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把脉注塑产业,浅谈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三个基本问题

随着智能制造的提出和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5G等名词经常萦绕在注塑产业人的耳边,究竟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服务注塑产业的呢?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注塑产业有广阔的下游需要开发,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全国20万家塑料加工企业,国内注塑设备存量200~300万台,每年增量20万台。近期一些注塑制品企业的朋友一直在询问,到底该如何看待智能制造,怎么才能正确把握它在企业的定位。思量再三,本人决定近期发表一系列拙见,从材料行业人到制造业人的角度,谈谈这类问题。

今天重点讨论三个话题,分别是“如何理解智能制造”,“中小制造企业要不要推行智能制造”,“如果要推行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应该做哪些基本准备”。

如何理解智能制造

相信大家都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不同的人群见解肯定是各不相同,本人主要站在制造企业的角度谈谈这一问题。

看一下网络中对智能制造的描述: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的人来说,这个描述太抽象,晦涩难懂,很不直观。在我看来,智能制造就是要让工厂里的机器设备像人一样去生产、去学习、去思考,逐渐替代部分人的脑力劳动。或许对机器,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但对于人自身的了解,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制造业推进智能制造,落脚点会是智能工厂建设,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示范项目,具体来说就是一些列的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等等。事实上,我们谈到的一些智能工厂项目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数字化工厂阶段,最多是基本智能的工厂,至于大家说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灯塔工厂”、“未来工厂”,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想象一下,一个人从小孩子变成有思想、有意识、会思考、能决策的成年人,会经历什么?会经历成长,会不断学习,会不断提高认识,所以智能工厂也一样,会经历一系列的成长(或者说是升级)。

在本人看来智能工厂建设一定会经历这么几个时期,即数字化工厂,全面数字化工厂(基本智能的工厂),真正智能的工厂(高度智能的工厂)。这里涉及对智能的理解,常规的翻译是Intelligent,其实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赞同,随之产生了另外一种翻译,即Smart。既然英文整不明白,就用中文好了,说到底不过是这几个词,聪明、智慧和智能。为了对应一些认知并方便理解,本人以为这是智能工厂建设必须经历的阶段,即先达到聪明,再做到智慧,最后真正实现智能

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从不会行走到手脚灵活、健步如飞、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等,在推进工厂智能化建设当中也需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其中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就是必备条件。所以说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行为,不仅包括制造环节,也包括工厂运作的所有环节,不是短期投资一些数字化装备、信息化系统,更注重长期的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来建设,最好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第一个阶段一定是让工厂(重点是设备)变得“聪明”起来,简单来说是耳聪目明,不呆不傻,可以表达。

在此衷心给愿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企业老板提一个建议:系统工程务必要全盘统筹,整体设计,分步分阶段实施,一家供应商牵头,注重可持续性。

中小制造企业要不要推行智能制造

其实这个答案基本是肯定的。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行智能制造(有的是工业4.0),就国内而言,要不断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造。近期从国家到省市都在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本身就需要工厂走数字化、智能化的路线,其本质就是推行智能制造,只是不同时期的落脚点有差异罢了。当然这不同于曾经的“大炼钢”,不能一股脑的扎进来蛮干,要讲策略讲方法。智能制造从来都不是大企业的专属,把握推进智能制造的本质,中小企业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模式。

从国家层面,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流行的关键时期,这其实是企业保命,长期生存的策略。高质量,其实可以简单拆成三个字,“高”,就是要认识高,水平高,模式高,“质”,一定要注重品质,本质和实质,“量”,强调生产数量,更注重销售量,营收量,懂得衡量。所以从这里看,提倡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味强调中国制造的先进性,更注重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对应的是提倡企业做强做大,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要甩掉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帽子,一定要强调做强,只有做强了,未来才有机会做大,一味注重做大逃脱不了外强中干的厄运。

在中国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个别地区如浙江,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99%,只有中小企业的制造水平达到高质量了,中国的制造业才算真正做强,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程度是民营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会越来越重视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从行业和企业层面,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其发展壮大、生存之道才是最实际的,简单来说是提高营收和盈利能力,最直观的追求是提质、降本、增效。所以智能制造落脚到中小企业,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序展开(量体裁衣),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推行智能制造,不要刻意追求智能化,争取用20%的资金投入,解决80%的基本问题。从目前行业里的成功案例来看,中小企业不必过多追求装备的先进性(自动化),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渐转向数字化。简单来说在一定的基础上先进行数字化,反向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智能化。针对个别投入大、难度高的环节,等到行业中有了成熟的案例和稳定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后再去尝试,可以尽可能降低风险。

如果要推行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应该做哪些基本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要推行智能制造,可以事先从以下五点做好准备。

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

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小企业要量体裁衣,需要对比同行,了解在已有情况下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哪些是现在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的,哪些是可以三到五年后再解决的,针对实际情况,或部分机器换人,或上线一些信息化系统。

做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在业内经常有人说中国的制造业老板很多不懂得管理,甚至有些企业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技术,三流的管理,四流的产品。企业运作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企业学习丰田的精益管理虽然也有成效,但总归是受益有限。若想在推进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做到事半功倍,务必先做好精细化管理,尤其从生产车间做起,比如流程化、规范化、扁平化等。至于带来的差别,可以参考下面印度电工和德国电工的电线布线图。

印 度 电 工 布 线 VS 德 国 电 工 布 线

深入了解政策和行业案例

近期国家和地方都推出了很多政策去支持这方面的发展,作为企业负责人而言,一定要充分研究这些政策,把握时机,降低自身投入的资金压力,同时多了解同行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跟自己情况相似的企业是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实施的,这可以避免走弯路,犯低级错误。

做好管理层的人员培训

推行智能制造一定是一把手工程,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思想和认知一致,这就要及时组织和参与专业的培训,有意识的培养数字化人才,让管理层更好的理解企业各环节的真实需求,优化生产和管理节奏。

全局把控,整体设计,分步分阶段实施

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和专业人员有限,没办法直接做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先从基础成熟的车间做起,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先从新建工厂做起。但一定要想好整体定位和设计,明确先做什么,先做哪个环节,现阶段可以做什么,保证企业自身定位。

关注注塑产业智能化进程,下一期谈一谈关于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建设中的一些误区。

更多信息可以添加作者微信,了解详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智化  智化词条  把脉  把脉词条  注塑  注塑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三个  三个词条  
观点

 数学系师范本科生教育的真谛

数学系师范本科生教育的真谛王永晖先介绍点儿背景,再切入到正题。我本人是1998年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就到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至今。期间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