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月刊到旬刊有多远?

  

      从月刊旬刊有多远?

       籍利平

目前,国内(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旬刊不多,周刊更罕见。要想解决刊期漫长(录用后排队六至十八个月)的问题,由月刊改为旬刊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以测绘类(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为例,北京、武汉等城市一共有若干家月刊。测绘是天文地球科学里的小专业,虽然已经令人羡慕地生产了两位数的两院院士,关注测绘类中文期刊的主要是有关从业人员,不外乎在读的(博硕士)研究生、有职称晋升计划的中级职称拥有者、期望在下一个任期中被续聘的副高、正高级职称的测绘从业者。适当缩短刊期,是作者们的普遍需求。

部分作者,有“病急方投医、临时抱佛脚”的想法。有发表论文的需求了,恨不得投稿一个月之内就被录用,两个月之内见纸刊。作者的需求和想法,无可非议。问题是期刊如何满足他们的愿望。降低录用标准与提高加急费用,皆非上策。

测绘专业的月刊,如果改为旬刊,不妨按照大地测量与导航、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分专业运作。这样,只要编辑加工人员配备够了,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按时出刊的。

在上旬、中旬、下旬中分别推出上述三个专业的期刊,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有的专业,比如GIS的论文偏多;有的专业比如大地测量与导航,相对来说论文较少。在不区分专业出刊的情况下,不易暴露三个专业之间的论文数量失衡的问题;在分专业出旬刊的情况下,三个专业之间论文数量失衡的问题有望得以凸显和解决。论文数量偏多的,可以适当提高拒稿率;论文数量相对少的,可以尽力拓展稿源。无论是月刊还是旬刊周刊的编辑部,不在适当的时机派出(策划)编辑到会场、到研究院所、到测绘院系(教研室)、到测绘生产一线,是无法及时了解测绘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前沿进展情况,也无法适应从业人员的论文发表需求的。

当然,一个综合期刊虽然按照专业分为若干个小组(比如三个、四个),编辑部在派出策划编辑约稿、组稿时应当以全局为重。无论是哪个专业的编辑,外出后都代表了这家期刊。如果派出的策划编辑只对自己熟悉的专业感兴趣,不对其他两个专业的作者进行“投稿总动员”,那样就过于狭隘了,是不利于期刊的整体运行、发展和精化。

  实际上,即将跨越为旬刊的期刊编辑部,也可以不按照三个专业分组,而是按照三个时段分工、分组作业。上旬、中旬、下旬的期刊,都涵盖测绘的所有专业。这样,对于编辑加工效率的要求更高,更有利于缩短见刊周期,更有利于作者和读者。

月刊旬刊的跨越,不仅要顾及缩短出刊周期的问题,还要考虑这个期刊涵盖的若干专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如果各个小组,各自为政,几乎按照独立的月刊(双月刊)运行,那么过于强化分工、弱化协作,是不利于期刊的整体发展的。一个由月刊演变成的旬刊,不等于三个月刊,也不等于三本期刊。

用一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将月刊跨越为旬刊,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也是观念的升级问题。

(维持现状或者锐意进取的)观念对于行动的主导左右,不容忽视。

(北京海淀,2020-06-14)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月刊到旬刊有多远?  旬刊  旬刊词条  多远  多远词条  月刊  月刊词条  
观点

 我的三观

三观通常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大学老师,从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此怎么看,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三观。我当年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老师们的三观对我的三观形成...(展开)

观点

 系统机械学

用系统学方法来研究机械学,这种原理或可称为系统机械学。而这其中即包括使用系统方法进行武器机械设计。说起来,一般系统方法有如“结合、组合、简化、对称、极限、穷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