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由中国发展简报主办,以“国际公益在疫情下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为主题的简报论坛2020,12月9日在北京举办。
2020年,“隔离”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关键词,但一年一度的简报论坛依然如约将大家聚在一起。来自国际NGO、本土NGO和联合国驻华机构负责人、公益相关领域的智库专家相遇在此,每个人带着热忱和善意,不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为他者的苦难,为了社会的福祉,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国际公益在疫情下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的思考。
在整个研讨会过程中,与会嘉宾各有倾听和讲述,互相发问和回答,共同思考和行动。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国际、国内公益践行者展开了不同视角的思想碰撞,理念交锋,以及对自身及行业的直面反思。
论坛设有四个圆桌讨论环节。本文由参与圆桌论坛一:【首代对话】讨论的各位嘉宾发言整理,内容有删减,以飨读者。
【圆桌讨论一】主题:
驻华国际NGO项目在疫情下挑战的应对措施及后疫情时代策略调整
【主持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贾西津
【参与讨论嘉宾】:
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首席代表郭中
互满爱人与人国际运动联合会(瑞士)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迈克尔·海尔曼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
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李雁
国际助残中国项目总监石玉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廖洪涛(视频)
一样的疫情,不一样的挑战
嘉宾:廖洪涛
大家早上好,我是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在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全球都有很大影响,并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作为国际NGO和内地NGO或社会各界一样会面对很多问题。以乐施会为例,新冠肺炎让我们的筹款受到很大影响,因为疫情严峻,我们的慈善商店基本暂停开张,筹款也受到很大影响。因香港疫情不稳定,所以有活动也要推迟举办。不但是筹款,还有日常国际交流、内地出差都要暂缓,只能通过网上沟通。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时,一方面要适应新常态,因为资源的减少,必须开拓新的资源。同时我们也将有限的资源,针对需求给到受影响更大的各类群体,开展重点专项项目,而不是跟之前一样全面铺开。这一年,有困难也有挑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找各种解决方法。我们希望这个研讨会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找出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和经验,为2020年之后,疫情新常态挑战之后,对社会、扶贫、可持续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贾西津
特别高兴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简报论坛,刚才发展简报刘主任介绍了驻华国际NGO项目的调研,我们发现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挑战,主要聚焦在项目和资金上。
本次圆桌讨论邀请到五位国际驻华NGO首代,我想先请每位首代介绍一下所在机构,用一两句话给一个判断,您的组织在疫情之后面临最大的变化或挑战是什么?在哪个层面?对你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嘉宾:郭中
我来自国际救助儿童会。这是家专注于儿童公益事业的百年老店。全球范围内,有两万五千余名员工站在保护儿童的第一线,在积极支持各国的抗疫工作。现在虽然中国进入常态化疫情管理,但我们在中国的很多项目还时不时受到影响。我觉得疫情正在从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向经济危机方向演化。作为非政府组织,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儿童,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呼吁,给予儿童更多的帮助。
嘉宾:迈克尔·海尔曼
互满爱是一个小组织,我们大概有13万受益人群。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战略危机,第一是保护团队,保护受益人群的权利。疫情期间在农村大概有100多个幼儿园不能开门,但这个人群又是我们项目的目标群体,如果做不了不工作资助方又会停止资助。我们拿不到钱,怎么生存成为我们的挑战。
嘉宾:赵中华
我来自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动物分为野生动物、农场动物还有宠物,我们都在救助。这次疫情之后,动物保护被推到风口浪尖,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作为一个动物保护的国际组织,我们希望引导舆论如何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如何超越国界、超越情绪,把真实、客观的信息传递给世界,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嘉宾:李雁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环境保护的国际NGO,从北美出发成立已50年。我们的筹款以公众为主,其实受疫情影响不是很大。但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在疫情带来的巨大扰动下,整个社会跟公众关注点不断变化,做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解决全球气候危机,以及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项目,如果不能按去年的规划开展,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工作跟时代潮流保持同样的趋势?如何让我们的工作继续发挥作用?继续把捐款人星星之火般的钱用好,对我们来说,是战略和项目组织上的一个挑战。
