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卢磊,SEC社会生态社群创办人,长期潜心致力于NGO和社会工作的生态建设,专注方向主要为NGO内部治理、城市社区治理、基层政府治理创新、公益项目管理与评估、民办社工机构和本土社会工作。
公众号简介:SEC社会生态社群致强调基于行动实践和深度观察的精短书写,不拘泥于传统学术,欢迎投稿!
此文共计1100余字,阅读用时约3min。
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迅速,公益慈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布局初步形成,其在帮扶困难人群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纵向来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虽然还面临着诸多重要挑战,但未来发展依然可期。
一是公益慈善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将渐成体系。《慈善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顶层制度设计逐步走向党政和公众视野,支撑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制度环境将逐步建立起来。基于《慈善法》的延展性制度设计将逐步完善,并以此积极引导和推动建立积极包容的公益慈善文化,这关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未来。
二是政社企跨界协作日益频繁和加深。社会治理已经开始步入多元协作时代,不同的组织形态、部门和技术之间需要日益紧密的协作,这就使得政社企多元协作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通过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之间的跨界合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企业和公益组织的跨界互动也将越来越多元。创新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跨界与融合,跨界合作在三大部门间将不断升华出新现代公益慈善的共治场域和共享价值。
三是公益慈善组织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社会组织一直处于递增状态,且最近三年来的增速有所增强。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将逐步催生大量慈善组织,并促使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升级为慈善组织。公益慈善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也将促使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加从意识和行动的双层面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转型或许也将走向公益慈善事业方向。
四是公益慈善专业教育将获新突破。当前公益慈善相关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满足都有巨大差距,这就需要大力推动公益慈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并破解社会问题和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教育部和民政部已开始逐步推动公益慈善专业教育的开设与发展,这将促使公益慈善专业教育进入新的时代。同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有较为清晰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具备良好价值理念、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行业人才。
五是公益慈善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交融将逐步深化。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渊源较深、交集较多。公益慈善组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就业场所和用武之地,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社会组织不仅有助于相对缓解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且有助于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有序有效结合,不仅是国际先发地区的基本经验,而且对于我国社会服务专业化和社会治理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发展需要适度的政府引导、适宜的制度环境、三大部门的相互协作、公益慈善组织的成长成熟、专业人才的持续培育,缺一不可。
【注】此文已发于中国社会报2017年11月6日二版(论坛·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