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络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据网友作者所述,在查询了相关资料后,我们可以把整个事件按时间线进展来这样描述:
网友和前男友蔡XX是研究生同学,同一专业,但是导师不同。蔡XX向该网友提议,把两人的工作放在一起,以共同一作的形式发SCI。
网友接受了这个提议,测试和数据分析部分两人合作完成,以共同一作的方式投稿,被拒(以上两点均来自网友陈述,未经证实)。
蔡XX把网友提供的数据和分析部分擅自用于另一篇英文文章中,该文章2020年4月发表在某影响因子>2的英文期刊A上,作者列表中有蔡XX后来的法国博导,但是没有网友的名字。
之后蔡XX把上述英文文章部分内容翻译成中文(内容略有差异,但数据基本一致),和其导师熊XX一起把文章发表在本校学报上,文章于2020年5月正式刊出。
2020年6月,蔡XX获得专业学位硕士,之后成功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法国读博,两人分手。
网友对蔡XX发表文章一事仍然一无所知,因此蔡XX继续“借鉴”网友之前提供的数据和相关分析,于2020年11月再次于中文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
蔡XX再接再厉,再次“借鉴”网友的数据和分析,将相关内容包括在一篇英文文章中,这篇文章仍然是在国内大学实验室所做工作,但蔡XX的法国博士导师为通讯作者,文章被接收。
网友得知该文章被接收(不清楚网友是从什么渠道获得消息的),但作为主要数据贡献人的她并未成为作者之一,倒是蔡XX的现女友成为了文章的第二作者。
至此,网友才知道了蔡XX之前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到网上求助。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基本来自网友自述,能够确定的是蔡XX的确发表了这几篇文章,而且其中存在相同图片在不同文章中多次使用的情况。至于哪些内容和数据来自网友,我们并没有证据。
因为网友自称已经向多家单位举报并提供了证据,我们暂时假设此事真实可靠,先从事件里涉及的重要人物进行一下梳理,来看看谁最有可能帮助推进事件的调查?同时也给其他可能遇到过类似问题的朋友一点启示。
一、蔡XX的国内硕士导师熊XX
目前3篇已发表的涉事文章都是以熊XX为通讯作者,所以首先他是既得利益者。
作为硕士导师,理论上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学生做了哪些实验,再不济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实验室能做哪些实验。据网友讲,网友和蔡XX专业不同,所处实验室也不一样,那么熊XX应该知道文章中有一部分工作超出了自己实验室能力范畴。
2020年5月发表的那篇文章只有蔡和熊两位作者,那么多余的数据是哪里来的?是否应该把做相关工作的人署名为作者之一?作为通讯作者的熊XX应该考虑这些问题,用他被蔡XX蒙蔽来解释恐怕不能服众。
由此可见,整件事情中,这位导师绝不无辜,向他举报恐怕是要无功而返了。
二、蔡XX的法国博士导师
网友发邮件给蔡XX的法国博导,举报其剽窃他人数据发表文章,最后蔡XX的法国博导没有继续推进被接收文章,相当于变相撤稿,但是蔡XX本身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从网友提供的信息来看,法国博导的这种做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据网友所述,最后那篇被接受的文章中,所有工作都基于蔡XX所在的国内实验室,但是却由这位法国博导做通讯作者。
从这点来看,这位法国博导的职业操守和学术严谨性也是相当值得商榷的。
有人说蔡××这样的人怎么还有女朋友,而且不止一个,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了蔡XX本人的社交技能大概比较突出,在疑点重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内导师的支持,顺利发表文章,这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蔡XX长袖善舞的佐证。他能哄女孩儿开心,哄国内老板开心,也一样能哄法国博导开心。
蔡XX应该已经在法国实验室工作接近一年了,加上套磁或者面试,他和法国博导之间认识的时间会更早。能够接收这个学生就代表了博导对蔡XX在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何况他还占了“近水楼台”的便宜,你无法得知蔡XX是怎样去解释这件事从而顺利过关的。
所以,基本上,向法国博导举报这事儿也是行不通的。但是,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
可以直接给学校或者学院领导发邮件举报,这里要注意的是,法国学校肯定只调查和他们相关的问题,那篇接收文章已撤稿,基本上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了。如果想要对方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比如被退学,需要证明剽窃发表的文章和蔡XX能够获得博士生资格有直接关系,这个取证大概会相当困难。
