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的课堂,我的讲堂 | 教学中的“教”与“学”

今天整理丁笠同学的文字时,不禁觉得短短的400字,承载了一份美好的肯定与快乐的回忆。在此,感谢丁笠,谢谢你的认可与支持。

同时,在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冒出“教学”两个字。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分享这美丽而朴实的400字。

*************************************************************************

没上课之前,我以为这种课就像那种混学分的“水”课——老师在上面讲PPT,下面的同学想听的听,不想听的自己弄自己的。同时,现在刚好又是网课,就更方便划水的同学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

(瑜音:哈哈,看来大家对于公选课还是提前有些预定模式的,还好我不是那种“水”课的制造者。)

但是上课后,完全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

(瑜音:承蒙不弃 :) )

老师更像是同学一样的关系,在网课这种特殊的模式下,跟我们一起在课堂上互动,这种上课氛围说实话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个人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棒的教学模式,极其有利于师生关系,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老师这种上课的氛围。虽然讲的内容可能以后也不记得多少了,但是这样别具一格又非常可爱的老师我肯定不会忘记!大家上课的时候都很开心,听到老师说只剩最后一节课还有点舍不得。

(瑜音:其实,我对同学们也很不舍,20个学时,时间很快,每次与大家课堂交流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把博士生涯重新过了一遍!)

课堂里面的同学们也非常活泼可爱,可能因为这种课跟专业知识课不一样,专业课中的课堂互动都是关于专业知识的问答,然而本课的互动都是一些可爱的同学说的一些俏皮话,在聊天式的交流中,就学到了知识,非常的有趣。如果是在教室里上课的话,欢声笑语应该到下课都不会停下,希望以后还能选到老师的课。

(瑜音:能给大家带来记忆,让大家在愉悦的兴奋点记住些什么,就已经圆满了~)

*************************************************************************

我叫丁笠,是数学科学院的男生,目前还被关在湖北,老早就想回学校了,会打一点乒乓球跟羽毛球(一般都在家里宅着),爱好玩一些网络游戏和探索一些新奇的东西。特点是懒,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站着。

(瑜音:这是这一代孩子的特点,真实、勇敢、善良、能更清楚的与自己相处。他们嘴里的“丧”与“懒”,是对自己的负责与不矫情。通过他们的真实,不断审视我们活着的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为何会想到“教学”呢?

慢慢讲来~ :)

“教”,四声,名词,教师,是为主体;一声,动词,传授,是为行为。

“学”,一曰,学生,是教学动作中的客体;二曰,动词,学习、接收、被教,亦为动作。

二者,相对相应。

然,

“教”与“学”,也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

因为“教”的过程蕴含“学”,“学”的时候,也在印证“教”的效果。

同样,老师和学生,除了称呼的客观不变,其认知关系也在相互转化,老师某个角度也是学生,学生某种程度亦是老师

这种辩证统一的逻辑,十分美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不断精进的认知源泉之一。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早就将这种辩证运用于万事万物。

这种认知不仅仅是谦虚,也是“教”、“学”关系的一种客观存在,只是很多时候,大家容易被既定的所谓常识蒙蔽简单的真知。

无碍,

所幸,

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这或许和从小没有受到太多的管束有关系吧。

很多时候,我感谢生活的磨难,感谢磨难给予我的宝贵的独立成长空间。

甚至,有些时候随着生活阅历的渐长,我都觉得自己像一棵“野蛮”向阳生长的小草,有着天然的简单与惊人的韧劲儿,这点在自己心中还是有着满满的自豪感的。哈哈哈~

所以,课堂上,首先我是老师,需要给予大家基本的平台、环境、知识体系等,需要把控好教学节奏以及课堂的收放度。其次我也是学生,因为现在的教育对于知识而言是一个开放系统,老师也有自己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会惊叹于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素养,甚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密度。比如,前面给大家分享的刘铸同学的文字,他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运用和总结,真的比我要厉害很多。

其实,丁笠的400字分享,真切让我体会到,以老师的身份、专业度对待教学,以学生的心态、开放性对待知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能动性与记忆的敏感度,或许更能体现“道法自然”,也更能让知识的流动自然而然、走脑更走心。

图片来源:景德镇三宝-忘如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讲堂  讲堂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