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是辞职在家,去年刚从新浪辞的。
— 是吧?太牛了!
— 弄孩子。
— 老婆呢?
— 老婆上班。
以上这段对话,发生于9月16日播出的综艺节目《生活相对论》中,对话人是素人全职爸爸李华民与摇滚歌手郑钧。得知曾任职新浪部门管理层的李华民为了女儿辞职回家带孩子,郑钧由衷感慨“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并发出“我也希望能这样,但是实现不了”的喟叹。
这档旨在“通过体验陌生人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亿万种生活冰山一角”的生活体验节目,是打造过两季《花儿与少年》的廖珂,面向多维社会现实的思考。首期节目即触碰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最稀有的一面——
当大多数妈妈们抱怨“爸爸不在家”,孩子不解“爸爸去哪儿了”时,有一个正值事业上升期的爸爸,因担心女儿无法融入正常的人际沟通,而毅然辞职回家陪伴孩子成长。
这和现下很多中国家庭存在的“爸爸缺席”现象背道而行,也给无数个像郑钧一样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的中国爸爸当头“棒喝”:爸爸辞职回家带孩子,真的是天方夜谭吗?
精英父亲辞职回家带娃
年富力强的知识女性,接受了“男女都一样”的现代教育,经历了女权主义的熏陶,最后还是选择辞职回家,做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传统负责“主外”的爸爸,放弃打拼机会,牺牲既有社会认可,把培育孩子的重任承担下来。
以上两种方式,你更接受哪一个?
毫无疑问,相比“全职妈妈”的普遍,在中国社会,“全职爸爸”或许是近年来有抬头之势的一种时尚,但依然属于“稀缺”品类。毕竟一直以来,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社会倾向于认为爸爸们应该承担更多“养家”的责任。与此相对,“育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妈妈们的主场。
因而不论出于中国社会对男性为家庭支柱的传统认知,还是爸爸们对自身定位的使然,起码目前看来,让男人辞职回家带孩子,都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但问题是,育儿责任从来就不该由女性独自负担,父亲充分积极的育儿参与才应是理所当然。
于是,这期节目则以歌手郑钧亲身体验的视角,放大了一个生活在北京的特殊三口之家。
男主人李华民是一位年逾不惑的父亲,有一个四岁多的女儿李格朗,这个家庭的特别之处在于,因为孩子在刚上幼儿园时表现出较严重的社交障碍,爸爸李华民果断选择中断事业,离开新浪娱乐事业部总制片人的管理岗位,回家当了一名全职爸爸。
这在以“男主外”为家庭模式主流的中国社会,无疑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存在。以致于节目首期体验嘉宾郑钧在听到李华民的自我介绍后,一度出现晃神,他很坦然地承认,自己身边从来没出现这类情况,“他这样的人我也没见过,所以我现在还没缓过味来”。
郑钧会感到诧异毫不奇怪。因为他在生活里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爸爸”:不会做饭也没怎么给孩子做过饭,不常在家也鲜少陪孩子玩耍。节目中,郑钧道出自己的遗憾——对女儿,没花时间、花耐心陪伴,脱离了她成长的过程;对儿子,有点希望混成一个准朋友,但等到孩子十几岁时自己就要被嫌弃了。
所以,已在职场拼出一片天地的李华民给郑钧带来莫大震撼,他也代言出更多观众的好奇与疑窦:男人在家带娃,吃得消柴米油盐的琐碎吗?在当拼之年牺牲掉大好职业前途,值得吗?这些疑虑背后,潜藏着大众对“全职爸爸”这一小众生活模式的陌生。
做饭做出花、育儿频被夸
体验视角揭开“父职参与”珍贵一面
翻着花样诞生的亲子综艺,见证了被萌娃点燃的聚睛效应,阿拉蕾、噗噗等接踵而来的素人人气宝宝,更应验了天真童趣是无须明星光环就能耀眼的存在。这一期《生活相对论》播出后,4岁多的鬼马girl李格朗,又成功俘获一片阿姨粉,这个有礼貌、有主见、有脾气但又懂得适可而止的霸气小女孩,让郑钧频频回忆自己女儿四岁时的样子。
初见郑钧,格朗会腼腆,在爸爸提议和叔叔握手时坚定表达“不要”;看到郑钧随手画出小猪佩奇,小女孩毫不掩饰喜欢和赞叹“郑钧叔叔棒死了”;爆发起床气嚎啕大哭被爸爸劝慰“再哭三声就停了哦”,神奇地在“三哭”之后就听话地“鸣金收兵”……短短一期节目,乖巧不失童真、懂事又不乏小脾性的李格朗圈粉无数。
如此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并非天生灵动可人,就在一年多前刚被父母送到幼儿园时,李格朗还是爸爸嘴中“很难融入其他小朋友世界”的“孤僻”小孩。正因为担心孩子无法克服社交障碍,爸爸李华民才决定辞去优渥工作,将全部心思花在引导格朗成长上。
