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加盟昆明理工大学已满五年。过去的五年,是忙碌的五年,是成长的五年,也是收获的五年。五年间,上了3门本科生课程;任完一届本科班主任;入选一个省级人才项目;晋升了副教授职称;获批2项国家基金地区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指导毕业5个研究生,指导20个本科毕业设计;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几乎参加了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恰逢教师节来临之际,以已为例,就青年教师的发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不是成功经验的总结,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些思考,抑或是对过往不足的反思。
针对教学科研型教师,在此围绕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院系工作做一些简要思考和总结:
1、教学工作。一方面,教育是良心工程,教学是本职工作,教学工作无法回避、责无旁贷,搞好教学是本分。另一方面,从现有评价体系上来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考核评价,还是职称申报,教学工作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青年教师需要趁早参与教学,最好走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建设轨道上来,扎根其中,长期经营。
2、科研工作。做好科研几乎是青年教师事业发展唯一的出路。科研可以说是一个加速度变量,极大程度决定了青年教师在高校的事业发展速度、高度。做好科研工作,需要做好几点。(1)科研是一个增量工程,必须注重积累,注重坚持,积小胜为大胜。良好的科研基础对成功申请科研项目来说尤其重要。(2)科研工作必须成果化,在持续聚焦前沿探索的同时,需要注重形成阶段性成果。(3)因地制宜,尽可能让自己的科研方向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现有科研条件,一边工作一边改善科研环境。(4)科研工作需要逐渐转到弃量求质的轨道上来,靠投黑刊、水刊或领域内认可度较低的期刊以量取胜逐渐行不通。
3、研究生培养。现如今,研究生导师队伍日渐扩大,研究生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对于大多数单位或学科来说,这种情况已成普遍现象。很幸运的是,本人所在学院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学科群,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还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招生规模大,研究生生源丰富,而且允许跨学科招生。在此类背景下,青年教师要充分用好这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肯拼肯干,多指导研究生,终将会获得大丰收。
4、专业学科建设。此类工作实属大多数人一亩三分地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受待见。但专业学科就像一只老母鸡,不能光指望它下金蛋,还得对其细心呵护。青年教师需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专业学科建设上来,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对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需要尽快调整状态,尽可能在入校两三年内让自己的发展进入正常轨道。课程教学,研究生培养,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每年的科研产出,这些都需要做到稳步增长、齐头并进、形成良性循环。
成功是每个人的终极追求,但它是一个终结性指标。成功的定义不同,或许是财富,或许是名誉,或许是权力。成功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或许10年,或许20年,或许更长时间,甚至穷尽一生。更为可取的方式是,坚持成长,让每一天、每一年多的你与曾经的你相比变得更好。
最后,借用俞敏洪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但求成长,不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成功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