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李东风老师关于师生矛盾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977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92394.html )读后不禁激起共鸣。
“师生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没必要掩饰,也没必要放大。首先,各自的人品很重要。若导师以自己的利益来要求学生,前提就出了问题。导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工具,导师不是老板,而应该是合作的伙伴。
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尊重老师。师生矛盾的产生原因很多,但作为成年人,学会适应学会相处学会合作更重要。导师毕竟是长者,在社会经历,专业及资源方面有优势。导师应该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不能靠逼,压,训,更不能让学生做一些与科研无关的事。要满腔热情,要循循善诱,要认真负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学生面临困难时要帮扶而不是打压。
学生是来求学的,要有远大志向和科研的热情,不能混日子。要主动和导师沟通,虚心向导师学习。要努力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和合理的要求。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师生都要接受挑战,把握机遇。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同舟共济渡难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要双赢,要合作,要共识。若师生如此才能和平相处。
相互尊重,让师生都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和温暖。师生是一场缘分。师生各自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导师和靠谱的学生。师生本可以成为终生的朋友。”
这些是李老师的分享。感谢李老师的一片冰心!!!由于近期,时常回忆起几起因为博士学位问题,发生的几起矛盾,一些当事人是同事,另一些是朋友,还有朋友的孩子。每一个博士毕业后,都会回忆自己的导师,与导师相处的三五年时光,每个人心中的滋味自己清楚,不分享或不公开分享而已。
现代社会,成为师生有关系,带有随机性的,充满了不对称信息。报考您的学生,学生带着成为您的弟子之心来求学。对导师人品并不了解,对导师学问也仅仅从分开发表的论文,还有网上的信息来看,从而做出决定是否成为某导师的学生。导师对于学生,也不甚了解,从学生成绩方面了解,再从学生过去的履历了解,从面试中了解。作为导师,并非每一个导师都是HR经理,短短的5分钟时间,难以了解学生的过去,还有未来培训的潜力。在日后的3~5年的时间里,师生关系相处,就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过程,会有愉快,也会有不愉快!从而不对称的信息与选择过程就是萍水相逢,缘分一场。
能与导师相处成为亲密关系,是最优解。导师相中学生,发现潜力,帮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困难,合理安排好学生团队:硕士,博士一群人,根据不同人的性情,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有人做理论研究,有人做实验,有人安排出差谈判横向课题,经费报帐,忙的不亦乐乎!!!如果有的导师不会安排,安排不想搞理论的人撰写论文,安排不想出差外跑的人去联系企业,这个团队就乱了!!!
从李老师谈到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有的导师,与学生相处中,出理太多的问题。不顾学生现实问题,平时时间安排不合理,不管学生生活与作息,役使学生报帐、写论文、管家务、接待企业课题难题化解。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论文发表,横盘论文第一作者,好处来时,抢学生之先;苦差使,跑腿,学生抢先。遇到问题与困难,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学生要毕业啊,那个博士学生论文需要导师签字啊!!!一切也就忍之再忍!!!
师生遇到问题时,能不能平心静气沟通,寻找化解问题的办法,而非老师利用自己的权利与地位,指责学生之过错。学生犯错是自然和正常的过程,哪有不犯错的人呢?如何化解,这才是做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