透过郑钧两天一夜的体验镜头,李华民陪伴女儿李格朗的生活日常得以全景展现。早餐有五角星型状的煎蛋,“玩伴”有能走路的纸板机器人和会发射水弹喷泉的迷你火箭,常常跟着爸爸到郊外菜园采摘……围观过李格朗的成长环境,就不会奇怪,小姑娘为什么能长成如今“别人家孩子”的模样。
有一个针对城市父亲与孩子交流互动现状的问卷调查,在近5000个被调查者中,78%的人认为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30%的爸爸回家以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看电视和上网,近半数的爸爸只是“默默陪伴”。
开放包容不强求的“猫爸”和基本不管的“甩手掌柜”成为目前家庭中最主要的爸爸形象。
而在郑钧融入式的真实生活体验中,李华民包括郑钧一起验证了“父职参与”对孩子的影响。一位父亲愿意将自己全部的经历与时间都交由女儿,任其支配,并不容易。在这漫长过程中需要付出耐心、细心与精心。从未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去参与孩子成长的郑钧,用心陪格朗玩耍后,赢得了小姑娘的依赖与信任,分别时满是不舍“想和郑钧大大玩一辈子”。
“中国式爸爸”并非不可改造
“反差人生体验秀”剖开万种生活切面
“两天的时间,不会长高两厘米,也不会长胖两公斤”,这一期节目尾声,导演组借助旁白为节目题注中心思想:48小时反差人生体验萃取出的“切身之痛”,变现为一种生活常态或许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但这种能直观反馈差异和碰撞的真实体验,率先剖开亿万种生活的切面。
中国社会中,爸爸辞职在家陪伴孩子成长,尚没能形成一种常态或主流,大家更多的叩问针对的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隐性单亲”。实际上,一部分亲子综艺早已通过明星家庭的亲子关系切片,反映过“爸爸缺席”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职参与”也越来越受重视。有教育专家指出,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而积极的“父职参与”对于孩子早期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中有个好爸爸,那他们学坏(如辍学、使用暴力行为、药物滥用、酗酒等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
我们常常能听到、看到外国爸爸在亲子关系中的榜样事迹: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带孩子一起运动,成为孩子的亲密伙伴。而想让孩子和自己变得亲密,先要自己付出真诚。
在亲子关系上,父职参与度高的男性通常对自己的的父亲身份更加满意,能够更积极地看待并享受亲密的父子关系,也更愿意和孩子发展彼此支持的互动关系,这是使得孩子愿意回馈相同情感的基础。
在瑞典,爸爸们可享有90天不能转让给妈妈们的“带薪育儿假”。育儿假期间,奶爸们可以通过承担做父亲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初期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使得女性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育儿假结束后也继续保持足够高的父职参与度。
然而在国内,逃避换尿布、边刷手机边敷衍孩子,可能才是现下大部分“中国式爸爸”的缩影。究其根源,除了制度上“男性产假”的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爸爸们对于育儿责任的逃避。
正如郑钧自己,他在节目里也提到如他一般“隐形爸爸”的共性,“中国父亲一个是忙,另外一个他不忙的时候,带孩子的意愿也不强烈”。
郑钧坦言李华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本来是各具姿态的爸爸模式,但在认真融入到李华民的育儿轨道中后,原先他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渐渐成为“可能”。下厨得到孩子点赞,陪伴获取孩子信任,自言“特别后悔”陪孩子时间太少的郑钧,会倒立、会画小猪佩奇的他,可能也是李格朗眼中“别人家的爸爸”。
择取亲子教育领域里最尖锐的话题,这期综艺借助酷爸郑钧与暖爸李华民两个相对生活体,为“爸爸”这个词赋予了新颖的窥探视野。品尝到“父职参与”甜头的郑钧会反思“我有多久没给孩子做过饭了”、“我有没有给孩子手工做过玩具”。
在节目最后,郑钧沉默许久才说出口的“后悔”,或许可以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爸爸提供一种“一直被忽视”的思路。
愿每一位父亲都能把抚育孩子作为一个契机,去审视自己,感受自我成长,在父亲这个角色中感受无尽的满足、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