除了这点,还可以根据已经发表的那篇英文文章举报蔡XX和他的博导学术不端,一稿多投,但是即使证据确凿,这个杀伤力也不会太大,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三、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
据网友说,留学基金委委托学校调查,但一直没有下文。
其实如果最后调查的责任在学校的话,不如直接找学校举报。
网友所在学校公布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实施细则》里面是这样写的:
(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受理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实名举报。在接到举报后,会同被举报人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院院长共同讨论,并听取被举报人的申辩、解释,然后将意见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其决定是否对该项举报正式立项调查。
(二)对正式列入调查的举报,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通知被举报人,并责成相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3名以上专家对有关事实和结论进行认定。各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必须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书面报告,就举报的问题做出明确答复,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拟处理意见,报告的结论应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进行审定。
按照《研究生学术规范实施细则》,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与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延缓答辩、取消相关奖项及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的会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或撤销已授予学位。
但是,国内的这种调查大多虎头蛇尾,可能人家一句“图片误用”就蒙混过关了。
即使最后校方认定蔡XX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处罚也未必严重,如果蔡XX主动撤稿,大概率不会被撤销学位。
四、中英文期刊
网友自述,已经向蔡XX发表文章的期刊举报,中文期刊不管,英文期刊说是开展调查,但一直没有音信。
中文期刊不管这事儿也是在意料之中。
至于英文期刊,已经撤稿的那家肯定不会再管。
如果是已经发表的那家,姑娘可能需要多一点耐性了,这种调查没有那么快的。根据该期刊网上披露的信息,如果有学术不端的嫌疑,他们会根据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 Committee of Publication Ethics)指定的流程跟进。这个流程是这样的:
期刊需要给作者机会“自辩”,如果对方不配合的话,拖个两三年没结论都是有可能的。
‑‑‑‑‑‑‑‑‑‑‑‑‑‑‑‑‑‑‑‑‑‑‑‑‑‑‑‑‑‑‑‑‑‑‑‑‑‑‑‑‑‑‑‑‑‑‑‑‑‑‑‑‑‑‑‑‑‑‑‑‑‑‑‑‑‑‑‑‑‑‑‑‑‑‑‑‑‑‑‑‑‑‑‑‑‑‑‑‑‑‑‑‑‑‑‑‑‑
到这里,我们失望地发现,事已至此,其实真没有太多方法来给这位网友“出气”,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只能等待别人的调查结果,而且多半不会有太严重的惩罚。
要避免损失,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
首先,作为研究生或者科研人,请务必保护好自己的数据。通常的做法是,在文章未发表或者未被接收之前,所有的数据都应该仅限于课题组内部交流。如果想要在学术会议或者其它场合介绍科研成果,一定要经过导师的同意。否则,就有被剽窃的风险,去年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对上海杨辉团队的举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再有,提到发表文章,请一定要先和导师沟通,而不是出于感情因素自行和朋友或者恋人制定文章发表计划。有导师坐镇,对方至少不会如此肆无忌惮。虽然导师也有可能坑你,但是这种直接把你从作者团队里剔除的事儿还是很少发生的,不太可能吃这么大的亏。
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是科研人的另一半,请主动避嫌,远离他/她的数据,别删人家的硬盘,也别偷人家的文章,最好能像对待爱人一样珍惜他/她的数据。
这世上还是有很多共同发表文章的“神雕侠侣”的,归根结底还是人品的问题。愿各位都能和另一半(偕你或者你们的数据)共度未来无数个春秋冬夏。
对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文末积极留言和我们探讨!
作者:杏仁香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