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5日起全国严查棋牌室”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这条网传信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谣言,最早出现在2014年。多地警方对此辟谣:警方查处的麻将馆都是触犯法律法规、涉嫌赌博的,希望大家不要轻信网络传言。(2月26日央广新闻)
这不仅是谣言,而且是一条死灰复燃、屡屡再生的老谣言。最近几年,改头换面反复出现,又次次被权威部门、媒体辟谣。可以说,这种谣言为何一再出现,并且让不少人信以为真,已经比谣言内容本身,更值得正视。
如今打麻将已经成为一种普及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因而对于这方面的消息,社会的关注度自然高。但在更根本的角度,“严查棋牌室”谣言,一次次复活,还是在于它击中了某种现实的社会焦虑,即当前带有小彩头的打麻将与违法赌博之间的界限,的确不甚明晰,社会对之并未建立足够清晰的认知。
虽然根据公安部此前发布的关于办理赌博违法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通知上有相关界定——不以营利为目的,亲属之间进行带有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予处罚;亲属之外的其他人之间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予处罚。可在现实中,打麻将的“彩头”到底多大就要受处罚,全国各地的执行标准并不统一。
从规定层面看,一些省份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裁量标准,在对赌资的认定上,就包括“个人赌资”、“人均赌资”、“现场收缴赌资”等不同情形。对于列入处罚的最低“赌资”,也存在着“高的2000元,低的200元”的巨大差异。
这种碎片化、缺乏刚性的处罚标准,反馈到执法层面,就是给执法机关留下了不小的自由裁量空间。比如,2015年1月,广州方先生和几个同事打10元麻将,被巡查民警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由,处以行政拘留三日;同样是2015年,8名大学生在山东泰安游玩后,在宾馆内玩一元一把的“炸金花”,被当地警方予以拘留15天的“顶格处罚”……
事实上,针对这种处罚标准和执法界限不明的状态,去年已有地方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以“法治思维”厘清“麻将娱乐”与“麻将赌博”的界限,让市民打麻将不再提心吊胆。揆诸现实,这种厘清无疑很有必要。正因为执法标准上存在如此大的弹性,自然也就让社会对于到底打多大的麻将属于赌博,缺乏准确认知。相应的,像“全国严查棋牌室”这类谣言,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很容易俘获受众。
谣言多生长于认知模糊地带,利用的正是人们的不确定性和疑惑心理。在赌博执法方面,当社会对执法边界与尺度有坚定和清晰的认知,自然也就能够对相关谣言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所以,对于“严查棋牌室”谣言,权威部门及时辟谣只是最基础的回应,正视谣言背后真实的社会焦虑,统一和明晰执法标准,让社会对赌博执法建立稳定的心理预期,才是治本之道。(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