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高校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537家。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50%。2016年,全国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超过70亿元,公益支出超过50亿元。”
11月16-18日,以“新常态下的高校基金会工作”为主题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九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了上述数字。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第一个高校基金会。图为2016年3月华控基金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一亿元
据了解,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我国第一个高校基金会。目前除了北大、清华、暨大、厦大、浙大、人大等少数高校基金会能够募集到亿元以上的资金,大多数高校基金会的资金规模仍然很小。与美国大学基金会全职人员人数众多相比,我国大学基金会多与校友会、发展联络办公室等合署办公,专职人员很少。不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基金会迅速成长,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
1999年,全国高校基金会举行了首次学术年会,当时高校基金会数量不足20家;而从首次学术年会,到2005年筹备成立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2007年正式成立,再到2017年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成立十周年,目前全国高校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537家。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黄健华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50%。2016年,全国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超过70亿元,公益支出超过50亿元。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成为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势头非常抢眼。根据2015年净资产排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年底净资产为51.73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年底净资产为40.25亿元,分别位居全国所有基金会的第一和第二名,继续位列全国不同地域的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排名之首。相较其他类型的基金会,拥有众多校友资源是高校基金会的天然优势,而高校基金会也为推动本校教学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接受捐赠有多种形式,如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科学研究、支持硬件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高校对于捐赠者的回馈也有多种形式。
以清华大学为例,根据公开报道,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任何来自社会的自愿捐赠。基金会将对捐赠者颁发证书,当捐赠数额较大者或当捐赠资金累积一定数额时,清华大学将在校园内为其设立纪念物或碑纪念;对热心教育事业、捐赠数额较大者,可聘为基金会理事单位或理事。这也是高校基金会对于捐赠者提供的回馈,而这种荣誉也是吸引高校捐赠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企业来说,与高校的合作、对高校进行捐赠,尤其是像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能够为企业人才以及自身业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除了这些名气较大的基金会,实际上,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有多种发展运作形式,比如行政管理型(以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为典型)、市场运作型(以北大和清华教育基金会为典型)、委员会型(以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为典型)、海外拓展型(以上海交通大学基金会为典型)、行业依靠型(以中国矿业大学为典型)等,不同的类型与模式在资金募集和使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据上述报告,最近几年全国学校发起成立的基金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大学发起成立的基金会数量最多,达到466家,占全国学校基金会总数的66%,是中小学发起成立的基金会总数(165家)的2.8倍之多。
不过,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基金会在管理以及运作方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欧美国家,一些著名的大学基金会管理的资产少则上亿、多则上百亿美元。从近年的统计看,那些资产规模最大的大学基金会恰恰属于公认最顶尖的大学,基金会的运作对一个大学的综合实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初,这些资金多由校长指派的人选组成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但由于其规模小且各个成员都是兼职,资金运作的质量和效率都不高。后来随着资金规模的增加和大学对基金会依赖程度的提高,各个大学都组建了专业的团队来管理基金会。
欧美国家现行主流的大学基金会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管理,并指派首席投资官负责投资事务,比较著名的有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二是成立独立的投资管理公司来管理,采取这类模式的有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在灵活性和独立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不过,目前国内高校基金会的发展趋势也让业内人士充满信心。
黄健华谈到,目前我国高校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应该加强高校基金会发展规律研究,推动教育基金会工作为高校改革创造更好的环境并提供资金支持。“未来我们将推动高校基金会工作向高校战略层面发展,并且加强和企业、其他公益机构合作;筹建高校基金会公益慈善联盟,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并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参赞文德盛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75万多家社会组织,其中基金会超过6000家,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有数百家。在他看来,今后我国高校基金会将大有作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本职,把握重点和相关情况、有的放矢、走出去,扩大各领域国际交流;建设国际网络、壮大国际朋友圈、支持重大专题研究、在联合国等重要舞台发挥作用;深入民间和知识阶层、广交世界朋友;围绕世界前沿开展国际交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2017年高校大额捐赠
(亿元以上)
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亿元
3月25日,浙江大学宣布成立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心将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当天,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暨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浙大举行,微医向浙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心发展。
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捐赠奖学金:10年将捐11亿元
5月3日,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捐赠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遂真教育发展基金”,将持续10年共计捐赠11亿元。捐赠资金将用于成立“浙江大学遂真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首期捐赠的1200万元用于设立“浙江大学淳真国际交流奖学金”,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项目。
刘强东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设立人大京东基金
6月2日,刘强东宣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人民大学的东校区(通州校区)建设、社会学学科发展以及人民大学在法学、新闻、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经济等领域的相关学科建设、理论与技术研究,并通过大幅提升助学金、奖学金、奖教金的方式来支持人民大学激励、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和青年学子。
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
6月23日,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宣布向其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高瓴高礼教育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人大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培养全球化和创新型拔尖人才,同时为学校新设创新型交叉学科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 四年内分批捐资4亿元
6月23日,在浙江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并与浙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捐赠将在四年内分批捐资4亿元人民币,专项支持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大楼建设及“浙江大学农科大师汇聚计划”、“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神农班”教育教学、“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筹)的建设。
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向西南大学捐赠1亿元
7月6日,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向西南大学捐赠签约仪式在西南大学行。这是西南大学建校以来收到的第一个一亿元的捐赠,也是最大的单笔捐赠。该笔捐赠将支持西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西南大学深化改革和推进“双一流”建设。
7月13日,臻溪谷投资(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向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臻溪生命科学基金”,支持国科大的科教事业发展,定向支持国科大生命与健康学科建设,定向资助和奖励国科大生命与健康领域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及开展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等。
11月4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与中南大学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捐赠协议签约仪式。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通过泛海公益基金会向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支持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大楼(泛海楼)和中南大学湘雅—泛海健康管理研究院建设。
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向北京大学捐赠1.2亿元
11月8日,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在香港宣布,捐资1.2亿元人民币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希望能够借此鼓励中国的高等院校持续开展更具深远意义和创新的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这笔捐款主要用于北大生命科学科研大楼的建设,同时也会有部分经费用于学科建设。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宣布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人
11月9日,在“资智同行梦圆江城”2017湖北武汉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暨信中利CEO年会上,信中利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校友汪潮涌宣布,将成立信中利公益教育基金,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同时将联合母校共建“十亿”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基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