嘉宾:石玉
我来自于国际助残,由于疫情原因国际助残中国首代至今还没有进入中国,今天由我来代他分享。可见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一直在持续,可能还有一段时间。国际助残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为残障人士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维护残障人士权益而奋斗的国际发展机构,目前在世界61个国家开展项目。国际助残于1998年进入中国开展工作。在这次疫情影响下,大家都知道残障人士属于弱势中的弱势,我们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的影响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疫情的突发性往往忽视了残障人士的需求,在获得知识、信息,所需要的帮助,在当时疫情爆发时没有被充分注意到,在现阶段、疫情常态下如何让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如何提供更为包容性的支持,这是从事残障人士工作的相关机构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样的挑战,不一样的应对
主持人:贾西津
受疫情的巨大冲击,首代都来不了,弱势中的弱势如何受到关注。下面每个人在十分钟之内,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分享各自应对挑战的策略和经验。
嘉宾:李雁
疫情到现在马上就快一年了,显然已经变成一个常态。疫情对于生态议题来说,提供了一个让社会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很多时候大家不会去想生态系统的健康跟人类健康之间有什么关系。中国之前准备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现在挪到明年,我们的计划要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本来要做比较温情的公众教育,但疫情爆发后,我们把整个项目的调性全部改掉,更多的去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只看雨林动物有多可爱,风景有多美。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疫情期间我们会给员工购买心理支持服务。因为疫情除了对工作有影响,同时也给员工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定疏导作用,如何把工作效率保持在可持续层面,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大家都无心工作,觉得应该投身到抗疫、帮助别人的行列中去,所以当时有很多冲动,我们是不是做一些捐赠、援助?但这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又觉得还是要做点什么,很纠结。后来我们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基金会做了一些物资援助,为护林员提供口罩、消毒等一系列的东西,帮合作伙伴继续开展工作,这是第一次尝试做这样小的捐助。
关于资金,总体盘面还是冲击不大,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巨大的预算收缩。我个人猜测,首先跟模式有关,因为我们的主要资助来源是个人,如果在欧洲一个月捐几十欧元,还不至于影响到生活。另一种可能性是,大家认为疫情的起源很可能与动物和生态系统破坏有关。在这样背景下,有很多人希望看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工作开展下去。对我们来说,反而今年面临的更大问题是预算没有大的裁减,但由于疫情缘故钱却无法按原计划花了。我们需要去想,怎样合理把钱花在刀刃上,明年如果疫情依然这样,就需要早做打算。
主持人:贾西津
从李雁的分享中,起码看到几个很硬的tips,员工心理支持专业服务,还有对合作单位本身的支持,既捐赠了跟疫情相关的项目,实际上又跟自身相关联,还有在小额资金的固定月捐做保障。关于策略方面,及时转变调性,绿色倡导从正面转向反思,这是很多机构都要面对的,如何在危机中,不仅仅是正面性倡导还要直面反思。
嘉宾:迈克尔·海尔曼
我讲一个具体的生存问题。比如2月1日,当时没有口罩,我们在昆明找了一百多个药房,我们有30个会员在45个国家工作,我联系大家一起找,西班牙找不到,德国找不到。我在印度找到了,2月6日印度政府部门说东西不能出口,最后只能从尼泊尔一个药房带回4000多个口罩又从津巴布韦找到了 5000个,我们把口罩给每一个员工50多个,也给政府伙伴和项目社区伙伴发了一部分。
关于保障受益人群方面,我们跟国内很多项目合作,现在和五个机构做品牌项目,受益人群约9000多个孩子。3月份,孩子们不能到幼儿园,我们通过微信通话做家庭动员。为了让家长更多的与孩子沟通,我们每星期都会给家长一些任务,如跟其他家长沟通,跟孩子讲故事,一起做手工等。在3月份和4月份,我们还对教师做线上培训,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培育方法。5月份,我们增加了对一些脆弱孩子的家访。最后,到5月26日,学前班终于又可以从开了。
关于资金,在中国我们是一个分支机构,目前没有募捐能力。全球互满爱会员2019年花了大概1亿美元,其中16%也就是1500万美元是从二手衣服社会企业转的,其他资金都是每个成员机构自己找。西班牙成员有25个二手衣服商店,突然疫情来了,不能开店,不能赚钱。3月1日我中部通知我,今年承诺的四百万人民币只能给两百万。3月到4月,如何解决两百万?
