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

      在第55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志愿服务”毫不意外的又一次写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是此次提出志愿服务的表述却与之前有区别,此次提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治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健康发展”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志愿服务经过了2016年以来持续的政策推动,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日新月异,逐渐上升到国家的战略。按照中国志愿服务网的数据,截至到2018年3月5日的注册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了85,156,333人,增长迅猛。同时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志愿服务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能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是下一步志愿服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时代需要新思路、新时代需要新发展。中国志愿服务也需要紧跟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新的部署。

随着志愿服务的持续深入,目前同样遇到了发展的深水区,单一依赖行政化推动,运动式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需求,此次提出的“健康发展”思路是非常符合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

 

       那么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呢?如何能发挥志愿服务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宏观政策层面

 

       1,加大志愿服务的政策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大力推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密不可分,因此,推动政府购买将是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式,《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意见》和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都有明确部署。加大落实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要求推动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比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促进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志愿服务等。

 

      2,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主管政府的职责分工,解决目前的“九龙治水”的局面,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的有序发展。

 

二、志愿服务组织层面

 

       1,加大志愿服务组织的党建引领。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提出,“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坚持党建引领,是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2,进一步分类型推动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目前的志愿服务组织基本集中于实施型的组织。其他类型的诸如推动统筹性/枢纽型组织和技术支持型的组织数量明显不足,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生态布局不够合理,必须加大统筹性/枢纽型组织和技术支持型组织的发展。

 

       3,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评估。随着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发育,也需要进一步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针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进一步鼓励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三、志愿服务项目层面

      1,推动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积极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向“项目”的转变

      通过全国及各地的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现了一些比较共同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都仍然在组织“学雷锋”活动,大家都在不断的献爱心,通过一次次的“献爱心”活动构建成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大量的把志愿服务“活动”当作“项目”,混淆了活动和项目的区别。志愿服务需要突出项目的目标性,以及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大量的把志愿服务活动当作项目,各地频繁的举办各种“3.5”和“12.5”的种种庆典和宏大场面。以“活动”为导向的志愿服务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把“产出”当“成果”,仅仅是“帮助了多少人”,“组织了多少次活动”,“多少领导现场参加”“拍了多少张现场活动的照片”作为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没有从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导致了很多社会各界都认为志愿服务是搞活动的,对于解决目前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诸如养老、助残等问题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2,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社区化和本地化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要达到13%,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注册志愿者数量将超过1.8亿。按照世界上一些志愿服务发展较好的地区经验,以社区为主要场所,推动志愿服务扎根社区,是最为切实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要坚持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继续推进“搭把手”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积极发挥志愿服务项目成本低、效率高,灵活度高、创新性强的特点,解决社区和本地遇到的问题,激发当地志愿者领袖的热情。

       3,推进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性

       志愿服务的项目普遍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产生效果,这个也是社会发展类项目的普遍规律。因此要积极推动项目的持续性运作,才能实现志愿服务的效果。目前大量的志愿服务项目存在临时性、活动性和一次性的问题,积极推动持续的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是确保志愿服务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估

       与前几年国家治理创新背景下,社会组织的政府购买数量快速增加基本一致,在政策的推动下,大量承接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但是问题相继出现,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政府监督的力度不够,或者是政府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和摸索,寻求解决的办法。实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了政府购买项目的第三方评估的力度,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项目的质量。

       全国很多地方调研发现,在《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各地实践过程中普遍遇到了阻力,很多的政府购买项目需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也就是要考虑项目的最终效果。因此,目前大量的政府购买基本上都被一些具有项目操作和管理经验的社会组织承接过去了,志愿服务组织在项目策划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了承接的比例非常非常低。政府希望支持也没有办法,不然政府购买资金使用不能实现目标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志愿者层面

 

      1,增强志愿者的培训保障。落实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的相关要求,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并保证志愿服务的效果。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志愿者学院或培训基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志愿者的需求,毕竟中国志愿者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可考虑与线上培训结合才是符合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2,加大对志愿者权益保障。如何能保证志愿者的各项权益,比如:知情权、选择权等是目前落实《志愿服务条例》的难点。特别是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志愿者的一些负面信息,比如北京西站出现的冒充志愿者欺骗游客的案例,上海出现的滥用志愿者名义的案例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志愿者的相关权益。

 

 

五、创新层面

       1,在互联网、大数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以信息平台为载体联通志愿服务数据信息,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实现志愿服务精细化管理、自动化控制,提升志愿服务便捷性和科学性,成为推进志愿服务向纵向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更精准更有效率。

        2,加大志愿服务的激励回馈的类型和内容,除了传统的褒奖型和激励型外,也可以考虑政策的进一步激励和补充型的激励等,确保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和规模化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词条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词条  提出  提出词条  促进  促进词条  政府  政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