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2018年3月份,学校开展了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推选工作。本人受学院推荐参加了学校研究生“知心导师”的评选,经过事迹评审、网络展示和大众评审三个环节,最终包括本人在内的全校17名老师获得了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称号。在本次研究生“知心导师”的评选活动中,我的博士研究生梁语同学以“我与我的导师”为主题写了一篇标题为“365天不间断的榜样,人生路上永远的树德人——记我的导师栗茂腾教授”的文章。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以下是她写的文章。
365天不间断的榜样,人生路上永远的树德人——记我的导师栗茂腾教授(作者:博士生梁语)
当下的武汉,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在实验室为最后的毕业实验忙碌的我,得知导师要参评知心导师,内心回想起这么多年来跟栗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泛起诸多感慨,我由衷地觉得栗老师是我心里当之无愧的知心导师。往事历历在目,遂提笔记下栗老师在我心里那一幅幅难以忘却的画面。
一、初识栗老师——与众不同,亦师亦友的“栗男神”
“梁语同学你好,欢迎报考我的研究生,目前我课题组从事的工作集中在基因组,蛋白组……. 如果有机会有时间,我十分欢迎你来到武汉,我们可以当面交流,欢迎你亲自来参观实验室!”初次跟栗老师的接触是在2012年。当时还在南京读大三的我,就计划着未来读研的方向和地区。本科所在学校的学科在ESI的排名是千分之一,并且我当时的GPA排名前茅且在本科阶段科研经历也比较丰富。本专业与我类似条件的其他同学基本都联系了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院以及农科院等单位的导师,而我却是个例外。华中大的植物学学科相对较为薄弱,但我却最终选择了这里,是因为跟栗老师的师生缘分,从在第一封email联系栗老师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栗老师的回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是欢迎我来到他的课题组,还详细介绍了他正在开展的课题和目前课题组的情况,并邀请我有机会来到武汉,亲自到实验室里来参观。
“梁语,你什么时候到武汉?需要栗老师去接你吗?…….来学校的路上注意安全。”随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每次和栗老师的邮件沟通,他总是及时回复我,一直到8月底,我来到武汉第一次见到了栗老师。2012年8月26日是周日,栗老师准时在东十一楼的办公室里等我。见面后,他利用PPT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当时懵懂的我其实只能听懂了一半的内容,但是通过跟栗老师的探讨和讲解,不仅基本上明白了研究思路和大部分的内容,而且确确实实地激发了我对课题的兴趣,这感觉就像小学时解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奥数题那样的兴奋和跃跃欲试。随后,栗老师在通知了在读研究生,并提前打电话预约饭店安排午饭事宜后才带我参观实验室。对于外人来参观,大部分人是更愿意展示成熟的实验平台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但栗老师不仅带我参观了条件完备的实验室,甚至还包括一些毛胚空房间。当时他一边带着我参观一边跟我规划着未来这里实验平台搭设构想。6年过去了,当年的毛胚房已经按照栗老师的规划搭设成了条件成熟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植物培养室等,这也见证了栗老师课题组的发展历程和落到实处的扎实作风。当天中午,与栗老师课题组在读的其他研究生师兄师姐一起吃了饭。栗老师还照顾了我的口味,细心点了不辣的菜,同时把每一位师兄师姐的教育背景、他们当时做的课题、临近毕业的研究生未来就业方向都一一做了介绍。饭桌上师兄师姐跟栗老师的沟通,轻松愉悦,难得一见如此和谐的师生情谊。当时这一次跟栗老师的接触毕生难忘,华中大教授的热情好客,一方面让我十分感动,另一方面也让我身边的同学惊讶不已,从那一刻起就坚定了我到华中大读博的决心。
二、踏入师门——勤奋上进,关怀备至的“赞”导师
“要注意身体,身体是最重要的,科研做不出来没太大问题,科研永远在身体之后”。——来自栗老师;“你的导师太拼了”;“你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点休息”——来自我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
2013年7月的暑假,我顺利来到栗老师实验室开始了研究生生涯。刚刚步入科研生涯的我,就被栗老师的工作时间所深深震撼。早上8点,当我来到实验室的时候,栗老师已经在实验室了,晚上11点,我离开实验室的时候,栗老师还在办公室工作。栗老师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每天必须工作多长时间,而是特别关心我们,并和我多次强调了“要注意身体”。对于他的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2014年的暑假回家后,我发现身体上有个囊肿,是跟栗老师在讨论文章审稿意见的时候简单提了一下,他当时让我不要管文章的审稿意见,立即去医院检查囊肿,检查有结果后立马告知他。第2天我在医院检查没带手机,回到家后,才发现栗老师给我留了很多QQ信息,还有他打来的好些未接来电,着急询问检查结果。2016年的冬天,在一次开组会的时候,我突发了急性肠胃炎,恶心呕吐不止,同时头晕目眩,无法看清无法站立。栗老师当即停止了组会,跟师妹和另一位同学紧急把我送到中医院,栗老师不仅垫付了全部医药费,还到中医院一直安慰我。师妹跟同学一直陪我抽血做检查,吊水直到深夜三点钟安全把我送回博士公寓。这两件与就医有关的事,让我明白了栗老师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科研上的导师,在生活上给予我们的更是一种胜似亲人般的关怀。栗老师虽然对我们说要注意身体,他自己却忘我地投入工作,这也许是他年纪不大,却白了头的原因。