要想生存,就要“准备未来”,去年的钱为今年活,今年的钱为明年活。我今年募款了70%,没有达到目标,明年怎么办?我必须不断减成本,可能明年要注销一个代表处,以后扩大另外的代表处工作范围,这样我能减少机构成本。
我发现了国内代表处的政策好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云南2017年不允许我们跨省开展工作,但最近可以了。现在互满爱人与人有3个代表处,都是独立的机构, 所以必须3个财务,3个审计,如果能减少一个管理要好。
主持人:贾西津
谢谢,您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很现实的生存问题,而且这个信息很重要,我们如何在冲击中发现这种变化并拓展解决路径。下面请郭中先生,从这个角度谈谈您的判断还有应对措施。
嘉宾:郭中
疫情期间,国际救助儿童会在37个国家采访了25000人,有8000余名儿童。根据抽样调查的推算,全球范围大概有15亿儿童受到疫情影响,被调查的80%孩子都说在疫情期间没怎么上学,这次调查没有涵盖中国的情况。中国有大量的网课,但在农村地区也有一些没网或者网络效果不好,还有一些孩子家里没有手机、电脑,所以整个疫情对孩子们的教育影响很大。
这次统计还表明,在疫情期间孩子、家长都在家里,家暴的发生率比平常提高两倍。医院关门导致孩子生病常规药拿不到,还有家庭收入减少,家长买不起蔬菜水果,孩子们的营养健康也受到影响。
另外,我们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全球范围有1.17亿儿童返贫,很多女生在家里承担起了家务和照顾弟、妹的任务,读书时间更少了,开学可能会变成一个差生。疫情这样持续下去的话,疫苗是不是能够分配到最需要的家庭也是值得关注的,可能还需要两到三年,整个疫情才会出现实质性的逆转。这样来看,疫情对一代孩子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0到3岁是孩子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而这段时间许多孩子被关在家里;六七岁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被关在家里。
说到未来的应对措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首先加大整个国际间合作。全球范围针对儿童倡议或者政策,不能忽视对儿童的影响,对儿童的干预要早期,尤其是贫困儿童、贫困家庭的需求要得到比较好的满足,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疫情中,我们在中国经历了几个环节,疫情在国内刚开始时重视不足,但后来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调集资源做支援中国的抗疫活动。
关于NGO在疫情中的作用,我们也认真反思。,在全球范围内,救助儿童会做了很多紧急救援工作,一直要把它作为重点来发展。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我们看到在整个紧急抗疫过程中,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作为NGO,我们在初期可以发挥一点作用。因为那个阶段政府还要成立小组,从上到下贯彻指示,行动滞后一些。但一旦措施和机制保障到位,会非常快,政府行动起来了,NGO运作空间就不会特别大了。所以,我们要用好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出现情况的初期,NGO可以在很多时候走在政府前面,一方面跟先行开展救助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政府分享救助的经验和教训,让政府做得更好。
中国政府做了很多防疫宣传材料,很专业,包括出了好几版诊疗手册,我们把这些册子翻译成英文,然后去分享。我们在其他的国家支持当地难民工作,当地政府也提出要求,让救助儿童会支持他们建立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有一些诊疗手册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后来,中国有关部门还针对“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卫生健康和防范新冠肺炎”出版了两本书,我们赶快把版权买过来,翻译成英文,在全球推介。作为一家INGO,在重大的危机中,将中国的做法系统地介绍出去,对其他国家的也很重要。
由于疫情发展,出现了很多儿童的问题,中国政府对疫情期间的儿童保护也非常重视。但政府的政策通常更多关注大的群体,解决普遍性问题。我们作为NGO就要发现个体和解决个体问题,满足孩子们多样的需要,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这是战略层面的挑战。
主持人:贾西津
感谢您从宏观视角,提出了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疾病挑战,其实会牵连到方方面面。尤其后疫情时代的应对措施,不仅仅是面临战略转型,还要考虑NGO在全球危机中起到什么作用,牵动政府和国际关系形成新的格局,这也是NGO发挥作用的一种新方向。
嘉宾:赵中华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一个理论,讲的是我们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人类和动物健康又与整个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所以人类、动物、自然环境,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这个理论在2000年初提出没有受到太大重视。这次新冠肺炎有很多东西引起我们巨大反思,刚才李雁女士提到森林、自然环境破坏都会影响人类健康,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
