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上周到青岛三利集团参访,深受创始人张明亮先生启发,看到他带着员工们在这次新冠战役期间取得了的成绩:研发定型18款新产品、所有资料全部整理归档、产品入库、捐款捐物救灾特别是72小时内驰援雷神山医院的供水系统等等,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那我也来总结一下我在这次新冠战疫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吧!
翻开自己的文件夹,在2019年12月31日,我写的2019年总结《蜕变2019》的最后一句话是:
期待2020,挑战不可能!
那时候临近放寒假,我和同学同事们还在按部就班地做着各项工作的收尾并准备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真没想到,前脚刚刚送同学们放假回家,后脚就开始了这过山车一般的新冠战役,一天比一天严峻地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真的开始挑战一切不可能!
从春节开始这不确定的居家日子越来越漫长,以前工作紧张到365天几乎要200天不在家的日子,从春节开始突然变得连门都出不去了,怎么办?遥遥无期的春节假期、催人泪下的各种悲惨消息、越来越严峻的新冠战役,让原本喧嚣的日子一下子变得忧郁甚至是死一般的沉寂,人仿佛在沼泽地里不断地沉沦下去,感性的我忍不住写下来很多不少消极的诗句和文字,可是,不行啊!于是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称之为自救之旅。
1、学习
首先想到的是这次不确定的疫情长假是难得的充电时间,特别是心情和身体都不好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书了,于是重新布局了客厅作为书房,把书架和书籍都摆到触手可及的位置,反正也没有时间限制和黑白天的工作要求,尽情地看自己想看但是没时间看的书,这段时间大概精读略读了30本以上的书: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创新创业、励志传记以及专业书籍还有小说,基本上都是看完了一本再牵连出另外的相关书籍,就连我之前最不感兴趣的政经类课本《资本主义》《科学社会学》这一类的书都饶有兴味地看了一遍,看这些书的原因我后面会讲。
所以,我在新冠战疫这几个月里,第一个最大的战绩就是给自己充电、看了很多书,从专业和非专业的角度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2、思考
平时太忙,很多问题在心头、想过但是没有时间去细想,这次有时间那就好好想想,各种时事都在自己眼前天天发生,加上这些年走遍全世界跟各个国家和不同文化的人接触,算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那么这一次的疫情波及全世界,正好再来深思一下这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它背后的文化冲突,还有书籍里这些哲人先贤们的深入思考也带给我另外的视角: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螺旋式前进的过程中作为个体和集体的经验教训,尽管无法逃避这一次又一次的天灾人祸,但是我们总该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思考。
所以,我在新冠战疫这几个月里,第二大战绩就是比平时多了很多深入的思考,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提升了自己。有些形成了文字,更多的是落实在了行动上,成为指导我生活工作的基本哲理: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任何有建设意义的事,不盲目跟风、更不人云亦云、绝不雪上加霜。
3、整理
当然,落实到行动上,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我把从2009年以来发在网上以及自己留存之前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归类整理:
各种杂文(非专业论文,2009-2019)共1341篇,全部按照日期和类别进行存档,又对其中特别值得分享的内容进行了录音和部分录像形成了10个专辑(《跟着海霞看世界》《跟着海霞教与学》《跟着海霞逛燕园》《跟着海霞培养娃》《跟着海霞学创新》等等)发布到iCANX创新学院、我的微信公众号霞客行以及知到等网站上,2020年开始到现在又写了88篇新文章,都归类整理,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专业论文(1999-至今)共408篇,全部按照年份和期刊/会议/专利/书籍等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完善的目录方便检索;同时又把所有教过的48位同学在校期间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也方便未来检索查找,希望这也能够变成一个好习惯,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就回想起跟每个同学相处的时光,真的是感慨万千。
整理的工作量是庞大耗时的,可以说是我这次疫情期间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工作,为什么?平时做得不好,没有形成好习惯:比如文件的命名和归类,没有建立自己的规则,所以资料很多杂乱无章,都是好东西但是找不到,或者不知所措。还有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一直保留,比如说2017年1月1日到7月20日半年多时间里写的200篇“鸡肋日记”!简直是庸人自扰的做法,这次整理时果断地删除了不少这样的资料,也为以后工作提了个醒儿:《没事儿千万不要写日记》!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学会去伪存真、及时断舍离,才能轻装上阵、不断推陈出新!
