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需要努力、用功、加油等。
方向没错,但是具体如何努力,其实并不清楚。
例子也有,可以头悬梁、锥刺股。
少睡觉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成功率吗?
对于有的事情,比如明天就是截止日期,熬夜或许有用。但对于竞争激烈的科研来讲,少则需要几个月,多者需要数年才能完成一个课题,昼夜颠倒有可能首先摧毁我们的身体,然后降低效率,科研也不一定能做好。
因此,要做好科研,需要劳逸结合,还需要一些策略。
首先,需要学习科研的基本规律。
科研是有规律的,用功方向如果错误,就是南辕北辙,浪费时间、精力、经费。需要理解科研争的是冠军,很难从书本或文献中得到具体的指导。尽管进展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获得的,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前人就能成功。要想取得领先,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新的技术解决问题、看到数年之后的趋势,才能很好的指导科研。
其次,需要预见未来的能力。
这点很难,但是如果不能看到未来,很难告诉自己向何处去。当然跟踪他人的方向很简单,但是很难竞争取胜。
再次,需要突破成见。
因为很多领域都有以年为单位的研究历史,各种文献浩如烟海,不得不感叹,看不完。看多了就会有成见、固定思维。还有可能认为,重大问题都解决了,我看看有什么能做做毕业就行了。这显然是错误的。科学的前沿就是不断突破成见成就的,也就是说,前沿是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建立和推动的。任何摆脱成见的科学家都有机会创造前沿领域,而不是去蹭热点。
最后,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充数。
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说文章、专利越多越成功。关键是是否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并推动科学持续前进。科学前沿永远无尽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点与常规考试完全不同,考试可以得满分,但是科学研究中没有“满分”,只有我们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更深入理解,而且技术、理论等也会与时俱进,取得无限的成就。
尽快从以考试为目的的思维方式走出来,转变为可解决答案未知的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才能养成合理、高效用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