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热情
最近几年,课题组的学生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好,一方面说明课题组在科研方面的积累逐渐好起来,能支撑学生做出好成果。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学生越来越自信,这种自信能支撑他/她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自己面临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一直强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的“成绩驱动”。作为一个课题组的leader,同时作为约20位研究生的导师,我是带领一个团队在努力工作。为了挖掘团队的潜力并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我必须知道如何激励、如何反馈、如何表扬。同时,我也必须知道哪些工作适合哪些成员来做。
美国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教授在其提出的“动机理论(Motivational Needs Theory)”认为人的高层次需求可分为3种,即成就需求(a need for achievement)、亲和需求(a need for affiliation)和权力需求(a need for power)。该理论被成功用于高效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因为(i)可通过评估个体的动机特征确定如何分配工作和安排职位,以有利于最合适的人员选拔和安置;(ii)对具不同动机需求的个体予以不同的激励方式、措施和机制;(iii)个体动机需求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甚至可通过训练而激发新的动机,即可训练和提高个体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效率。在带领团队共同工作以及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动机理论”同样可以实现其在企业管理中取得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效果。
成就需求的核心在于个体追求着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通过各种方法使工作获得最完美的状态。成就需求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体现,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和思考方式,并可保持一种长期的状态。麦克利兰认为,具强烈成就需求的个体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成功。具有强烈成就需求的个体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所带来的乐趣及成功后的个人的成就感。刺激学生的成就需求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即多认可学生的工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要被条条框框所限制。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的事物,没有标准答案或既定结果一说,所以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来设计实验,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尝试,尽管这种尝试会使得科研进度变得缓慢。但是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讲,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因为学生会在尝试中按照自己的思路随时调整,从而最终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亲和需求的核心在于个人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种温情、和谐、友好的联系。具有强烈亲和需求的个体会特别在意他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亲和需求对团队的维系、加强组织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课题组为所有学生营造了非常温馨的环境。我们经常师生一起吃饭、打球、聊天…。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和谐,这充分满足了课题组成员的亲和需求,从而产生正面影响,促进和谐气氛的营造。在满足亲和需求后,课题组成员之间更乐于相互讨论疑难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乐于相互分享相互帮助,乐于团队工作,这正是一个课题组运行所需要的和谐气氛。
权力需求的核心是个人要对他人的感情、思维、行动产生影响。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会使他人的言谈举止、情绪反应出现自己所期望的变化。希望抗拒来自外部的改变自己的感情、思维、行动的企图。课题组实施的朋辈传承制度从某些方面满足了成员的权力需求。“朋辈传承制”主要依靠“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这一金字塔式团队结构得以实施。高年级研究生能够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在此过程中,高年级学生的权力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和满足,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即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权力需求,高年级学生有内驱力学习更多技能和知识使自己更加强大,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
总之,高校课题组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如果合适地利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目标,那么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suny-principlesmanagement/chapter/needs-based-theories-of-motivation/
3.陈为. 三大社会动机:成就、亲和、权力[J]. 管理@人, 2011(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