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行政配套到经济枢纽

     (以下内容为作者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都年会上的发言。)

       社区基金会目前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在过去2年左右的时间里,上海成立了将近60家社区基金会,深圳约30家,南京约10家,关于未来都是说要在街镇层面实现社区基金会的全覆盖。此外包括北京、成都等地,也有类似的提法;而中办、国办今年《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也将“设立社区基金会”作为推荐方案,俨然社区基金未来将成为社区的标配,形式一片大好。

       但是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以上海为例,全上海共有214个街镇,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全力推进下,迄今仍然只有不到30%的街镇成立了社区基金会;上海如此,全国338个普通地市的情况可想而知。

       运动式地推进,但很多结构性和要素性的东西并没有到位,导致当前绝大部分的社区基金会仍然属于“拿政府的钱、用政府的人、办政府的事”的形式化存在,其“社区所有”性质,远过于“服务社区”的发生,根本发挥不出预期作用。风口过后,社区基金会能不能有效落地,成为这个社会真正的基础建设,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考虑。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国家为什么要推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

      政府成立社区基金会最直接的目标是想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自治;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的现代化转型,要将传统上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从国家端转到社会端,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

      其具体做法是:先以直接服务老百姓的街镇社区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相关的工作内容和经费释放给社会;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发展可以有效承接相关事务的工作主体,包括:民间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官办社会组织脱钩,事业单位改革,村委会居委会的法人化登记等等,其中也包括成立社区基金会

       但社区基金会发展的不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功能角色的错位:

      传统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属于一种行政行为,有着一套固有的玩法;而现在基层购买社会服务,事实上形成了无数微型的区域经济。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转,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行政逻辑主导下的社区基金会,微观上很难满足基层社区的现实需求,从而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也就导致地方上很难规模化推进。

      因此,想让社区基金会有效发挥作用,政府和行业都需要将调整思维和做法,将社会基金会的角色定位从“行政配套”转变为“经济枢纽”。

       怎么理解经济枢纽?首先我们可以把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视为广义现代服务业一部分,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垂直细分领域,每个领域的有效运作,都需要有中间主体来发挥诸如:行业研究、项目设计、招投标、监理评估等产业功能。

       同时由于社会公益领域存在经济上的特殊性:比如普遍的购买力不足(预算偏低),服务费用无法按期支付,研发、交易、合规等间接成本缺少资金支持等,这又需要一些金融工具和机制的支持。

       还有很多经营管理上更具体的问题,这些都是经济范畴的问题,需要按照经济规律来开展工作才能形成内生动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而社区基金会,可能是现阶段解决前诉问题,相对比较可能发挥作用的工作主体和工作机制。

       如果在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基金会能将经济枢纽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不管对于老百姓幸福感的提升、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对于公益行业的发展,都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当然,前面描述的是理想状态,不会很快实现。政策到位、产业生态形成、行业主体成长都需要时间,预计需要短则3-5年,长则5-10年的过渡期。至于这一阶段是长是短,效果是好是坏,除了政府之外,在座的基金会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社区基金会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新发展规划,同时报告第五部分到第九部分提出了大量关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尤其在第八部分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一部分。这些政策都将在未来若干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最快在明年两会我们就可以看到各地出台的一些具体举措,空间和力度都将非常巨大。

工作要推进,但是政府并没有准备好,他们面临着很多如能力、资源、制度、观念上的约束,只靠自己是很难调整得到位的,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基金会作为行业资源的集聚地,不应该只是被动的作为政府的管理对象,而完全可以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基于我们的能力和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去帮助、支持、以及推动政府把相关工作做得更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大有可为。

       我们总在报怨政府只把我们当伙计,而不把我们当伙伴,但从伙计到伙伴,从来都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骂来的,是要靠我们的行动和价值争取来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枢纽  枢纽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词条  配套  配套词条  行政  行政词条  
公益

 台湾NGO面面观

   ①传统作坊工作人员示范如何压草;②宜兰市特教资源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教具;③慈济慈善基金会提倡“一天5善,日日低碳”;④一家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