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招生指按照学科大类或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的招生。入学后,先学通识课程,然后再按学生意愿选择专业分流培养。
大类招生的出发点是强化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在国内外很多名校已实施多年。然而,今年的大类招生遇到麻烦,有的高校甚至降分也招不到满意的学生;考生对捆绑式大类招生持否定态度,担心选不上自己心仪的专业。传统优势学科不愁生源,但新兴冷门边缘学科无人问津。
大类招生的问题在于学科冷热不均衡,这是结构性矛盾。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竞争力强是不争的事实。前二年的通识课程虽扩宽了口径,但不利于学生及早接触专业,高校管理也遇到不少问题。
以生物学科为例,大类招生若招考物理,化学的学生,入学后再学通识课,剩下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学生物的不考生物,对于生物学专业有点尴尬。类似的情形在地理,历史等专业也同样存在。因为高考科目的限制,小学科必须让位于大学科。尽管有2+1模式,但1是选考,有些大类招上来的学生不一定选择。这给入学后的专业培养带来很多问题。
如何解决?看来还得在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