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前言:
我于2017年写过一篇科学网博文,抱怨了国内学术会议普遍过分加码的”作秀”。后来我参加了两次大型的国内学术会议(一次是: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另一次是:中国地球科学联合会议),感觉蛮不错的:将学术会议安排成为了学术交流的形式,而不再是常见的“作秀”或“节目”形式。但是,最近参加的几次会议,又让我有了担忧:会议的”作秀“氛围太浓,浓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再抱怨:
我自己被多年“西熏”的顺理成章的理解是:学术会议就是学人们相互学习和辩论的工场,应该不具其它功能的。可是我在国内常常见到的是:学术会议成为了“作秀”的场所。至少是:将“作秀”当作主场。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全天的大会报告,“符合大会主旨发言标准“的报告寥寥无几(标准是:最新最亮点的学术成果报告,或最权威的学术方向的‘引领性’报告)。绝大多数所谓的主旨报告是:按那些“被邀来”的重要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官阶次序,给他们一个“露脸”的机会。被邀做主旨发言的有社会地位的学人呢,极大(是:极大)可能是远离学术前沿的“过气”老人,或是长期混迹官场的曾经还行的学人,也会有一些官阶还行但学术一直平平的官员。“过气”老人:被当作泰斗介绍给听众,但他们的报告极大可能是由他们的博士生或硕士整理出来的”研究生中期“报告(真的,我是有根有据的)。至于官员们的学术报告,除了调子很高之外,没有其任何它高明。最近经历了几次如此的报告,但我还”暂时“不能公开批判。于是呢,我将我以前的一个批评点(point)重新发布一次(注:这个前厅长既是“过气”老人的化身,更是”官员“学者的化身)。
一位“前厅长”的学术报告
大约是2014年吧,一个厅级单位组织了一场很好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但是有一件扫兴的事还算“蛮扫兴”的。一位退休了的前前任厅长做了一个“应该是15分钟”的报告,结果呢,他用去了约40分钟。而且他完全不理会主持人的任何提示。更让人可气的是:他讲的东西完全是常识(对,完全和绝对是常识),而且他的报告毫无逻辑可言。我实在受不了他的报告,于是我就逃到厕所里去“避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