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大致分为3个方向:第一个是生态保护,这个是大家比较清楚的大方向;第二个是环境污染,比如垃圾问题;第三个是气候变化。那么,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生态环境保护有什么趋势?
我们会借助地球生命力指数、地球界限指数这两个数据来说明。这两个指数每年都会更新,我们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相应的参数数据,分析现在地球的整体状况是什么。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wwf图片修改
上图是地球生命力指数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生命力指数是一直在快速往下走,这是大的趋势,而无论我们现在付出多大的努力,付出多少钱,有多少人重视。从整体来看,从1970年开始,地球的生命力一直往下走,这几十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58%。到2020年,会达到67%。我们只剩下33%这样的一个力度,还可以去努力保留?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wwf图片修改
我们再看下这张图,我们地球的界限在哪里呢?其实非常简单,凡是红色往外突破的地方,是高度风险和高度突破人类限制的资源和环境。比如,绿色的地方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而物种的减少是高度的增加。从这张图来看,我们整体的形势是不太乐观的。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生态退化加速。尽管大家喊得很热闹,我们有最大的保护工程,但全球最新的遥感调查结果显示,32.8%的全球保护区属于高度人类活动区域,42%的保护区是基本未受干扰,10%完全没有受到干扰,这是整体的状况。
图片来源:Kendall R. Jones等
从整体上看,全球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投资额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国花在生态保护中的投资额仅为全球的0.002%。研究认为,至少还需要有4倍的GDP量的投入才能保持基本的生物多样性。
讲到生物多样性, 这里需要提一下联合国《生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 Biological Diversity》。这个公约约定的2002-2010年的既定目标并没有实现,这让我们非常的担忧。从2011年到2020年,公约又以《爱知目标》设立了5个战略目标和20个纲要目标,评估指标一共有19个,其中一个就是“在2020年将17%的陆地和内陆建立自然保护地”,现在这个目标应该能够实现,但其中绝大多数目标被认为到2020年再次无法实现。2020年,《生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举办。这次会议将给全球带领什么新的目标和方向,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在讨论过程中。所以,希望大家提前关注这个议程,以及全球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变化。
第二个,是气候变化形势的严峻性。通过几百年的数据观测和因素分析,公认全球变暖有95%的概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那么,气候变化形势的严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物种灭绝的风险。我们生态进化和物种进化是非常缓慢的,按正常来说,气候变化非常快的话,缓慢的进化是无法适应这个速度,所以物种灭绝的风险指数型加速。其次,是粮食安全风险非常巨大,尤其是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的生产能力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到崩溃的边缘。最后,气候变化还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第三个,是环境污染有喜有优。“喜”的方面是,人类对于臭氧层、海洋酸化、大气气溶胶方面的保护行动已具成效。“忧”的方面是氮磷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快速改变和增长,陆地水域及海洋富营养化产生的影响增加非常迅速,并且几乎是无法控制的。还有就是海洋的塑料垃圾问题。这几个都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和现实。从以上三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来说,趋势并不乐观。
02: 中国——逐渐重视生态保护,仍面临许多问题
我们自然保护区现在有2750个,约占地全国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74个。目前,各类保护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18%,超过全球平均目标(17%),所以,中国的保护地在数量上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在物种的保护方面, 我国89%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得到保护,但在海洋保护上,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需要看到,在生态保护中,中国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多种类型,多头管理。我国有14种保护地的形式,包括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大概有12个相关部委在管理。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的法律很缺少,只有自然保护区条例。在12种保护类型中,有10种是没有国家立法的。法律缺失、保护区的碎片化,这些问题不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
第三,物种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只有10%的物种生存状况,得到了好转。我国保护与发展矛盾相当的突出,2016年环保部的遥感监测显示: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人类活动,发生了15万处人类活动的侵犯。
你了解了吗
* 本文根据彭奎老师在8月30日举办的“福特汽车环保奖”成就卓越获奖组织交流工作坊中的分享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