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会出现“修改后重投”的评审意见?中提到,“修改后重投”的修改稿一般会再发给作出“修改并重新投稿”审稿意见的审稿人(除非审稿人没有时间审稿,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再次审稿,并给出是否能接收的意见。回复信发给期刊编辑,最终由编辑决定是否接收。
另外,“大修”的修改稿处理情况和“修改后重投”类似。但是,“小修”的修改稿一般不会再次评审,编辑会根据稿件修改情况和投稿信的内容决定是否最终接收。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编辑,特别是主编(EIC,Editor in Chief)在期刊管理和出版流程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编辑与审稿人的区别,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同行评审和期刊出版流程。
期刊编辑的工作
用出版顾问及科学传播专家Phil Davis的话来说:
如果学术期刊的作用是为了在其特定市场收集、评审和发表高质量的数据和信息,那么编辑则承担着实现这个过程的责任。
事实上,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以下三大任务(相互之间有交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主编的角色。
领导力和负责人: 编辑要掌控大局,不仅要专注于期刊的管理,还要掌握专业学术知识和相关行业信息。
主编负责挑选并组建期刊的评审小组和编委会。挑选完成后,需要评估所选人员的表现。如有必要,主编会取消不合格审稿人和编委会成员的资格。
主编是期刊的首席客户服务官,负责处理投诉,解决出现的差错。如果问题严重,主编将承担责任。通常来说,主编负责执行各种政策,使期刊紧跟社会趋势和学术动态(比如最新出现的增加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呼吁)。
在同行评审流程中,主编对所有内容拥有最终决定权。决定哪些投稿该录用,哪些该拒稿。许多优秀的投稿往往通过了同行评审最终仍被拒。为什么?因为这是主编决定的(通常拒稿理由充分又复杂)。
期刊和专业领域的方向: 主编既要为自己的期刊,又要为更广泛的专业领域指明发展方向。编辑的决策可能会引起政治方面的争论,可能改变别人的职业生涯,也可能建立或打破联盟。编辑选择发表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一个领域的文献和实践。
主编经常埋头工作于评审过程的每个细节。即便是每年会收到数千份投稿的大型期刊,许多主编也会亲自将每份投稿分配给审稿人,每一期每篇文章都由主编亲手挑选和排版。
期刊发言人: 当期刊上发表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章,主编则身兼首席发言人和答疑代表之职。如果文章受到质疑(有可能被撤回),主编必须出面平息各方质疑声,及时止损。
审稿人的职责
如果说主编需要把握宏观视角,则同行评审审稿人必须着眼于微观视角。对投稿逐篇进行缜密审核,仔细判断投稿的价值,从而推进科学发展,是作为审稿人的荣耀和乐趣。简而言之,审稿人有以下两方面的职责。
对作者的责任: 审稿人将就投稿的价值及时提供书面、公正、证据充分的建设性反馈,给予作者支持,尽力帮助作者在具体方面提升投稿质量,并在总体上提高作者的整体科学或学术能力。
审稿人对每篇投稿在条理是否清晰和论证是否有效进行评论,并提供改进意见。如果审稿人发现了论文的价值和前景,他或她将极力促成该篇论文的发表,因为他们深知多样化能促进高质量的研究。审稿人会避免发表个人评论和批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整个审稿过程中始终确保投稿的保密性。
对编辑的责任: 如果与分配给他们的论文存在任何利益冲突,审稿人应告知编辑。审稿人应该根据主编提供的指南及时审稿,这些指南通常较为严格。
对于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论文,审稿人应予以回避。在这种情况下,审稿人可以推荐其他评审人选。
除了确定投稿的价值,审稿人还需关注审稿期间引发的潜在道德问题,以及警惕各种可能的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润色 | 学术翻译 | 其他发表支持服务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