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时代,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学什么?

  五月五日,“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综合运用实景搭建、影像展示等各种展陈手段,让党员群众更加深刻地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芒。图为群众体验实景搭建的红船会场。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鲜明的时代标识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掌握和提升“看家本领”,既要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从如下十个方面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论

  承认无限多样的世界是统一的,而且统一于物质,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存在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实践和实际情况等;任何意识或认识、理论或思想,都是对物质的反映,都是对客观世界、客观规律、客观存在的反映。基于这种辩证唯物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思想方法。

  要掌握和提升我们的“看家本领”,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特别要总结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解放思想开道,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不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也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要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们“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今天特别要在掌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及其相辅相成上狠下功夫,并争取在认识或理论上实现新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和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我们要善于通过实践,去探索日趋广泛的世界的奥秘,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新鲜经验,以不断及时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积极投身实践、特别是各类深化改革的新实践,并勇于在实践中建设新时代的中国;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作用的理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类社会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艰苦奋斗史。在新时代,这部历史还在延续,中国共产党也正在领导着人们继续谱写这一伟大的历史。作为“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坚守人民的立场,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尊重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去追求中国梦,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我们“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这不但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而且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当前,特别要注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杜绝对其任何形式的诋毁和损害;要注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注意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或生产方式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社会生产”与“生产方式”是一致的概念,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表示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范畴。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也曾明确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生产或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或生产方式的理论,实质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特别要注意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认真把握和运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和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它们是我们国家实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二是要科学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深刻认识在新时代依然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

  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次,要有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而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再次,要把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高度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的“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甚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进入新时代,我们仍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诸如此类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创造条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全体人民在摆脱贫困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有着非常多的论述或说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马克思强调,“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也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在他们看来,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外在于人的自然界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人虽然可以“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自然力”,但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会遭到自然力对人的报复。所以恩格斯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而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要改善人同自然的关系,建立“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国更加美丽。其中特别要注意端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建设关系的认识,一方面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并坚决摒弃那种“只要金山银山而罔顾绿水青山”的思想或行为;另一方面要努力在“两山”中构建由此达彼的“通道”或“桥梁”,促进“两山”建设相辅相成。有些人往往把它们截然割裂甚至绝对对立起来,也有人容易把它们等同起来,这是片面、错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

  恩格斯指出:“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这就是共产党。如马克思所言,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在新时代,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继续保持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

  这是一种充满科学预见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不但物质生产如此,而且精神生产也是如此。生产力迅速发展促成了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文明进步,随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他们的这些预见后来都转化为现实。

  特别是在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世界文化也在各国、各民族的相互接触、相互交流或相互碰撞中,以共同价值为基础而形成了许多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中学  中学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