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火了。仔细看了看,原来是面临洪水危机。
江洲,行政上是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下辖的一个镇,从地貌的角度看实际是长江的一个江心洲(江心岛)。
这个江心洲位于长江干流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从河流地貌演化的一般原理分析,这个江心洲的形成,恰好是鄱阳湖出水,对长江上游来水有一个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就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成了江心洲。当然,长江水流到此处,河面一下子变宽了(多了一个向南的出口),流速也会减慢,也有利于沉积成岛。
逻辑上,江心洲之所以能够高出水面,是与洪水有关的。大概,沙洲的最高处应该是历年中最高的洪水位,如果没有被人为破坏的话。如果没有长江干流上的各个大坝调水,理论上江心洲每年都有被淹没的危险。那么,这个地方本来就不倡议有人去定居。无奈,这样的沙洲,土地通常是非常肥沃的,对耕作的诱惑还是蛮大。
或许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修建完成后,这个江心洲被淹的风险下降了不少,所以人们放心大胆地定居去了。当然我这是猜测。说到底,我们人少地多,勤劳的国人怎么可能任由这样的膏腴之地闲置呢?但是,管理层面应该要充分考虑风险的。
我母校所在的地方,嘉陵江中也有一个江心洲,我们叫他“中坝”。我读本科的时候,到这个岛上去野炊过一次,那时候还要坐船。当时大概有1/3的地方被开垦了,有成片的桑林、菜地,还有一些地方被用来作为绿化树种的苗圃。后来市里面修了一座桥,横跨这个江心洲到江对岸。因为桥上留了去岛上的出口和路,就有很多人跑到岛上去开荒种菜。
嘉陵江其实是一条不幸的河,在四川境内就修了十几座水坝,用作梯级航运和发电。航运似乎没有什么效率。但是洪水倒是很大程度上被杜绝了,不过偶尔也会来一下。这样的年份,中坝就一定程度会被水淹。
后来 Z·F 干脆把通往中坝的路拦断,让这个岛自我修复起来。在堵断道路的前两天还专门发了通告,结果上演了真人版的“偷菜”。我觉得这是蛮好的一件事。
PS:
我高中的室友家就住在嘉陵江边上。他说河滩是个好地方。那时候他们家常常在河滩上自己开荒种地。但是遇到洪水也就只能望水兴叹。有一年他们在河滩上中了玉米。结果还没等到玉米成熟,洪水就来了。家里大人跑到河滩上去,把正在灌浆的玉米,能抢多少算多少。收到中途,还是被迫撤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