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好这场硬仗,必须要加强研究和统筹谋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指导脱贫攻坚实际,用辩证思维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坚持一分为二、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既要看到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也要看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繁重。另一方面要学会瞄准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牵住“牛鼻子”,带动全面工作上台阶。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最后的“总攻”,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落实好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要在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啃下“硬骨头”,实现中国大同社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夙愿。
培养联系发展眼光,坚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反映这种联系和发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用好辩证思维,就要坚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眼下,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收口”的时候,但要意识到脱贫攻坚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立足长远去抓好当前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从总体上看,要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联系,既要补足脱贫攻坚的短板,也要留足乡村振兴的发展空间。要做到以更高质量的脱贫推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努力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其树立自力更生的理念。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避免“主角错位”。除了要充分发挥驻村帮扶队作用,破解农村发展的“人才之困”,还要注重对乡村本土人才队伍进行培养,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在产业发展上,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仅仅局限于短期效益。要坚持市场思维,因地制宜选择好配套产业发展。既不盲目上项目摊大饼,也要避免同质化低效竞争。要在“链”上做文章,延长生产环节以后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产业管理,形成品牌效应,真正把扶贫产业做深做实。
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与初期中期的全面推进相比,更要紧的是防止松劲懈怠心理,警惕不严不实不细问题。攻克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就是“求是”。要做到“求真”,就要摒弃“差不多”心态。在最后的验收环节需要从严从实考量,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逐人逐户的对账销号。明确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差不多”的实质就是“差很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讲究“精准”,做到“求真”。要想做到“务实”,就要用好群众满意度这杆秤。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才能真正达到务实的标准。要坚持真抓实干。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病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积极整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