每次我提到栗老师的真实年龄,别的老师同学纷纷表示惊讶,这应该都是他那与实际年纪严重不符的发色惹的祸。对比他对自己和对学生的差别,我心里既是感动也是心疼。他这种对工作的热情,真实地感染了课题组每一位同学。课题组里的科研氛围一直都是保持着积极向上,争分夺秒,勤奋刻苦,这一点从师兄师姐到做大创的本科生都充分体现。在2015年年底,我的第一篇SCI文章二审修改意见回来,不知不觉跟栗老师讨论到12点多,突然间我们才意识到很晚了,我才赶紧奔回寝室。2017年年初,当天已经是腊月27了,由于我第2天要赴美探亲,所以我的第2篇SCI文章投稿坚持在夜里12点40完成了工作,完成后随手给栗老师发了信息,原以为他至少要第2天早上我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才会回我信息。没想到在夜里2点,我刚收拾完行李,就收到了栗老师的回复。于是乎,我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下面亲友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说工作不要太拼,提醒我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在旁人看来,我们这都是太伤身的熬夜拼搏。对我来说,我可能是在某些紧急的时刻,必须要熬夜,但是可见栗老师却一直在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
三、科研学海泛舟——视野独到的引路人
“梁语,现在课题进展还顺利吧?加油哟!对你期待很大!” 在低年级的时候,这是栗老师常常跟我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在科研学海里努力拼搏。慢慢地,我变成了高年级的学生,栗老师时常对我说到的是“工作做得不错”,“上周XX老师听了你的报告说,你的工作做得不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在栗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华农的另一位老师跟我提起,“栗老师跟我说,你的课题基本上不用他操心,不错的,要继续努力哦。”能一直这样被栗老师鼓励和肯定,让我在科研无论是顺利还是遇到困难,都心里始终觉得暖暖的,而不是过分的焦虑。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课题陆陆续续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当课题上遇到难题,或者方向不明确时,栗老师总是欢迎我随时可跟他交流,这不单单是在栗老师办公室里的探讨,也可能是电梯里偶遇时聊起的2-3句话或者食堂一起排队打饭时的半小时时间。栗老师的科研视角独特,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对我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特别有耐心,同时他鼓励我自己开创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实验经费更是全力支持。每次经过栗老师点拨,我总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的感觉。
栗老师不仅自身科研视野独特,还经常带我和课题组的其他研究生一起参加国外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以开阔视野。最早的2013,2014年在武汉举行的973课题开题会议和十字花科国际研讨会,栗老师都是亲自开车到学校接我们,再带我们一起去到会场,还提醒我们要记得先吃早餐,他可以等我们,让我们不要着急。2016年5月,我有幸跟栗老师一起远赴德国参加学术交流,当时我们一行从武汉出发,半夜在北京转机,再到法兰克福转火车到汉堡,加上时差和一路奔波,身体上是疲惫的,但是心里却是开心无比,因为一路上跟栗老师聊了很多科研外的话题,这就像朋友一样毫无压力。比如,我们在讨论去到那边要给家人买些什么回来做礼物,我表示要给老爸带德国本土生产的某品牌的菜刀,栗老师当时笑得不行,而他在苦苦思考给他的儿子带些啥,我给他推荐的几个选项都被他否决了,虽然我们的对话看上去“貌合神离”,但是气氛却是极其欢乐,这么远的旅途也不觉得疲惫了。整个学术交流期间,栗老师还把我介绍给不少本学科的资深专家老师认识,这其中也包括栗老师的导师,让我可以有机会与其他老师交流。当时在国外时,栗老师的一个处理教学工作的小细节让我影响极其深刻。当时午饭结束后,离下午的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大家一般是选择短暂休息,而栗老师却忘不了他的“365天全覆盖教学”,用零碎的时间,在当地校园里拍了很多欧洲特有的植物,然后像获得至宝一样很开心地表示“这种植物国内不常见啊,来这边见到了,赶紧多拍点”。正是栗老师一直保持着如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对工作的极大热情,才铸造了他科研上独特的视野。
近两年来,我陆陆续续也在国内国际各个会议上做口头报告,特别是在需要用英文做汇报的时候,心里还是难免会有些紧张。这么多次口头报告中,其中只有一次是栗老师有空到现场听了,其余若干次虽然他不在场,但是他永远都是在QQ上第一时间给我加油打气,有了栗老师远程QQ发送的鼓励,我每次讲完后的效果都不错。正是有了如此温暖的引路人,使得我越来越勇敢地参与到学术交流中,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其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结识了不少挚友。真是栗老师这种鼓励和独到的科研视角,我们课题组每年发表的SCI论文都很多,在国际油菜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声誉。
四、“365天全覆盖教学”和“全身心投入育人工作”——我们身边的“知心大哥”!
