务的过程中看到了对儿童群体的认识性不足,工作方法不当。比如在支持一家本土机构时,发现他们的目的原本是想帮助流动儿童提升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但在实际操作上他们不懂得儿童工作的方法,工作过程中,包括对儿童的态度,其实是在伤害儿童。而此类情况,在现在的公益机构里面普遍存在。

       这也是我们在评估当中,在做儿童工作的时候,怎么去更多地把儿童放在中心,把儿童参与放在很重要位置上的原因。在项目里面积极倡导和推进儿童参与。我们和合作机构开展儿童参与式行动调研,就是培训儿童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找出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这都是这几年我们在推进的工作。

 

       简报:您做出这些成绩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是人脉?是技术?还是原来的背景和资历?

 

       李萍:应该说都有。但作为我,做了近二十年的公益项目成就了我个人的成长,给我带来了三观的改变。

       我们所秉承参与式的工作理念,已渗入到项目和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家和同事之间都能在平等、互助、尊重、和平的基础上做高尚的事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促成我们业绩的最大化。

 

       简报:您觉得自己身上的优点或特点是什么?

 

       李萍:我很擅长且愿意做倡导的工作,去影响、说服人;我是出点子、有主意、冲锋陷阵的开拓型人;有发展工作的敏感性,经常说的口号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不墨守陈规,会突发奇想;我是喜欢说BUT 的人。

 

       简报: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对想出来创业的女性有哪些建议和忠告?

 

       李萍:首先,要找价值观、理念一致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包括彼此之间的默契,这是保证机构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知识的储备,做自己擅长,能把控的事情。

       再者,是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包括构建团队也是吸收资源的途径之一。以及在团队里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似的,也不要有自己就是老板的想法。这个机构就是大家的平台,都是主人,都可以在这里发挥自己。机构发展的每一步都和自己息息相关,这样机构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发展简报原创,转载请标注出处、作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萍  李萍词条  见证者  见证者词条  推动者  推动者词条  实践者  实践者词条  专访  专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