4、教学
说实话,这个疫情期间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我之前最擅长的事:教学!我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春季学期我有三门课:大一的专业课《集成电路实验班》,两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创新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与表达艺术》,我三门课都是上了好些年的课,可是每学期我和一起上课的老师都要重新准备资料,放寒假前我们就已经把春季这三门课的资料都准备好了,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以开始觉得三月下旬能开学,上网课的事我就先来,因为我的《创新工程实践》是精品慕课,我有经验,可是没想到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之前的慕课是在北大指定的教室里设施齐全还有专门的工程师做直播服务,其他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上也是这样,可是这一次是在家里要自己全部搞定!真的是搞不定啊,更何况用的这些在线会议系统真的是不咋地:一个大脑袋在上面晃来晃去不说,PPT占据了所有版面,很多同学在家里上课都是穿着睡衣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真的是不行,我真的不喜欢!于是我开始选择了把内容都录下来,发资料和PPT给学生看再答疑的方式。开学前昏天黑地地把十几节课的资料都录好,裁剪成30分钟左右的片子,为此我把音视频剪辑都学会了!
可是效果真的不尽如人意,怎么才能做好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受到同事陈江老师的启发,我和我的iCAN小团队开始在家里开发具有虚拟现实效果的直播技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3月底我们开发出了跨平台的iCANX虚拟现实直播技术,把我自己家的客厅装备成了直播现场,开始了我的全新教学生涯,iCANX全球科技直播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从4月到现在的4个月,我已经累计做了不下50场的线上直播授课,收看的观众1000多万人,不仅是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是让世界受益,这真的是被逼出来的奇迹!
5、iCANX
3月底开发出新的直播技术以后,做了几场在线直播效果很好,一天晚上我在雨夜里散步,想我的学生:那些被困在家的同学们,已经3个月没有听到好的学术报告了!这对于一个正常成长期的研究生来说是很可怕的事,就像一个正在长身体的人吃不到饭菜一样,他们逐渐在失去做科研的感觉,这不行,我一定要让他们听到最好的科学家讲最前沿的科技,保持科研的热情和感觉,救救孩子们!于是我给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朋友们写邮件打电话:大家能不能上线来做讲座啊?!没想到John Rogers等一众大牛立马就答应了,名字我也很快就想好了:
以前是iCAN,现在是iCANX,这个X就是未知就是探索,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最好的科研成果,链接世界和宇宙!于是,iCANX全球科技前沿直播就这样在4月17日的周五晚上首播啦!首播就吸引了1万多名观众,这是以前国际会议不敢想象的效果,大获成功!紧接着就机缘巧合跟百度直播合作了:5月7日上线当日竟然有67万观众围观!到现在iCANX已经连续举办了18期,40余位科学家登上了iCANX的全球直播讲台,每一期都有30多万来自全球的观众收看,成了这次全球抗疫期间学术界的现象级表现!
这次疫情,从iCAN到iCANX,它不仅是一次突破,更是一次创造和升华,iCANX打造了包括讲座、论坛、青年科学家奖、学术会议、研究生学术联赛等等一系列虚拟直播的线上活动,受益面大大增加的同时,科技逐渐变成了社会的时尚,在全球形成了一股新的学术交流模式!
6、科研成绩
尽管建立了新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模式,可是科研工作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从寒假到现在7个月的时间,学生都没有返回学校返回实验室!我坚持每周跟我的研究生开会(疫情开始的时候,为了保持学生的状态我甚至一周开几次会),给他们布置非常具体的任务和写作整理计划:不能做实验就要尽快整理已经做过的实验和数据,写成论文或者技术报告,就这样,我和同学们在上半年停学不停研,互相鼓励和支持,一共发表了7篇SCI期刊论文,还有2篇在评审之中,写了N多技术报告和两份专利申请书和一个项目申请书,更值得骄傲的是,截至到今天凌晨一点,我们一共完成了三本书稿交付出版社:
《创新工程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9月份印刷出版
《微型能量采集技术与主动式传感系统》,科学出版社,已经交稿,正在编辑审校;
《集成微纳系统的前沿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是iCANX前21期的技术报告,已经于昨天晚上全部完成,交给编辑审校!这21期的视频资料正在与智慧树合作推出同名的公开课,下学期开始全球免费推广!
另外,春季学期Alice Wonderlab的四位毕业同学都顺利毕业不说,而且都评上了所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宋宇和陈学先是北大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任中阳是福州大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崔进京是北京化工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郭行、王浩彬和项泽华同学则是评上了校长奖学金!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大家同心协力在半年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成绩,真心不易,为Alice Wonderlab和参与iCANX的每一位同学感到骄傲!
7、不是结语的结语
当然这不是结束,人类的新冠战疫尚未结束,我们的努力也还在继续,在本学期的后半段,长期困在家里不能返校的同学们开动脑筋在家里搞起来自主创新,力所能及地开展了各种实验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令人惊讶的进展,下个月我们小组将有3-5篇新的论文投稿,一本新的英文书也正在准备打草稿中......
尚未结束的战疫,不断进步的成绩,一直在线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