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演讲视频
各位早上好,谢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哈佛教育论坛演讲,我想从一位NGO工作者的角度,分享如何推动与性别和性倾向有关的公众教育。
1:
照片上的这位妈妈来自重庆,她叫小莉妈妈。
当小莉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同性恋的时候,她觉得情绪都失控了,像疯子一样,跟老公一起跑到女儿和女朋友合租的出租屋里,先是求女儿搬回去住,在女儿拒绝后,她拿走了女儿的电脑和手机,并要求女儿在女朋友和父母之间做出选择。那一刻,小莉妈妈想通过威胁断绝关系,让女儿变回异性恋。
同样来自重庆的刘姨在女儿初中时就知道了她的性倾向,她刻意花钱把女儿送到了航空学校读书,希望女儿毕业后能成为一名空姐,她说这样有女人味的工作,应当能改变女儿吧。刘姨的女儿,为了拒绝这个工作,故意在上班时间不化妆,不愿意穿裙子,希望能被公司早点开除。很多年里,母女俩都为买衣服的事吵架,刘姨求女儿买裙子,她说,哪怕一万块一件她也愿意,女儿买的衣服她没有一件能看得上。她不停地找熟人给女儿介绍男朋友,希望女儿能走上所谓正常的家庭道路。烦不胜烦的女儿不再接听她的电话,母女俩吵着要断绝关系。
直到有一天,刘姨要去女儿工作的地方看看,母女俩爆发了最激烈的冲突,在女儿拒绝后,刘姨说要跳立交桥,女儿吓得打电话让家人把妈妈接回。有八年时间,母女俩是在冲突中度过,刘姨说,那是她与女儿的八年抗战。
在经历了抗拒、逃避之后,小莉妈妈被女儿带去参加活动,她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同志和家长,并成为志愿者。作为中学老师,她从原来觉得同性恋是丢人的事,不能向任何人说,到向学校的校长和其他老师出柜,在她的美术课上,她用整整一节课介绍米开朗基罗,从他的画说到他的性倾向,告诉学生什么是同性恋。这是她2013年参加香港同志大游行的照片。
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刘姨一家去了心理医院,医生告诉她,同性恋不是病,并让她与重庆的小莉妈妈联系。她带着有点勉强的心情去贵阳参加了同志亲友恳谈会,在那里,她看到200多位同志和家长,会议还没有结束,她就打电话向女儿道歉,并让女儿赶紧来参加活动,一家人从此和解。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刘姨结束与女儿的八年抗战,这是她在凤凰卫视接受采访。
2:
在亲友会的工作中,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得到了这样的改变。
但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在我和我妈之间,而且,我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我23-28岁这段时间,我妈妈每次打电话给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准备什么时候带一个女朋友回来?”而我因为恐惧,一直没有告诉她我的真实情况,我用逃避和谎言回应她的关心。
2006,我妈妈因为胃癌去世,这让我意识到,我失去了与最重要的人分享真实人生的机会。不仅仅是我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性少数朋友,面临这样的问题,能否得到父母的接纳,成为很多同志朋友最担心的问题。
2008年,我参与创办了同性恋亲友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家成为性少数朋友最安全的港湾,而不是最害怕的地方,让亲人成为最重要的支持力量,而不是给予最大的压迫的人。
这些妈妈,他们的孩子都是性少数,当她们来到亲友会求助时,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重焕笑容,而现在,她们成为活跃的志愿者,在自己所在城市,通过接听热线,面对面的交流,去支持别的性少数家庭,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在从求助者到助人者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今天,在国内的多个城市,他们还自发成立了同志家长艺术团,通过参与演出,提高可见度。
3:
中国的LGBT群体,绝大部分还活在柜子里,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一项调查,全面出柜的只有5%左右,绝大部分人,还在不同程度的掩饰自我。
这张是我能找到的最乐观的调查,在一份超过10万人参与的调查当中,只有22%的人说,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近70%的人,选择“不能”。
在中国阻碍性少数人群被家人,被社会接纳的主要原因,并非西方式的宗教问题,更多还是传统文化中的传宗接代,面子,和从众的心理。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下,你的与众不同,仿佛是一种错误,而不再是你的独特性。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活出自我,而身不由己的就想活给别人看。
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下,要让更多的人去接纳性少数,需要改变的是人的态度,以及态度背后更难改变的是文化。文化的改变漫长而艰难,但只要更多的人真正的行动起来,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改变就会发生。
4:
这是湖南的一所学校,打出来的标语,写着“拒绝同性恋,创阳光和谐校园”,亲友会的志愿者得知后,自费赶到学校,他们找到校长,告诉校长这样的表述是歧视,有几位同性恋学生听说志愿者过来,纷纷找到他们说,学校打出的横幅让他们非常愤怒和难过,但又不敢去找校方沟通。
校长在听了志愿者们的来意后,表明学校并不歧视同性恋,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校长表达了歉意,并马上撤下了屏幕上的内容。这是校长在学校门口与志愿者们的合影,上面写着“接纳同性恋,创平等和谐校园” 。
改变离不开每一个小小的行动。
中间这位妈妈是小学校长,她每年给来学校里的消防战士讲一课什么是同性恋;
坐火车可能会有点闷,这些家长找到解决打发漫长旅程的方法,他们在火车上给旅客普及同性恋知识;
排队的地方也不能放过,这位江西九江的妈妈给身边排队的年轻人介绍什么是同性恋;
跳广场舞的时候,更是普及同性恋知识的最好的场景,这位黄山的妈妈,在广场舞结束后,给大家讲《认识同志》;
这群妈妈在旅游景点,拿出自己的彩虹丝巾,高高的飘起来拍照。从因为孩子是同性恋感到自卑,到自豪的接纳,这些妈妈的改变,离不开公益机构的公众教育。
5:
教育并不只发生在教室里,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并不只关乎知识,更关乎理念,教育从不只是埋头读书,还有抬头看路,就像我们本届教育论坛的主题:看见更大的世界,因为,只有看到更大的世界,才知道偏见是多么狭隘。
教育更与年龄无关,谁说父母50岁、60岁了就不要学习?我们要警惕在教育中的双向干预,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觉得多元的东西孩子不需要了解,不需要学习。而现在,有些人又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就不需要学习多元性别知识了,这样的筛选与控制,就会阻碍我们看到真实而宽广的世界。
如果能有更多的性少数朋友从柜子里走出来,让公众看到,如果能有更多勇敢的父母,大声地说出来,“我的孩子是同性恋”!还有你,如果在听到别人发表对同志不友好言论时,你能打破沉默,表明你的观点,我想,我们就能看到更大的改变,更多人才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