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蒋劲夫你听清楚,任何家暴都不配被原谅

       继刘洲成、许凯和黄景瑜“家暴”的传闻后,娱乐圈又一名演员被曝家暴。

 

       只不过,这一次是实锤。

 

       11月20日,蒋劲夫的日本籍女友中浦悠花在社交媒体晒出了她多张脸部、身体淤青的照片,疑似指蒋劲夫对其家暴。随后,蒋劲夫公开发文道歉,证实了家暴传闻。

 

       也有疑似蒋劲夫的好友出来澄清,“打人是真的,但女方假装称自己怀孕”,甚至其中不乏一些网友留言称“换我我也打”。这些言论很惊人,但也很真实。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尽管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赞同男女应该平等,但是在联合国对中国家暴情况的调查中,仍有超过一半的男性认为,在特定的时候,男人应该运用武力来维护自己的名誉。

 

       而当被问到是否知道禁止家暴已经被写入了中国法律时,仅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不分男女)表示自己明确知道家暴违法。

 

       矛盾并不是使用暴力的借口,道歉也并不能掩盖事件的发生。“蒋劲夫家暴”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家暴的冰山一角,任何家暴都不配被原谅。

- 过半男性曾对伴侣施暴 -

 

       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冯远征饰演的安嘉和多次对梅婷饰演的妻子梅湘南施暴,那些画面可以说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了。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关于家暴的现实只会比电视剧更残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在2016年至2017年的全国所有涉及家暴的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有91.43%的案件都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

 

       当然,女性遭受暴力虐待的情况绝不仅仅局限于已婚的家庭妇女。联合国此前曾针对中国女性遭受暴力虐待的情况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39%的女性承认自己曾经遭受过伴侣的暴力行为,而承认自己曾经对女伴施暴的男性更是高达52%。

 

       这个差异很奇妙,侧面说明了很多女性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家暴的事实。

 

(点击查看大图)

 

       施暴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情感暴力、经济制裁、肢体暴力和性暴力

 

       相比于情感暴力和经济制裁,大家所理解的家暴往往是肢体冲突。数据显示,对伴侣进行过肢体暴力的男性高达44.7%,还有20.5%的男性承认自己对伴侣进行过非常严重的肢体暴力

 

       不幸的是,除非打成重伤或者出现人命致死,其余的家庭暴力案件很少进入法院。

 

       除此之外,性暴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施暴手段之一。曾经历过肢体暴力或性暴力女性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女性两种暴力都遭遇过。

 

       在实施性侵害的施暴者中,既有自己的伴侣,也有非伴侣。比如前男友或者前夫,甚至还有邻居、陌生人、老师和其他家庭成员都有可能对女性实施性暴力

 

(点击查看大图)

 

       但如果将女性遭受的伴侣强暴一并考虑,会发现女性面临很大的强暴风险。有五分之一的男性承认自己曾经试图强奸过自己的伴侣或者其他人,将近五分之一的女性承认自己曾经受过性侵害。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的这样严重的施暴现象?

- 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

 

       社会现象常常是文化的侧写。

 

       在问及性侵害发生的原因时,86%的回答里都提到了“性特权”,即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向女性要求性,即便是通过暴力的方式。

 

       同样,女性所报告的遭受男性伴侣所施加的精神暴力、肢体暴力、经济暴力、性暴力中占比最高的前两位,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

 

       比如,在控制行为暴力方面,男性认为必须在重要决定上占主导地位的比例达到60%,甚至还有将近一半的男性认为应该限制女方穿特定的服饰。在经济制裁中,男性往往通过反对女方外出工作或者拿走对方的收入,来限制女性的经济独立。

 

      

(点击查看大图)

 

       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不少中国人的性别偏见还是根深蒂固。甚至对女性来说,除了反对针对女性暴力和男性使用暴力外,女性并不比男性更具有性别平等意识。

 

