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之际,中国人正在过春节。严寒已过,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可是大家是否也知道靠近中国北部的邻国-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晚上最低温度仍是零下20度左右?在蒙古国,2016-17冬季发生了雪灾,当时最冷的时候,部分地区降至零下50度以下。至於去年入冬以来,气温严寒,降雪多,蒙古政府及国际组织都在观察,该国会否连续三年出现雪灾。
雪灾在蒙古的破坏不在对人生命的直接威胁,而是主要对全国人口30%的牧民的生计威胁。蒙古人口300多万人,其中约100万是牧民,以饲养牲畜(牛、山羊、绵羊、马和骆驼)为生。牲畜提供牧民需要的肉类、奶类、毛等必须品,亦是交通运输工具。牧民也可透过贩卖牲畜来获取收入。
在蒙古的雪灾其实并非单由冬季的严寒气温和积雪覆盖造成,其成因是由夏季至冬季连续出现的极端天气。当夏季气温过高、降水量过少时,草原生长受影响,牲畜囤积脂肪量亦减少,而牲畜冬季食用的干草收成亦会受影响。如果当年的冬季气温过低,积雪过多的时候,牲口就会因粮草不足而饿死、或因体温过低冻死、或春季生產季节时体弱衰竭等。牧民的牲口一旦减少,他们的收入亦然,最后生计、健康、学童教育等都受影响。
最近数年的雪灾,以2009-10年冬季的灾情最严重,当年全国21省共15省受灾,共800万只牲畜死亡。之后2015-16年、以及2016-17年连续两年冬季,蒙古政府都曾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接受国际援助。
雪灾与地震等急性灾害不同之处,在於灾情的形成是数个月的累积,所以只要政府、社区及个人能将极端天气预报转化成备灾行动,雪灾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减少的。当世界各国的气候监测技术越来越发达,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时,国际减灾领域(组织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近年亦实践一种新筹资机制:Forecast-based Financing(简称FbF)。
去年开始,作为蒙古国内最大的人道组织-蒙古红十字会开始与国际红十字会合作,研究如何以FbF回应未来可能出现的雪灾。刚刚12月,他们以政府及研究机构(本国及外国)提供的气候数据及雪灾风险预测1,向雪灾风险最高的40个社区共2,000户牧民发放现金援助,让他们有更充裕的资金面对未能数月可能出现更严竣的天气2 。
2015年3月第三次联合国减灾大会上,世界各国通过了《仙台减灾框架2015-2030》。框架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国家及社区的灾难抗逆能力,大幅减低灾难造成的人命、社会、经济及环境损失。FbF的效果就是透过「灾前」(而不是等灾害实际发生后)的及早行动,以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达致《仙台减灾框架2015-2030》的目标。
FbF理念并其实不新鲜,但是听起来有点像投资,在国际减灾领域上近几年才慢慢起步。要成功推动FbF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要让各持份者(从受灾害风险影响国家的政府、社区到个人、到捐赠方)明白这种「投资」有时候可能看似「白费」(即是提前行动后,灾害事件最终没有出现),但是这也比「完全没有行动」更可取3 。笔者相信,当各国的气候监测技术越来越发达、各国在此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对「接受预警后行动」(Early Warning Early Action)越发认识的时候,FbF这种减灾工作的新筹资方式越来越会成为常态。
作者简介
林钧浩,全球公民。战后重建工作硕士毕业。十多年来从事国际人道救援工作,曾参与蒙古雪灾救援工作。
1蒙古政府11月时宣布国家正经歷严寒天气。当时约有70%土地面积被积雪覆盖,全国40%的地方发生雪灾风险属「极端高」,20%地方风险属「高」。
2参见 https://reliefweb.int/report/mongolia/mongolia-severe-winter-condition-mdrmn006-emergency-appeal-operations-update-n-3-12
3比如在洪灾前给社区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即使最后洪水的威力没有预测严重,社区居民仍可以因为知识增加而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