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科技政策的发端(Loet Leydesdorff集大成著作之1.2节)
武夷山 摘译
2021年1月,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荷兰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奖得主Loet Leydesdorff的著作,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Discursive Knowledge:Communica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an Empir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交流互证知识之演化动力学:观察一种经验性科学哲学之交流理论视角)。本书是Loet Leydesdorff教授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此书可窥见他的学术探索心路历程。
我会不断地摘译本书的一点点内容。今天摘译1.2节。
1.2西方国家的科技政策
在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民主国家,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变化着的角色被列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议事日程,该组织于1962年由一个负责马歇尔计划资源分配的组织转变为制定科技创新政策的智库。
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很吃惊,不仅将其视作对美国的威胁,还视为对资本主义民主之经济社会制度的威胁。于是,美国成立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国防部成立了预研项目署(ARPA),以确保美国在军事和空间领域的技术优势。
在20世纪60年代,OECD领导成员国开展了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工作。成员国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先后制定了科技政策。例如,荷兰1971年认命了第一个负责科技政策的部长;瑞典则从1965年起制定了最初的科技政策。开始,这些政策只限于预算分配,但ORCD于1971年发表的报告《科学、增长与社会》(简称为“哈维.布鲁克斯报告”)则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广义联系。例如,那时就区分了“为科学服务的政策”和“为政策服务的科学”。
1973年,左翼政府在荷兰执政,其执政纲领是要将知识、权力和收入都民主化。该纲领的科技政策内涵是建立了部门理事会制度,每个理事会都有公民代表。对外部民主化的关注导致荷兰高校首先出现了科学咖啡店,科学咖啡店后来又传播到其他地方。这里的用力点是要从新的视角来阐明对知识和创新的需求并将这一需求民主化,而不仅仅是原来的国家视角和拥有研发设施的大企业的视角。
相关阅读
武夷山,Loet Leydesdorff教授的集大成著作问世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6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