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重温《大学》之道

       核心提示: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专研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无论大学小学,教育的本质、真谛是树立一个人真正的精神情感,而不是教人混口饭吃,不是灌输固定的知识,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大学》之道,为人的生命历程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只有踏上这条大道,我们才能过上朝气蓬勃的俯仰无愧的生活,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个方向,人类社会的运行状态才能实现一个飞跃。

  高考在即,无数学子正处于最后的煎熬。常人眼中的成功与否,就在此一搏。考上大学,并且是名牌、名校,左邻右舍都夸赞,人人都艳羡,父母也脸上有光,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拼尽了吃奶的力气,从这个考试的独木桥挤进人生的象牙塔,我们到大学里到底学什么?学一门专业,作为立业之本,这无疑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大人”。千万别误以为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对父母来讲这也许是一个里程的完成,但是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是人生的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大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大人”的学问,然而今天,我们都把“大学”学小了,学成了技能、专业。有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人生没有了目标。因为之前只是在拿分数分数,是一个空心的人,就是一个考试的工具。

  所以上大学,首先要把心找回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就是把自己丢失的那颗心找回来,把心找回,我们才有生存的智慧和力量。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的问题就是失却己心,活在迷茫混沌的世界,甚至连自己的心如何丢失的都不知道。

  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专研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无论大学小学,教育的本质、真谛是树立一个人真正的精神情感,而不是教人混口饭吃,不是灌输固定的知识,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大学要让孩子学到挣钱吃饭的“饭碗”,更要让孩子知道这碗饭“怎么吃,给谁吃,怎么让更多的人吃上饭”。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也就是说,蔡元培把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和人格两个基点上,只有兼具能力和人格的人才是“完全之人”。前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能教育,后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作为“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的大学,在社会道德建设上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进德修养,不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要承担起促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责任。

  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正在受教育的学生,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路的孩子一样不知何去何从。即将进入大学的孩子要重温《大学》之道,为今后的人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依据朱熹的解释:“《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其教人循道而行的宗旨是一贯的。

  就像一粒种子要经历生根、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的发展过程一样,人类的精神进化、价值体系的成长也是一个有次序的进程。《大学》之道就是一套通过价值体系的建设进而把个体与社会提升到新的更高境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起点,以“齐家、治国”为中间环节,以“平天下”为最终目标。

  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样一个《大学》之道,为人的生命历程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只有踏上这条大道,我们才能过上朝气蓬勃的俯仰无愧的生活,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个方向,人类社会的运行状态才能实现一个飞跃。这个《大学》之道是一条千古不易之大道,谁也绕不开,躲不过,不管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如此。

  对于个人来说,《大学》之道为我们开辟了人格成长的新境界,是为个人提供终极关怀的安身立命之学,大学之道是自我拯救之道。

  认识到《大学》之道的存在,我们也就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路径,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一项重大的责任,这就是不仅要使自己品格修养趋向于完善,而且要使社会趋向于完善。不管我们处于什么地位,这都是一项无可逃避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地经营、改善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好的价值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精神基业,即使自己离开世界,所留下的精神福祉仍然激励后人。就像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此以没世不忘也”。

  常言道,教育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而教育兴与少年强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要走在《大学》之道上,这个道包括授人以渔与教人以德。■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委党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重温《大学》之道  重温  重温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  重温《大学》之道词条  
人文精神

 宋词的幽情单绪与家国天下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是为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经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人的创作与发展,在宋代达到巅峰。宋词现存2000...(展开)

人文精神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提要  ●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展开)