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简称“社企论坛”)与星展银行(中国)联合发布了《2020年初中国社会企业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呈现了中国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并提出了化“危”为“机”的四大建议。
就报告中的一些内容,我们邀请报告的发起方“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马翔宇总裁和撰写团队“电子科技大学慈善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 冯天丽教授进行了快问快答式访谈,同时,就报告内容做了要点摘要与梳理。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报告》完整电子版。
快问 & 快答
Questions & Answers
Q丨为什么发起这样一份调研报告?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A丨马翔宇:在疫情冲击之下,全国各行各业都面临困难。社会企业多为以解决社会民生为出发点的中小微企业,他们的存活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还关乎社会问题在疫情期间是否能有效解决。由于没有行业领先或资源集中的领域,它们的困难会更大一些。
作为行业性平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行业的现状,最终基于调查情况给予社会企业支持和帮助。尽管这份报告不能完全代表行业现状,但基本能反映出行业的需求。
Q丨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行业的整体发展,目前社企论坛是否对受疫情影响的社会企业有相应支持计划,来协助他们渡过难关?
A丨马翔宇: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将社企行业的现状和需求展现给社会;同时,我们也将依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需求展开后续的系列工作。
目前我们的计划包括,一是针对社会企业希望加强传播的需要,通过社企论坛行业平台以及跨界传播渠道,如金融财经类媒体等对疫情中社会企业案例进行系列宣传;二是我们将开展社会企业赋能的线上学习项目,通过实用性课程,如: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线上营销与运营、如何进行现金流管理、如何获得投资等,帮助社企尽快掌握当前社企急需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三是我们今年也将通过向光奖的评选,为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商业向善企业建立链接通道,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产生业务的合作。
Q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报告2019》中显示社企规模估算的低方案为1684家,这份《报告》的有效样本数据为112家,这个样本量是否能够体现目前社企面临的生存困境?如何保证具有代表性?
A丨冯天丽:本次调研的时间正值中国疫情高峰阶段,样本回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虽然样本量有限,但从样本数据所涉及的领域、规模、成立年限和所在区域等来看,样本总体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
首先,112家中的三类组织均涉及到了“教育、培训及就业”、“医疗、养老及大健康”、“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农业发展”等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最为关注和集中的领域。其次,三类组织在员工规模、营业收入、成立年限、所在地区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详见报告)。此外,本次问卷并未定向发布,而是基于“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公众号平台面向全体社会创新领域组织发起的一次调查,样本具有随机抽样的特点。因此,总体来讲数据结果基本能反应总体情况。
Q丨《报告》中提到,认证社企和非认证社企(工商注册与民非注册)这两类机构,为什么会在报告分析中做这样一个划分?这样划分后,调查呈现出什么区别?
A丨冯天丽:从本次发放问卷的渠道和回收的样本来看,这些机构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致力于用商业的模式解决某一类社会问题,可以说都是社会企业。但其中有部分组织是已经通过认证的社会企业,部分尚未参与社会企业认证。由于认证社企可能在获取政府资源、知名度曝光、市场接受度和得到的相关支持等方面与未认证社企存在差异,同时也为了了解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企业认证是否对社企的生产销售、运营管理、危机处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对这两类组织加以区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样划分后,我们发现相比于未认证社企,认证社企对待危机采取相应措施的积极性更高,对政府支持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报告速览
|| 调研对象
社会企业是运用商业手段、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机构,即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通过更有用、更高效也更具可持续性的创新方案、产品和服务,来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机构。
《报告》共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问卷来自认证社企36家、非认证社企53家、非营利组织23家。他们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北京、浙江四大地区,涉及主要领域排前三的是教育、培训及就业,医疗、养老及大健康,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
从2019年的营业额看,社会企业的潜力不容小觑,年营业额大多都集中于“100-1000万元”。其中,有2.86%的认证社企年营业额超过了1亿元,3.77%的非认证社企年营业额超过了10亿元。调研中,近40%的社会企业成立了5-10年,29.6%的非营利组织已成立超过10年,这与我国近年来在社会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完全吻合。
|| 核心要点
1.社会企业受到的影响:超过65%的社会企业面临经营困境,12.5%或将倒闭。
此番突发的疫情,为社会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社会企业将面临从机构内部的心态、职能、现金流,到外部行业变幻等多方位挑战。累计超半数社企认为疫情带来较大冲击,亦或是勉强维持,亦或是暂时停顿,甚至面临倒闭。其影响主要来自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制造、财务管理和行政保障等方面。
社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将面临外部客观环境引发的资金流动、人力成本、租房成本等挑战。
疫情为社企现有资金带来了较大压力,有约58%的认证社企,43%的非认证社企和48%的非营利组织认为现有资金只够维持三个月以内,很多社企的融资日程也大大提前。
2. 需要得到的支持:众多社企都希望得到政策层面和行业平台的支持与帮助。
在政策方面,多数社企望得到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社保缓缴、房租减免这四方面的支持。
此外,社企非常期待能够通过各大行业平台得到 ”政府、大企业资源对接”,“媒体宣传报道”和“线上融资路演”三类支持。
最希望参加的线上课程:
3. 如何化“危”为“机”,探索自救之路
当前如何活下去已成社会企业家的首要目标,《报告》提出了四点建议。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认知和面对危机,坚守社会使命。
第二,在“危”中探索并抓住“机”遇。
所谓不破不立,疫情正在打破过往的生活方式和商业运作方式,并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在这些正被改变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正在被重新界定的市场格局中,才隐藏着独特的历史机遇,亟待每一个有心的社会企业家的发掘。
第三,转变思路,勇于创新。
疫情带来的市场变革已首先在教育行业显现,其他领域对于加速布局线上业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随着疫情外来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导致防控常态化,市场也必将持续发生变化,而在万变之中少数不变的便是社会企业紧跟动态,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第四,修炼内功、提升管理。
在一切都似乎按下慢放键的时候,也正是社企们暂时放下过往的忙碌,静心反思并打磨内部管理的大好时机。社会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改善营销,人力等重点环节, 并推进企业全方位数字化, 尽早适应未来趋势。
《报告》认为,社会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扩大社会就业、减少贫困,还是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动力。建议社会各界加大对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获得政策、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4. 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目前,各级各地政府已相继出台帮助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如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贴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性银行增加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鼓励金融机构对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并免收罚息。
优化融资服务、建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减轻企业用水用电用气负担,优化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复工稳岗,畅通要素市场流通等。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与清欠工作力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并推动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企业对承租的中小企业阶段性减免房租,引导和鼓励各市场运营方对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房租、物业管理和其他费用等。
除了政府,一些支持社会企业的平台机构,影响力投资机构也关注到了社会企业的生存问题,如星展银行发起的“社会企业奖助金计划”支持社会企业提高运营能力、创新能力。
-END-
本文参考:
《疫情来袭,中国社会企业如何化“危”为“机”》 星展银行创新公益
《干货速览 | 了解2020年初中国社企生存状况》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