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硕士生导师的选择原则和相处建议

      今天有学生联系到我这边,问我如何选择硕士生导师的问题?我简单建议其从导师的官网介绍,以及中国知网等角度,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来做选择。但回答完之后,感觉自己又没有回答透,自己接下来的硕士生估计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想着参考了文末的一些好文章,整理这样一篇小文章,希望对他们有帮助,也结合自己这个案例做一定探讨。

一、硕士生导师的选择原则

(一)为人处世好

       研究生阶段,相对于本科生阶段而言,有了一位会比较长时间相处的导师。在我看来,除了学业学习之外,其实还有为人处世的学习,也就是智商之外的情商。这方面,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比较快的了解到,当然也可以从网络途径是查阅导师可能的一些随笔文章和评论作为佐证,另外也可以从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来做判断。

       就我个人而言,为人处世应该还算中等偏上。毕竟自己硕士和博士毕业以来,也还不远,自己本硕也都有较多班长、协会会长等经历,带领班集体和社团集体也都有获得过很多荣誉,到现在也都还保持着很多联系和交流,尤其是结婚随份子,哈哈。回想自己浙江台州天台结婚的时候,司仪临场提问,在场最远的有来之哪里的?我一位研究生好友回答说,来之黑龙江,现场瞬间就又热闹了一阵,哈哈。

(二)科研能力强

       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除了拿到研究生学历,另一方面也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甚至更加长远高质量的发展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科研探索实践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

       就我个人而言,科研能力应该也还算中等偏上。就这两年来,和所指导或合作的本硕学生一起,或学生独立带队,已发表1区SSCI、CSSCI、北大核心、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来源期刊等论文数十篇,专利2项,负责国创、本创、星光等立项数十项,负责或参与国家、省级等课题近十项,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奖项近十项。这些成绩,应该是对得起北师大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对我的博士联合培养。接下来的目标,也是希望带着自己的硕士生,冲击自己曾经拿过的竞争更加激烈的好像已经是3万奖学金的国家研究生奖学金等。

(三)科研方向佳

      导师科研方向佳,主要是要和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其次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所以,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实践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更多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就我个人而言,科研方向应该算偏上的,比我的为人处世和科研能力都要好。目前,我主要从事线上线下教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方向,是课程与教学论与教育技术的交叉研究,目前还有1篇带着本硕学生一起撰写的1区SCI期刊英文论文已进入了二修阶段,应该还是有比较大可能能在年底刊发,从而有新的突破。而且,目前负责有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等,也曾担任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重点课题项目主要负责人,我的科研经费也还算比较充裕。而且,还有参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浙大、华东师大等学校的科研项目,并支持杭州、台州等多所中小学开展未来教育实践。所以,在国内外考博、就业等资源,应该也还都还算可以。

二、与硕士生导师的相处建议

(一)彼此尊重和信任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天才。更何况天才,也需要引导。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况,硕士生和导师都要彼此尊重和信任。彼此助力,共同成长。而且,无论哪个导师能达到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成功法则的,导师的眼界和人生阅历还是有可学习之处的。

       就我个人而言,就像我带着我指导的杭师大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提倡“亦师亦友,师生共创”一样,我也希望和自己的硕士生彼此尊重和信任,亦师亦友,携手共同创造彼此人生履历上的华彩篇章。

(二)从依赖到独立

       考研本就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这意味着从此你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从此以后你要靠自己了,没有人会逼着你交作业,没有人会督促你做这做那,这一点比大学本科的时候更为突出。至少本科的时候,还有点名达到考勤记录。而且,要知道,和你同龄的人,说不定已在为人父母,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生活问题与责任。

       就我个人而言,硕士生的研一第1-2学期,可以依赖并学习我的为人处世、科研等经验和技巧。但还是希望,到研一第2学期,或者研二,硕士生就要开始更加独立,甚至可以独当一面的配合我,协调起我所指导的杭师大未来教育创新创业协会实践、教育实习指导、研一新生指导,甚至科研项目等。当然,我也相信,这些经历会对他/她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我这边也会争取多给一些升学就业协助、学业指导、物质奖励等反馈,彼此相辅相成。当然,这些我自己也能做,不会强求。

(三)长短期综合谋划

       学术梯队和企业、学校一样,是按贡献排序的。能做出业绩必然会得到表扬和关注,这是竞技场、训练营。导师也是人,要生存,而且要为团队生存负责,压力也很大,会有一定师门规矩。这些也是辅助硕士生的长短期综合发展规划。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师门规矩,就是尽量提前规划,并尽量落实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当然,就像我现在指导学生写期刊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我都是建议提前规划对标期刊及其论文,或者对标下载量或引用量较高的硕博士论文等。然后加上学业学习,平均每周尽量自己累计抽15+个半天(一个半天,按3小时计算)来学习或探索,当然这不是硬性的,不会强求,尽管我是这么要求我自己的。其中,再抽1-10个半天(具体按照其每周自己的情况,以及重点推进内容而定),报名我实验室和社团的“未来教育共创突击活动”(里面有我是否在实验室,以及其他本硕学生的报名信息),来我诚园6-420实验室汇报并高效推进。

(四)心态稳而耐力足

       科研探索,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导师也很难一下子就给你非常有前途、也非常好操作的科研方向。导师也很难随时重视你,如果真想争得重视与骄傲,那就要多看文献、多积极和导师等交流探讨。研究生需要自己承受科研探索的寂寞,做学术本就是一条不能躁的路。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耐力应该还是比较足的,做事肯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也一样。我应该算高校教师中,比较有耐力持续指导本科生的了,这几年带着本科生出来的成果应该也还是比较亮眼的。心态方面,我本硕的时候心态比较急,读完博士再加工作这几年之后心态越来越稳了一点。所以,也希望自己的硕士生,也能心态越来越稳,耐力越来越足。跟准一两个科研方向,就稳下心来耐心探索个10+个半天,不要中途轻易放弃。10+个半天其实时间不长,效率高的时候也就一周内的事情,效率不高的时候其实也就最多一个月的事情。当然,过程中尽管我实验室有措施协助你记录自己科研探索的进度,但也也需要你自己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

      可能有些地方也还讲得不是特别透彻,欢迎邮件lujijian@foxmail.com深入交流探讨。

参考:

[1] 兴厹雅qY 推荐于2018-07-31·TA获得超过408个赞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1853800005171260.html?qbl=relate_question_1&word=%CB%B6%CA%BF%C9%FA%B5%BC%CA%A6%B5%C4%D1%A1%D4%F1%D4%AD%D4%F2%BA%CD%CF%E0%B4%A6%BD%A8%D2%E9

[2]  EditSprings科研视点 研究生和自己导师相处的五大法则!2017-06-20 https://www.sohu.com/a/150452770_67565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硕士生  硕士生词条  导师  导师词条  相处  相处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