       联合国发布的研究认为,在传统的男权观念上,如男人比女人更需要性生活,女人的主要角色是照顾家人,家庭完整比女性避免受到男性暴力更重要等方面,女性受访者的支持度甚至要高于男性受访者。

 

       “家里大事听他的,小事听我的”、“他不喜欢我穿成这样”以及“男主外女主内,女孩子就好好在家里相夫教子就好了”。这些看似约定俗成的建议,几乎充斥着每个女孩的成长道路,而不少女性自己虽然是这种性别偏见的受害者,但也可能成了加固这些偏见的加害者。

 

       当这些偏见诉诸暴力后,女性选择隐忍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家暴只会像牙疼,越拖越疼。

-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

 

       小两口吵架,“床头吵,床尾合”。在家暴之后,理智回归,男方可能信誓旦旦地作出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然而,对一些家庭而言,家暴往往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早在上世纪,国外对家庭暴力的循环发生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984年,剑桥大学教授 Lawrence W. Sherman 针对314名家暴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家暴者在6个月内出现了二次家暴。

 

       Sherman, W., & Berk, R. A. (1984). The Minneapolis domestic violence experiment./论文截图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的惩处力度越低、家暴成本越低,家暴的复发率就越高。遭到逮捕的家暴者在随后的6个月内复发率最低,仅为10%。而受到劝诫或被暂时支开的家暴者,在随后6个月内都有着极高的二次家暴发生率,分别为19%和24%。

 

       这意味着,当违法成本低廉时,施暴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多次施暴。这一研究影响深远,如今美国多个州已经将强制逮捕写入州法律之中。

 

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联合国的研究显示,仅从肢体暴力这一类别上看,就有14%的女性遭受过2次以上诸如刀伤、扭伤、烧伤、骨折、牙齿脱落等类似的家暴。

 

       在有此经历的受访女性中,11.3%的家暴受害者因此卧病在床、13.1%因伤请假、24.3%不得不外出就医,34.9%的女性上述三者均有。

 

      

(点击查看大图)

 

       尽管家暴现状严峻,但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报警并非受家暴女性的首选,相比之下,近四成的女性更愿意向亲密的家人寻求帮助。

 

       只不过,本该是自己最强后盾的家人,态度却十分复杂。受害者家人要么态度模棱两可、无法给出有价值的建议,要么漠不关心或是劝说女性不要声张,更有甚者,不追究男方的责任,反而对自家女性进行谴责。

 

    

(点击查看大图)

 

       在中国,“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思想传统者常常“劝和不劝离”,把力促他人婚姻破镜重圆视为美谈。

 

       在为数不多的走入警察视野的家暴中,37.5%的警方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积极协调双方和解,12.5%的警方直接让女性离开。暴案中成功立案者更是寥寥,仅有4%。

 

       肢体上的伤口在药物的作用下可能快速痊愈,但家暴造成的心理创伤的自愈却是缓慢艰难的过程。与没有遭受过伴侣暴力女性相比,遭受过的女性更容易出现高度或中度抑郁、有自杀想法或曾试图自杀等情况。

 

       在家庭暴力冲突下,力量单薄的女性似乎要常常面临“无枝可依”的被动局面。不过,倘若你是张雨绮那样的“狠角儿”,那情形就另当别论了。

 

       2005年,央视的一档新闻调查节目《女子监区调查》中,在河北省石家庄监狱的女子监区中有1十几个女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因为杀死了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被判重刑入狱。在同乡眼中温柔善良的她们怎么会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呢?

 

       “长年受虐待,无声的忍受,一朝反抗,却是终生的重罪。”节目中的导语道出了事实的真相。家暴拉扯到极致,女性的极端报复也将反家暴拉扯到极致。

 

       忍耐和迁就并不能使婚姻苟延残喘,爱和暴力交织下的网将受虐者层层困住,只会进一步被拖入深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配  不配词条  原谅  原谅词条  清楚  清楚词条  任何  任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