“大家有问题,栗老师24小时都能回复,不管是深夜还是节假日,他似乎一直在QQ上等着我们,从学习情况到思想动态再到未来打算。我们随时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栗老师,他随时做我们的‘知心大哥’”,同学们都是如此评价栗老师。栗老师除了在科研层面做出了突出的工作之外,我对他在教学方面的投入以及他对教学的态度也十分佩服。他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工作作风是我毕生学习的榜样。栗老师上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有8门之多,其中包括认知实习、生物学野外实习、生命科学前沿、基因工程以及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多的掌握相关知识,栗老师充分利用QQ说说、微信以及科学网博客等等课外平台,365天不间断的每天推送植物的介绍或者最新的科研进展,让同学们能全方位的了解最全面的知识,很多同学都说“起床后的第一时间看栗老师的QQ说说,都形成习惯了”、很多毕业生也说“栗老师是他们大学期间影响最深的老师,没有之一”。栗老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每天无形中又增加3-4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但是栗老师一直坚持着这项公益课外“加餐”。这在华中大新闻网以及校报立德树人专栏上也是多次报道,栗老师也因此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栗老师课内课外都如此用心的工作,同学们都有目共睹,以至于同学们都喜欢称栗老师为“栗男神“。
栗老师也不仅仅是我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也是本科生的教师班主任和很多本科生同学的导师,栗老师能够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特点和困惑,针对性制定每位学生的培养方案,并给与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提起栗老师,大家总是赞不绝口,栗老师也因此获得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班主任”称号。栗老师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每年来到栗老师实验室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本科生都会有30人之多,多年来他指导人数累积上百人,其中,他指导的BIOMOD团队也多次获得国际金奖和银奖并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栗老师也被多次被学院授予“优秀教育奖”、“双创实践指导先进个人”以及“班级领航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栗老师还将其指导的本科生同学介绍于我认识,让我做“小导师”一起带领他们做大创项目,这让我们同学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从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份深厚的友谊,也从每一个团队的指导工作中受益匪浅。
五、永远心怀感恩——人生的树德解惑者
“实验做完了?今天送给我的蛋糕里的蜡烛到底是81岁还是18岁呢?” 犹记得,这是当年栗老师生日的时候对我说的话。当天晚上我跟他从星座,自拍等等小女生才会聊的话题开始,聊到未来规划,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最后聊到人生理想,心里感慨,只有真正的知心朋友,才会这样敞开心扉的毫无芥蒂的地畅聊,结果到最后因为时间太晚而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聊天。如今博士阶段已经进入尾声,无论未来我会是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无论我是否会继续科研工作,我都永远不会忘记栗老师对我的悉心培养,心中更感恩更难忘的是那一幕幕与科研无关,却充满爱的片段。
另一方面,栗老师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关怀他人,平易近人的品德更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能与如此亦师亦友的栗老师相识相知,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能认识这位知心导师,来到华中大,来到栗老师的门下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业是我无悔的选择,也衷心祝愿栗老师身体健康,继续桃李芬芳。
注: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讲好华中大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故事,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感染人,推动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营造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良好氛围。2018年3月份,学校开展了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推选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推选工作宗旨是:出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在立德树人中有突出事迹与感人故事的研究生导师。本次推选工作,每个院系只有一位导师可获“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称号,总共设置15位导师获此殊荣。本人受学院推荐参加了学校研究生“知心导师”的评选,经过事迹评审、网络展示和大众评审三个环节,最终包括本人在内的全校17名老师获得了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称号(其中3名导师并列第15名)。在本次研究生“知心导师”的评选活动中,我的博士研究生梁语同学写了一篇“365天不间断的榜样,人生路上永远的树德人——记我的导师栗茂腾教授”的文章,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