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某景区春节庙会的门票样式引发网上热议,该门票背面粘贴着丢失儿童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并鼓励游客拍照发至朋友圈,让孩子多一条回家的路。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是第一次尝试,总共选取了300名丢失儿童,目前已发出上万张贴有丢失儿童信息的“寻亲”门票。
所谓门票寻亲,就是把一些丢失儿童的信息粘贴在门票上,鼓励游客把丢失儿童的相关信息发到朋友圈,利用春节游客集中、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帮助丢失儿童亲属寻找丢失的孩子。
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网友的巨大关注。“门票寻亲”在获得不少肯定与赞誉的同时,也遭受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炒作和生意,是一次蹩脚和效果难彰的公益行动。
近些年像这样利用商业媒介或与商业媒介一起发布寻人信息的做法已不是第一次。比如2016年11月,山东青岛一家矿泉水厂家就与“宝贝回家”网站合作,把一款印有失踪儿童头像及基本信息的矿泉水投放市场,当时也受到不少质疑。
其实,公众有质疑,是对“门票寻亲”“矿泉水寻亲”等类似公益活动缺乏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无可否认,确如有人质疑的那样,一边寻孩子一边做生意,有公益和利益缠搅的嫌疑。但也要明白的是,公益和利益并非一定存在着矛盾,大多时候公益也需要载体,一边做公益一边赚钱,未尝不是长久有效的途径。
质疑“门票寻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样的做法之所以一出现就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很稀缺,体现出时下对失踪儿童进行公益寻找的方式方法还很匮乏。
事实也正是这样,目前我们对失踪儿童的关注和关爱之心并不少,但具体到帮助失踪儿童家庭有效寻找到孩子方面,却并没有太多有效的渠道和方法。因此,目前公益寻找失踪儿童的具体方式往往有一种无奈和无力感。
反过来再看类似“门票寻亲”等做法,不但是一次寻找失踪儿童的积极实践和创新,而且还可能起到启发作用,激发出更多寻找方式。何况,当大部分人都在享受春节假期的时候,他们却在为公益做努力,就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点赞。
诚然,“门票寻亲”或许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效果也不一定立竿见影,但之于目前寻找失踪儿童方式稀缺的现状,以及努力为孩子拓宽回家的路而言,无疑值得提倡和鼓励。
让人欣慰的是,景区并没有因备受质疑而退却,反而积极筹划下一个“门票寻亲”公益行动——在今年清明期间还利用类似方式,帮助丢失老人家庭寻亲。期待更多地方也能创新方式,让公益活动不再稀缺。
来源: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