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7日,圕人堂中有成员提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发部分成员的关注与思考。图谋是实际参与过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2000-2005年),也参与了讨论,稍事梳理一己之见供参考。
成员提问内容为:“请问各位同仁,你们的电子阅览室用的什么软件来让学生实名认证上网以及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种种原因,图谋并没有老老实实回答问题,选择了“就事论事”,期待具有更为普遍的参考价值。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当前面临的处境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各校有各校的实际,各有各的对策。1998-2010年,大概属于电子阅览室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的陆续上马,期间建设新馆的,基本属于“标配”或“必配”。2010年之后,种种原因“降温”,包括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紧缩、信息技术相关设备设施的进步与普及、收费政策的制约等等,近年已有一批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取消了或者说消亡了。当前,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做的好的,并不多见。做的好的,是需要精心“经营”的,需要相关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设备设施条件及服务需要跟上。
当前,急急忙忙把电子阅览室”消亡“,可能属于下策,得不偿失。很可能是因为实在是顾不上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一了百了。当前处境尴尬之处是,许多学校的文检课也顾不上了,甚至可以说消亡了。如果图书馆的文检课消亡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对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存还是废,还难以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改造自己的馆舍空间,适应师生新的教学和科研模式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图书馆空间重新进行配置,建设数量更多、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乃至创客空间,为师生提供舒适自由、个性化、激发学习与研究兴趣和创新创造力的图书馆空间。“(摘自:殷彦.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06):142-147.)本人比较赞同上述见解。
10月8日,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关于电子阅览室话题,参与的成员,是在从不同角度提供参考信息。如果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提的问题是需要有所考虑的。比如,经常会出现提个问题(或者发个问卷)让所有人回答的情况。实际上群成员构成是比较多元的,有些问题面向的是比较小的群体。群成员中,实际有从事或从事过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各馆的馆情不同、管理与服务模式不同,有些问题及时相关成员看到了,也有可能属于“不好答、答不好、不答好”。有些问题可能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各馆只是从各馆自身实际出发,比如只采用了某种管理软件,而且实际应用深度也有所不同)。此外,积极回答问题,还可能存在风险。轻则“答非所问”,提问者不满意,旁观成员不满意。稍重一些的,还要解答若干衍生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有始料不及的麻烦事。
个人的思维是,不要太把相关研究不当回事。理论与实践需要有更好地互动,比翼双飞。关于电子阅览室管理软件方面,实际也有不少已正式发表的文献,再辅以搜索引擎检索,或许更有收获。对于电子阅览室工作如此,还有其它若干实务亦然。
延伸阅读:
殷彦.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06):142-147.
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科研教学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需要加快改革与转型,确立新的定位和功能。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服务理念滞后及读者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等原因,正在发生新的蜕变。随着计算机、网络、存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览室及其衍生形式自身服务功能也会不断扩展和延伸。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思考电子阅览室的重新定位与发展,主动配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及时调整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展服务创新,满足师生多方面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