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生态-投稿期刊

除了申报项目,发文章也是大学老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因为这两项指标与老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晋升和奖励,帽子都离不开它们。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传统的期刊。一些老牌期刊影响因子未必高,但同行都愿意投它,因为便于交流。做科研的都知道自己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刊物。自从影响因子引入作为评价机制,这一切似乎都改变了。

只选高因子而忽视本学科主流期刊的现象近年愈演愈烈。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甚至投稿按影响因子排序也是老师们的普遍做法。一些老师在投稿前首先考虑的是影响因子。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都曾风靡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因其评审周期短,中稿率高而得到老师们的青睐。我不是说这2本期刊水平不高,但鱼龙混杂也是事实。中国人扎堆投稿的期刊现在被一些高校拉入黑名单,我想这绝非什么好事。

一个学科的传统期刊也就是那么几本,本来可以往这些期刊投稿的论文,因影响因子算计而抛在一边,热衷于追风式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不知是为了科学还是利益?国外的同行投稿选择是优选传统期刊而不是因子高低。有些科学家一生就在几本期刊发文章,但影响力是公认的。注重因子而忽略主流期刊的后果使你的成果分散在不同刊物,不能及时被同行看到,也会降低你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国内把SCI期刊分区的做法使得影响因子成为追捧的“明星”。老师们见面不是问科学贡献,做了什么,而是问发了几分的刊物。斤斤计较,每分必争,把影响因子当做水平高低的依据,当做炫耀的资本,实在可悲。重形式轻内涵,推波助澜助长了“唯”。国内期刊被冷落也是必然。曾几何时,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竟然比不上一般的SCI期刊。影响因子与奖金挂钩,一些学校的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必然会将自己常发的刊物提升而凸显自己的水平,压低其他学科,这对于其他学科是很不公平的。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横向用分数比较的道理在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同样的付出却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使得一些老师们很无奈。前些年,化学,材料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期刊数量多,影响因子高,这些学科的老师受益匪浅。而边缘学科,冷门学科期刊数量少,影响因子低,想投高因子刊物无门可寻,只能哀叹自己选错了专业。这不利于各学科均衡发展。科学不应分高低贵贱,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贡献都应给予公正的评价。如果一位老师从未在他的领域主流期刊发过文章,无论他发了多少文章,他的水平也不可能得到同行的认可。

破除唯论文,应从取消刊物分级分区做起。抛开影响因子,关注科学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回归科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生态投稿期刊  投稿  投稿词条  期刊  期刊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高校生态投稿期刊词条  
观点

 阅读经典

或许是出于专业的压力,或者是思考的动力,最近有幸有时间读到许多的经典著作,有科学的,有人文历史的,能更多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未来的无限。如钱穆先生所言,中国历史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