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泽东诗词与革命文化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艺术成果,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

  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文化是这一伟大实践的文化结晶,也是20世纪中国最强劲的文化形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艺术成果,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

  革命目标:敢教日月换新天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有着独特的诗意表达,具体体现在从“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不断演进。

  毛泽东诗词有很多诗句带有“天”字,如“人生易老天难老”“离天三尺三”“天高云淡”“炮火连天”。“天”一般指与地相对的无边苍穹,或者指自然界。但是在毛泽东心目中,“天”有着极强的政治色彩。1925年时,毛泽东“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尽管这句诗中没有出现“天”字,但不免使人联想到屈原的《天问》。这是对人世间一切不公平事物的发问,表现出毛泽东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患。到1935年时,毛泽东壮怀激烈,“欲与天公试比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天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毛泽东偏偏不信邪,要与“天公”比试较量、分庭抗礼。毛泽东说过:“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我们丢掉了天条。”这就不难理解,毛泽东对自封“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推崇备至。毛泽东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最终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到1949年时,南京解放,新中国横空出世,毛泽东由衷慨叹:“天翻地覆慨而慷”“试看天地翻覆”“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革命改天换地,毛泽东由此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革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

  中国革命的基本态势是敌强我弱,“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敌军围困万千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战争环境艰苦卓绝,“路隘林深苔滑”“赣江风雪迷漫处”“雾满龙岗千嶂暗”“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中国革命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历经了血雨腥风的革命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苦难辉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坚定执着、视死如归、不惧艰险、勇于担当、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中国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一个“直”字蕴含着无穷信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具有面对强敌“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气度,具有“百万雄师过大江”“横扫千军如卷席”“宜将剩勇追穷寇”“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凛然气势。毛泽东傲视万物、不畏艰险,富有“雪里行军情更迫”“更喜岷山千里雪”“梅花欢喜漫天雪”“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意志。毛泽东性格刚毅、愈挫愈勇,满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踏遍青山人未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地黄花分外香”“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伟岸人格与豁达胸襟。

  革命道路: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路决定命运。毛泽东上下求索,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用毛泽东的三句诗,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第一句诗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的毛泽东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第二句诗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的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危局中奋起,毅然发动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局面从此焕然一新。第三句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南京解放意味着中国革命已经胜券在握,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这条人间正道,从胜利走向胜利。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毛泽东诗词中,“旗”字出现了12次,“红旗”出现了9次,如“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漫卷西风”“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卷起农奴戟”。毛泽东有关红旗的诗句豪壮雄浑,浸透着毛泽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红旗作为一个文学意象,不但指天空飘扬的红旗、战场上挥舞的战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它是中国革命的方向,是中国革命道路的路标,是人民军队的形象,是红色政权的体现,是红色理论的符号。

  毛泽东还把“红旗”与“山”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中国革命受到“上山”理论的启迪,是在千山万壑中闯出来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毛泽东专门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足见井冈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结之浓。

  革命历程:雄关漫道真如铁

  毛泽东写诗的特点是局势越严峻诗兴越浓,处境越艰难创作越多。从《西江月·秋收起义》开始,诗人毛泽东告别“书生意气”,转入战争纪实,“炮声”“枪林”“鏖战”“弹洞”等词汇频繁出现。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军旅诗词,从创作缘起、描述对象到思想内容,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民如火如荼的斗争风貌,艺术地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的历史长卷。军旅诗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美华章,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艺术翻版,凝结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民军队壮大历程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的军旅诗词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战斗词,直接描写战争的宏大场面与激烈过程。如《西江月·秋收起义》写秋收暴动,《西江月·井冈山》写黄洋界保卫战。第二类是行军词,重点反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如《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写红军在闽赣之间穿插;《七律·长征》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非凡壮举。第三类是抒怀词。既有因中国革命遭遇挫折而导致的心情“郁闷”,如《采桑子·重阳》《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侧重表达了毛泽东处在逆境人生时的内心郁闷与人格超越。更有因军事行动不断取得胜利而引发的精神“舒快”,如“报道敌军宵遁”“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三军过后尽开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那种喜悦心情,也突现了正义战争必胜的历史趋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泽东诗词与革命文化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革命  革命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人文精神

 教育改变山里孩子命运

 宁夏西海固地区,曾以“苦瘠甲天下”闻名,如今却脱胎换骨,向贫穷挥手作别。笔者在蹲点调研中发现,西海固之变,离不开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一位...(展开)

人文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