在这次疫情中,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会受到格外重视,也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动物保护组织、NGO经常处在中间地位,应对各方面的舆论和力量。慈善本身是为了别人的苦难,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我们社会学上有一个原理,比如政府要建立公权力,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家庭组织建立在亲情爱情之上。我们NGO组织没有公权力,也没有钱,我们靠什么,我们靠道德的力量,我们是为了整个人类共同利益奋斗的。
在国际交往中,我觉得国际组织要扮演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不仅不能受国际局势挑战影响,还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在座各位从事的事业是崇高、伟大的,我们要有底气和自信,可以在困难与挑战中勇往直前。
主持人:贾西津
感谢您从价值层面,来提示我们对人性本身的反思,与动物、大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接下来,石玉女士讲一下弱势中的弱势。
嘉宾:石玉
在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召开了残障人士参与的研讨会,大家共同讨论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于非残障人士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却是新的挑战。比如:疫情爆发之后,进入小区都要进行扫码和测体温,对于一些视障朋友来说,让他们感到手足无促。疫情爆发信息通过广播、电视发布出来,但是听障人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再加上本身没有交流的技巧,让他们处于无助状态下。还有肢体残障人士使用的是轮椅或拐杖,很多公共场合喷洒消毒水、地面变得湿滑起来,增加了他们摔伤的可能性。很多问题都因为疫情暴露出来。
我们国际助残的应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国际助残自身的角度:疫情的爆发和持续,促使我们更快地朝着我们前期已经计划的方向前进。我们开始开发更多的在线学习工具。在线学习有助于我们接触到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来到现场去参加面对面的培训或意识提升活动,那么线上活动会扩大覆盖面。另外转向在线培训也将减少差旅,这对提高效率和保护环境都是有益的。
第二个方面,从我们的合作伙伴的角度:与残障人士一起工作的当地社会组织在疫情期间面临着重大挑战。如果他们感染了新冠病毒,残障人士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当然这并非所有的残障人士都是这样,但对于某些残障人士,比如唐氏综合症、脑瘫、脊髓损伤等残障人士却是这样的,他们需要他人的照顾,这就需要与其他人保持密切接触,这意味着他们感染诸如COVID-19等呼吸道病毒的风险更大。此外,受到精神障碍困扰的人士在疫情发生以后,他们面临的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大于非残障人士,他们需要支持,需要支持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但很遗憾,此时社区里的支持服务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往往是关闭的。我们仍在努力制定战略,以便为未来的局势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方面,从总体的疫情状态下的残障融合角度来说:我们从人道主义或者紧急情况的全球经验中知道,一些残障人士,如智力、听力、视力方面的残障人士,他们往往无法获得有关紧急情况的信息。信息的缺乏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这就要求我们都应以所有人都能获得的方式开发有关信息以及社区意识和教育资源方面的材料,也就是说我们的材料不仅是书面形式的,还应包括诸如图片形式的、视频形式的、音频形式的,等等。
在疫情常态下,我们需要更好的推动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因为在疫情突发期间所采取的措施、政策、工作方法很多是从非残障的角度考虑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让社会更好地融合残障人士。
主持人:贾西津
您提到我们从残障人士的困境中,看到了很多被忽视的方面,以及需要去服务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需求,NGO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在整体危机中如何衔接起这个资源的链条,重建满足人类包括人和动物自然需求的新形态。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团结合作,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本次圆桌讨论到此结束。
论坛小结:
在2020年这场特殊的灾难面前,我们面临的恐怕不仅仅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大家不是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而是直面真实世界的挑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前,看到了国际NGO激发出的创造力。
简报论坛2020精彩瞬间
简报论坛 . 明年再会!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