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尴尬
范洪义
常常看到有博士生念了6-7年还是没有足够的论文发表而毕业,以至于头发也稀松了,女友也吹了。我每每遇到这些学生,十分同情,恨不得让我自己来指导他们,但又不能代庖。回想我做博士的时候,是自己选题,寻有兴趣的课题,有发展前途的能有涓涓的后续工作的课题,自己经过努力能完成的课题。而要能做到这些,除了有自学能力。还需要有科研眼光。
除了天才,如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研究眼光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逐渐陶冶的结果。要知道研究课题无常形,以至于做题人常形之失察,止于失察而不能病其全,无功而返,一晃几年过去了。
面对导师布置的题目,初等研究者常有三种尴尬:
一是如身处悬崖边,插不下一足。
第二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胡乱做一气。隐隐地觉得有结论可得,却不透脱,欲弃之,却又执着,放过又不愿,进退两难,很是尴尬。
第三种是尴尬如掉在烂泥里,越动越陷落,立不定脚跟。
白云禅师(不是近代人,不知其生平详细)曾有一个偈语: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盲目地做科研,就像苍蝇乱撞也。
初学者如何能消除此尴尬心理呢?
有自学能力的,还是自己尽量找题目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