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也谈“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

  王德华老师的博文《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153110.html ,认为“人才是发现的,不是培养的”,我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的看法,源自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我在USC读博士期间,修了许多门课(读学位的要求),除了我所在的电机系的课程之外,我还在数学系和计算机系修了不少课程。这些课程的任课老师都是各自领域世界知名的学者,而且上课非常认真与投入,我常常被他们对学问的激情所感染。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地说:没有他们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学术水平;他们绝对不是发现了我,而是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我。下面是三个具体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我修 Kosko 教授的《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Kosko 教授当时(1990年)博士毕业来 USC 任教不久,是助理教授。做过一点模糊神经网络的人都应该知道 Kosko 的大名,他的经典《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Systems: A Dynamical Systems Approach to Machine Intelligence》在 google scholar 被引用 7387 次,远远超过我的书《Adaptive Fuzzy Systems and Control: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的 4693 次引用。我就是通过这个课程进入模糊领域的。我的 WM 方法(在 google scholar 被引用 3305 次),就是基于这个课程课程设计。现在我觉得, WM 方法应该叫 WMK (Wang-Mendel-Kosko)方法,当时感觉 Mendel 和 Kosko 的关系好像不好,也是年轻不懂事,没有邀请 Kosko 加入。所以,是 Kosko 引领我加入模糊领域,是 Kosko 每堂课一句话、一句话地教会我神经网络、教会我模糊系统,我绝对是在 Kosko 教授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丝毫没有发现的意思。

  第二个例子是我在数学系修一门《高级泛函分析与优化》的高级研究生课程,老师的名字我记不得了(掌嘴),讲得非常非常好,复杂的数学证明讲得那么清晰,让我陶醉。课程设计我就用刚刚学到的 Stone-Weierstrass Theorem 证明模糊系统是万能逼近器;这篇论文开辟模糊逼近领域,在 google scholar 被引用 2637 次。这位老师是百分之百地培养了我,与发现二字根本沾不上边。

  第三个例子是我修 Ioannou 教授的《鲁棒自适应控制》课程(我们修课时的讲稿后来成为领域的经典《Robust Adaptive Control》)。是 Ioannou 教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会我自适应控制,是 Ioannou 教授培养了我,让我后来写出模糊控制引用最高的经典《Adaptive Fuzzy Systems and Control: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在 google scholar 被引用 4693 次。

  谢谢 Kosko 教授! 谢谢 Ioannou 教授! 谢谢 USC 所有给我上过课的老师们! 我是被你们培养出来的,绝对不是被你们发现的。如果我没有去 USC 读博士,没有得到你们的培养,继续留在西北工大教书,那就绝对不会有我今天的学术成就。

  谢谢你们,我亲爱的老师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培养  培养词条  发现  发现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人才  人才词条  
观点

 今年的诺奖,别样滋味在心头

早已跟科研不沾边,也不再特别关注诺贝尔奖。然而,今年的物理和化学奖,还是让我感叹了好几天。我感叹的,不是获奖的内容,而是获奖人的年龄,有几位都是60后,不才的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