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李老师,您前面说过,也要谈谈科研大环境的问题,我们很想知道您这方面的看法。
李:好的。我多次说过,科学哲学上波普尔的证伪说,虽有道理,但与事实不尽相符:流行理论的淘汰不是因为发现了反证而被推翻,而是被另一个更好的理论取代的。同理,对现有的体系、理论、做法等,要想真正改进,抱怨甚至披露其弊端,都不是关键,最好是建议更好的替代方案。科研评估体系,也不例外。对国内当前的科研评估体系,我想谈三点。
显而易见,有项目(经费和资源支持)而后有成果,是应该的;有项目而没好成果,是最差的,是浪费资源,是无能;没项目而有好成果,才最令人敬佩。这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如出一辙:“怎样评估一个人的学术成果?我认为,应当采取吴泽霖的‘天平’。他是以个人得之于社会和对于社会作的贡献作天平上两端的砝码。很显然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是取用得多而产出得少,结果必然使社会走向倒退,表现在贫穷落后上,反之则欣欣向荣,日趋进步。个人亦然,有人得之于社会的少,就不应要求他产出得多,两端平衡才算及格。得多于出,不论出多少,还是不能给高分。”(转引自孙郁《百年若梦•费孝通:乡土情怀》)近年来国家的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真正的回报与投入相比,未必相称。我建议,按这个投入产出的“天平”机制来大修国内的科研评估体系:最重要的指标是“天平”的倾斜程度,即“产出”与“投入”之比(“出入比”),而“投入”既包括科研到款、社会关注等外部资源和支持(包括各种名声和头衔等资源),也包括单位提供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关注度等有形无形的内部资源,而“产出”则包括基础研究成果(优秀论文等)、应用研究成果(技术研发等实际效益)、(师生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正面影响,等等。出入比高而规模大,是大功;出入比低而规模大,是大过;规模小,则是小功或小过。不少国内知名学者喜欢炫耀自己的团队“进食量大”、是“资源大户”——科研到款数额大、获得了大量资源,却没有多少真正优秀的科研成果,其实是“只吃食不下蛋的鸡”。这样只进不出的团队是货真价实的败家子。很明显,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科研到款才是衡量科研竞争力的有效指标之一。而国内由于体制缺陷、人情社会、风气恶劣、崇拜权威等因素,科研到款等科研资源的多少并非衡量团队科研能力、质量、水平、影响和成果的良好指标,尤其是重大项目(数额越大,往往越黑)。所以,获取掌握科研资源的多少在科研评估体系中的权重至少应该大幅度下调。这样大家才不至于用尽浑身解数、不择手段地争抢资源,到手后又挥霍浪费。更重要的是观念转变:变“唯钱是尊”为“以出入比为重”。
这个大修还有更重要而深刻的内涵:应更重实效和影响而非金钱。现行的评估体系过于注重科研到款,说到底就是金钱,它本末倒置,实际上把弄到钱和资源当做了科研目标,使科研异化变质。它的盛行,促使科研变得铜臭味十足,越发远离了原本“追求真理,实现自我,造福人类”的宗旨。所以,这种大修,对于正本清源大有助益。
我说的这个大修影响重大,却不难完成,而且见效不会慢。
教:李老师说得太对了!的确是这么一回事。真没想到有这么简单的好办法。不过,哪个单位按李老师所说的这样改了,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在跟其他单位竞争的时候,肯定要吃大亏。
李:所以,关键在于顶层的评估做这种大修,其影响势必逐层下传,改变整个评估体系。正因如此,我才要大力宣扬这个观点,希望有共识者都利用并创造机会,促成顶层的这种大修。我知道,从高校本位主义的角度来看,能从校外获取资源,对于本校好像肯定是好事,多多益善,只要上层不按“出入比”评估即可。其实,获取资源远非科研的真正目的,过于关注它是本末倒置,差不多等于鼓励“认贼作父”,它是对科研队伍的极大误导、诱惑和腐蚀,已经导致了严重的恶果,至少让科研的真爱者有“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的无奈和悲哀。另一方面,除非从国外获取资源,否则这些资源都是国内的,不到你处,也必到他处,各校这样拼命抢夺,得到后又不珍惜,对国家而言,只是内耗和浪费,国家能坐视不管吗?
教:谁知道国家会不会做这个大修,即使会,也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我们等不起,所以我们没有李老师那么乐观。
李:上述道理十分浅显易懂,只要意识到,就难以抗拒。我就是独自想到的,我相信不少人也会独自想到,更不要说接受了。所以,我的判断是,用不了太久,这个大修就会开始。比如,2016年5月30日在“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中央明确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五大战术,其中第四条就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并说“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标举体制改革为五大战术之一,可见中央对变革现有体制的严重弊端相当重视。
正在出的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现代化之弊
1:崛起的代价 2:发展必好无疑?
3:发展的恶果 4:科技进步果真进步?
5:科技的罪责 6:开发进步善哉恶哉?
7:现代化恶果之因 8:现代化恶果之因2
9:资本主义与个人主义 10:资本主义的修正与回潮
11:全球化的好歹 12:全球化的好歹2
13:西化、现代化、全球化 14:现代化的本质
15:文化全球化? 16:妈的奶贼腥
17:多元优越 18: 四大主义
19:“化私为公”的隐形手 20: 进步的魔咒
与师生漫谈科研文化
3:逻辑推理的作用 4:人生价值
5:生命的延续 6:成功与否
已出博文系列:
与师生谈科学之弊
1:线式因果思维1 2:线式因果思维2
3:线式因果思维3 4:螺环之奇妙
5:幻化的因果 6:不牢靠的因果推理
7:分析还原病 8:还原论教条
9:基因未必基因 10:割根裂本
11:强拆硬分 12:科学的领地
13:科学的致命伤 14:科学的致命伤2
15:逻辑之可错 16:逻辑可错之源
17:“脚踏实地”的逻辑? 18:逻辑:真理焉?宗教焉?
19:想不清原理 20:想不清原理2
21:逻辑教的改革 22:逻辑教的改革2
23:精确性的终结 24:科学哲学
25:务外逐物 26:科学六弊
27:科学之弊总结
与师生谈科研选题:
1:科研的战略、战术和战斗力 2:选题三准则:趋喜避厌
3:选题三准则:如何培养兴趣 4:选题三准则:择重舍轻,扬长避短
5:得题之关键 6:如何应对新潮
7:选题四建议 8:总结:选题好比找对象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
1:科研四要素 2:突出重围的法门
3:人人信之而善忘的黄金法则 4:孤胆方是英雄,独创才有真才
5:大道至简,科学之魄 6:弃繁就简
7:以特制胜 8:综括
9:反行众道,改形换状 10:迷雾中的灯塔
11:技穷时的上策 12:驾驭时间之术1
13:驾驭时间之术2 14:保质增产之法
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16:评估
17:总结与回顾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
1:广度与深度 2:增加深度的窍门1
3:增加深度的窍门2 4:增加深度的窍门3
5:增加深度的窍门4 6:增加深度的窍门5
7:增加深度的窍门6 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10:阅读策略1
11:阅读策略2 12:博览之术
13:增强记忆1 14:增强记忆2
15:如何听讲 16:最佳捷径
与师生谈科研输出:
1:论文写作五要点 2:论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
3:标题、摘要、引言、结论 4:作学术报告四建议
5:与编审人员打交道
与师生谈科研道德:
1:何谓弄虚作假 2:何谓剽窃?
3:何谓自我剽窃? 4:版权
5:谁该当作者? 6:署名顺序怎么定?
7:其他学术不当行为 8:总结
原文出自: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科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